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点评:沈欢《雾在哪里》
(2018-12-17 20:52:55)分类: 培养任务 |
《雾在哪里》评课
一、沈老师课前准备充分,紧扣字词展开,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学词,采取镶嵌式识字模式,出示生字自然、不突兀,识字方式多样,归类识字、形声字识字、拆分法识字、编故事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倡导自主识字、创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渗透多种识字方法。写字发挥田字格的指导功能,现场临摹和训练及时有效巩固识字。利用图片直观理解词语意思,利用视频引导学生探究欲望,充分使用媒体资源提升课堂效益,使课堂充满张力和活力。
二、教学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关注学情,读有层次。屏显3个长句子,个读、合作读、齐读。随着主体问题的设置“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景色是什么样的”,凸显语言实践,构建生活化课堂。图片创境引发话题,进行关联词“无论……还是……都……”说话,迁移运用巧妙,活化语言。
我的思考:第一课时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识字写字可以适当再深入一些,例如整篇课文初读后,屏显11个生字,在了解识字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重难点展开字、词教学,联系课文句子、段落,整合字词句段,这样做大、做强识字教学的低段目标。
《回自己的祖国去》评课
一、昝老师课前准备充分,研读文本,制作课件。课堂语言清晰,教态自然。中年级阅读教学,围绕词语、句子体会人物激动不已、迫不及待的回国心情,倡导了个性化阅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个别读、齐读,关注了朗读的形式。
二、我的建议:昝老师的提问:“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可以变换一种表达方式:“你读到了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更能激发课堂思维,激发学生驻足品味关键词语、重点句子,走进华罗庚炽热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