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命题 古诗文阅读(2015)

(2017-06-14 10:48:4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资源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张岱

杭州有西湖,颍上亦有西湖,皆为名胜,而东坡连守二郡。其初得颍,颍人曰:“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

秦太虚因作一绝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二帮,迭为西湖之长。”

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夹植桃柳,中为六桥。南渡之后,鼓吹楼船,颇极华丽。后以湖水漱啮,堤渐夷。入明,成化以前,里湖尽民业,六桥水流如线。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辟之,西抵北新堤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增建里湖六桥,列种万柳,顿复旧观。久之,柳败而稀,堤亦就圮。

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釴令犯罪轻者种桃柳为赎,红紫灿烂,错杂如锦。后兵火,砍伐殆尽。万历二年,盐运使朱炳如复植杨柳,又复灿然。迨至崇祯初年,堤上树皆合抱。太守刘梦谦士夫陈生甫辈时至。二月,作胜会于苏堤。城中羊角灯、纱灯几万盏,遍挂桃柳树上,下以红毡铺地,冶童名妓,纵饮高歌。夜来万蜡齐烧,光明如昼。湖中遥望堤上万蜡,湖影倍之。萧管笙歌,沉沉旦。传之京师,太守镌级。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西湖梦寻  卷三》

注:张岱(1597—1684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二帮,迭为西湖之长。      典:主管。    

B. 堤渐              凌:侵犯,冲击。

C. 城中羊角灯、纱灯几万盏     括:搜求。    

D. 沉沉                     昧:昏暗。

 

答案及评分标准:B (:被侵犯,被冲击。)(3分)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估计难度值:0.55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里湖尽民业/化而            

B. 后兵火/安能身之察察

C. 太守刘梦谦士夫陈生甫辈时至/臣尝从大王燕王会境上。             

D. 任其所/望西山,始指异

答案及评分标准:A (为:变为,成为。)(B、以:因为/拿;C、连词,和/介词,跟;D、去,到/代词,它)(3分)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

估计难度值:0.65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对苏公堤的由来及在明代时的变迁,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用洗练的笔法将苏公堤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

B.文章从苏轼与西湖的关联起笔,又以描绘苏轼游西湖的盛况作结,前后呼应,结构圆融,记事时选录诗文,更为“苏公堤”这一历史遗迹增添文化韵味。

C.文中历数明代时苏公堤曾有的繁华景象,也展示了在经历朝代变迁兵燹肆虐之后,苏公堤的残败之景,篇章中夹杂了盛世难再的亡国之痛。

D.全文语言平实中有新意,即使是记录沿革、掌故等资料,也无不细腻动人,如在眼前,文笔丰神绰约,可谓“笔具画工”。

答案及评分标准:C(“也展示了在经历朝代变迁兵燹肆虐之后,苏公堤的残败之景”是无中生有。)(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中观点和对古代散文的赏鉴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作顺序篇章结构主体段落内容以及语言特点等,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

估计难度值:0.60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

 

答案: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

评分标准:每断对2处给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每少断2处扣1分,扣完为止。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

估计难度值:0.65

 

 

20.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4分)

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3分)

 

参考答案:⑴于是想起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时,春天每逢休假日,定要邀约客人去西湖,在山水幽美处进早餐。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 译出“休暇”、“约客湖上”的省略补充完整、最后的倒装句句序调整好各1分。

 

参考答案:这真是空前的风流潇洒,盛世的乐事,后人再也赶不上了呀。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翻译出实词“熙”“追”, 1分;译出最后的感叹语气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估计难度值:0.60

 

张岱《苏公堤》译文

    杭州有西湖,颍上也有西湖,都是风景幽美的地方。苏东坡在杭州颍上当过太守,他刚当颍上太守,颍上人说:“翰林学士只要到湖中游逛,公事就可办了了。”
  秦观因此写了首绝句,该写道:“十里荷花菡萏初(未开的荷花为菡萏),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苏东坡到颍上后,给执政者的感谢信写道(即《颍州到任谢执政启》):“我入参翰林院(北宋时,翰林学士直舍在皇宫北门两侧,故以“两禁”借指翰林院),每玷北扉之荣(古代,翰林院的门是向北开的,所以用“北扉”指代翰林院 );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二邦(杭、颍),迭为西湖之长(15年前在杭州当太守,15年后又在杭州当太守,故“迭为”)。”
  所以他在杭州当太守时,奏请朝廷疏浚西湖,他聚积葑泥,修筑长堤,该堤从南往北,横截湖中,就取名为苏公堤。堤上两旁栽种桃树柳树,长堤中间是六桥。宋王朝南渡后,湖中吹吹打打的楼船极其华丽。后来由于湖水中的冲刷侵蚀,堤逐渐塌坏(漱啮:指湖水侵蚀。凌夷:被湖水冲垮)。进入明朝,在成化之前,里湖全成了百姓的产业,六桥的水流细如麻绳。正德三年,杭州太守杨孟瑛开辟西湖,西边到达北新堤并以此为界;扩大苏堤,使苏堤高达两丈,宽达五丈三尺,分列栽种万株柳树,顿时就恢复了苏堤的旧观。日子久了,柳树衰败日见稀少,堤也日趋坍塌。
  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钱要犯罪轻的栽种桃树柳树赎罪,结里红花紫叶鲜艳耀眼,相互错杂如同锦缎。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桃树柳树几乎被砍光。万历二年,盐运使朱炳如又种上杨柳树,又恢复了鲜艳耀眼的景象。到崇祯初年,堤上的树都有合抱大。太守刘梦谦跟文士陈生甫一班人,到了农历二月,在苏堤举办盛会。从杭州城中搜集羊角灯和纱灯几万盏,挂在堤上所有桃树柳树上,树下铺上红毡,招来妖艳歌童名牌妓女,纵饮高歌。夜来了,将几万支蜡烛一齐点燃,光明大放,使西湖的夜晚如同白昼。从湖中遥望堤上的灯光,发现它在湖中的倒影更加亮堂,好象灯盏是堤上的两倍。吹呀、唱呀,要闹腾到快要天亮。这事传到京城,太守受到降级处分。
  想起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时,春天每逢休假日,定要邀约客人去西湖,在山水幽美处进早餐。吃罢早餐,每个客人给一只船,船上有队长一人,带领几个官妓,听他们去哪儿游逛。下午四五点钟后敲锣将他们集合(晡bū: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点至下午五点。),又去望湖亭或竹阁聚会,极尽欢乐才结束。到一更二更时,夜市还未散,苏东坡他们打着火把回府。城中男女云集在街道两旁观看。这真是空前的风流潇洒,盛世的乐事,后人再也赶不上了呀。

 

 

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观夜潮

(清)吴锡麟

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

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

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21.颔联写江潮汹涌而至,与苏轼《         》中的                 ” 比喻相似。(2分)

   案:《念奴娇  赤壁怀古》  卷起千堆雪

评分标准: 每空格1分。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察对颔联在艺术手法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

估计难度值:0.70

 

2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观夜潮时的心理变化(5分)

参考答案:全诗四联以时间为序,都写景,景中含情。

首联写诗人登塔楼等候钱塘潮的情景,表现了对观夜潮的向往。

          颔联写“潮生”之初,细致壮观,比喻巧妙,表现了诗人的兴奋。

          颈联虚实结合写夜潮之力,表现了诗人的震撼之感。

          尾联以退潮收束全诗,画面平静柔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柔和。

评分标准:答出“情景交融”之意得1分,结合每联内容分析各1分,心理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

命题意图:这道题既是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也考查考生鉴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估计难度值:0.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