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支架

(2020-06-29 20:53:31)
分类: 学习情况

(二)问题支架

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在“问”与“答”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语篇,引导写作目标达成。问题的设计是搭建问题支架的关键。有利于写作的问题不是“应答型”的“好的”“可以”,也不是“判断型”的“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问题要能够引导儿童构思语篇,丰富表达,运用技法,倾吐感受,修正结果,是与写作全程相关的“思维型”问题。问题的回答就是写作的构思。Mc Carthy提出“四何”的问题分类法,值得我们借鉴。1.“是何”,指向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2.“为何”,指向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的问题。3.“如何”,指向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4.“若何”,指向一些表示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这类问题易于帮助儿童产生思维迁移。借鉴美国写作教学经验,问题覆盖写作全程,对每一步骤写作都有精准且具体的操作指导。如美国六年级教材《语言的艺术》中有关个人故事的写作单元,在预写、草稿、修改、校订和出版各个阶段都设计了由问题组成的支架系统。“预写阶段”:1.你思考过你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吗?2.你做了一份经历清单吗?3.你选好了题目并冥思苦想了吗?4.你用图表去组织你的想法了吗?5.你有没有用重要的细节去支撑你的主题思想?6.你需要调研吗?“草稿阶段”:1.你的故事适合你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吗?2.你用了时间顺序的词语去呈现事件的顺序吗?3.你用了你的思想和情感去使你的写作具有个性吗?4.你用了能感觉到的细节去让你的读者脑海中浮现一幅想象的画面吗?5.你的中心思想清晰吗?你的细节能让读者感到自己就在故事里吗?“修改阶段”:1.你的故事适合你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吗?2.你描述了一次个人经历吗?3.你的故事的任何一部分都需要详写吗?4.你用了多彩的、精确的词语去描述你的经验和感受吗?5.你使用了时间顺序的词语讲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吗?6.当你大声朗读时,句子通顺吗?7.你添加了有趣的标题吗?“校订阶段”:1.每个段落你空格了吗?2.你有没有把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组在一个段落里?3.你检查了难单词的拼写吗?4.你每句开头使用了大写字母以及每句最后使用了正确的标点符号吗?5.你的句子能连贯起来吗?该分段的地方分段了吗?“发表阶段”:1.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描述了一次个人的经历吗?2.我选择了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话题吗?3.我用了好的标题吗?4.我的句式有变化吗?我的句子通顺吗?5.每个句子结尾的标点符号正确吗?6.我正确地使用了复句吗?7.我用了时间顺序的词语去呈现事件的顺序吗?8.我用了特别的细节去让读者容易想象我的经历吗?9.我校对和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吗?

我国的问题支架设计则指向全篇幅写作,直切“写出来”这一内容呈现,服务与“最终结果”,有点类似“写作提纲”(如左图)。对比中美两国在问题支架的设计上,呈现“具体”与“笼统”、“实效”与“低效”、“过程”与“结果”的差别。美国的问题支架紧密结合写作过程,对语篇写作的方法、规范有启发,也有指导。甚至影响写作意识,改良写作习惯,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