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曾爱雪)
(2017-03-30 09:16:42)分类: 学员总结 |
开场: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是我觉得非常亲切,正如 王雄英老师介绍的,大家充满了青春的朝气,洋溢着热情,而从我们同学的课前作业中,我发现大家的思维很活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也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课堂真题再现:2016年4月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阐明你的观点。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有了汽车、手机、互联网,以为生活空间大了,其实也可能被它们掌控了;掌握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以为有助于交流,也可能又陷入一种思维定势。
对这类现象,你有什么体验或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请学生提前立意,PPT呈现)
这是2016年4月份的学考真题,我们如何对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呢?既然是材料,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材料讲得“是什么”
1.
这则材料讲得是什么?(人被很多东西束缚,在材料中这些东西指的是什么?)
养牛,挤奶,提高收入,改善了人的生活,人也被牛束缚
汽车、手机、互联网,让生活空间大了,而人可能被它们掌控了
掌握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交流,而人也可能陷入一种思维定势。
材料说“生活中这种现象很普遍”,那么你觉得“这”还可以是什么?
上班、办公司、电视、电子书、前人的认识……
1、陈述材料,概括材料——首先应该解读材料讲得是什么,避免出现只是概括材料
(1)养牛,挤奶,提高收入,改善了人的生活,人也被牛束缚
(2)科技带给人便利的同时,也给人带上了枷锁。
(3)物质可能为我们带来便利,但我们也被束缚了。
(4)人掌握了某项本领,便利了生活,扩大了生活空间,但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式,人思想被束缚了。
(5)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事物,也可能束缚了我们。
这5句话都只是对材料内容的陈述,并不是我们同学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内容的概括上步步提升,从具体到抽象,这是概括能力提升的表现。我们同学做到了从一种生活的生活现象,上升为一类的现象。(由此及彼,从个别到一般)。概括材料是我们审题的第一步,但这是材料的陈述,并不是我们的自己的观点。
2.观点模棱两可(下笔容易出现偏差,既而偏题,离题)——语言表达指向性不明,态度含糊
(1)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
(2)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从刚才的材料概括中确实能够看出事物具有两面性,但是对于这两面性你的态度是什么呢》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就会让观点模棱两可,从而导致观点不明,或者是偏题,甚至离题。
(A如果我把材料换成:手机、汽车、互联网,可能掌握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的生活空间变大了,是不是同样能得出这样的观点——这是对材料的总结,但是没有自己鲜明的态度,观点含糊,指向性不明。
B什么是利,什么你弊,最后一小句我们要趋利避害。——中心变成解读事物具有的两面性,偏题
C第一段:事物具有两面性,我们要趋利避害,突破束缚;第二段:如何突破束缚。第三段:总结突破束缚,趋利避害的意义——切题)
所以这种表述,太过于含蓄,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容易偏题,离题,
(3)有得必有失,我们要懂得取舍——从表面上,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这样的观点指向性仍然不够明确,“我们要懂得取舍,我们取什么?有舍弃什么?”
(举例:养牛,挤奶获得高收入,但是我们不能去旅行,这就有得有失,那么取舍,我们要取什么?又要舍弃什么?(物质财富至关重要,我们要懂得取舍,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得失——不切题;如果我指我们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要过分沉迷其中被它所束缚,懂得适当的舍弃,给自己一片只有的蓝天——合题)
所谓观点必须有明确的情感倾向或者是价值的判断,你对事物或者是事件的态度必须是鲜明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如果你写出的是以上的结论,你必须结合材料做出你认为的最好的选择,进一步指明你的指向性。比如: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害,突破束缚
不然就会很容易造成很偏题、离题,我们同学往往写到最后,猛然发现自己离题了,可是来不及了,所以这种情感指向性不明的观点,我们需谨慎。
3、
(1)人拥有的越多,受到的束缚越多,身外无物一身轻。
言下之意就是我们舍弃要舍弃一切,但是在材料中提到这些东西是能给我们带来好的一面的,只是我们过于依赖,从而被它束缚了,并不是让我们丢弃一切。——观点鲜明,偏重在我们要摆脱事物的控制这是对的,但是对材料理解不全面,不是十分切题。(材料概括不全面)
(2)人不能被科技限制,要勇于突破,勇于创新。
从刚才我们的分析中发现,我们有些同学得不出观点只是在陈述材料,有些得出了观点但没有鲜明的指向性,而有指向性的又没能全面表达自己的立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这是源于我们没有很深入的去解读材料,停留在审题的表层。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深入材料?
怎么做?
(一)在了解材料讲得“是什么”时
(1)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被束缚,被掌控,陷入思维定式)
(2)概括材料内容要全面,适当提升(由此及彼,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人拥有的越多,受到的束缚越多,身外无物一身轻”抓住了关键词,但是因为疏忽了材料中讲到的“他们能给我们带来利”,才会提出我们要舍弃一切。
刚才在分析材料的时候我们已经注意到这点。 做到这两点是审题的第一步。
(幻灯)
(1)(养牛,挤奶)物质财富改善了人的生活,人也它牛束缚
(2)科技带给人便利的同时,也给人带上了枷锁。(汽车,手机,互联网——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
(3)物质可能为我们带来便利,但我们也被束缚了。(更概括)
(4)人掌握了某项技能,便利了生活,扩大了生活空间,但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式,人思想被束缚了。(精神)
(5)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事物,也可能束缚了我们。(物质精神)
(二)在了解了材料讲得“是什么”后,追问我们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我们当然要回归到刚才我们概括的材料的内容。——是什么(幻灯)
(1)(汽车、手机、互联网……)科技带给人便利的同时,也给人带上了枷锁。——怎么做?
——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摆脱科技的束缚。
(2)物质可能为我们带来便利,但我们也被束缚了。
——怎么做?
——在享受物质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摆脱它的束缚
(3)人掌握了某项本领,便利了生活,扩大了生活空间,但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式,人思想被束缚了。
——怎么做?
——在享受新的技能带来的便利同时,要摆脱它的束缚,还自己自由的思想自由
(4)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事物,也可能束缚了我们。
在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事物具有的两面性特点,并且对这两面性,我们有了自己鲜明的态度:对利,是享受,利用,取得,对“束缚”我是“突破、摆脱”。这样在自己立意的时候观点就会变得全面
(三)为什么?探讨原因找出解决的对策。
如果你的立意,你的观点仅仅是到这里,这准确了,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深刻的。很多时候,我们同学会不会感觉到自己的作文无话可说?我想这也许与你的观点不够具体深刻有关。那么怎么让我们自己的立意观点变得具体深刻呢?我觉得在回答了刚才“怎么做”的问题后,我们不妨再问一个“怎么做才能摆脱束缚?”你问我怎么做,那我们当然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被束缚了,要探究被束缚的原因。(如果同学的回答对你有所启发,可以适当做些笔记,抓关键词)
——怎么做才能摆脱束缚?
(2)物质可能为我们带来便利,但我们也被束缚了。
——在享受物质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摆脱它的束缚————怎么做才能摆脱束缚?
(3)人掌握了某项本领,便利了生活,扩大了生活空间,但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式,人思想被束缚了。
——在享受新的技能带来的便利同时,要摆脱它的束缚,还自己自由的思想自由——怎么做才能摆脱束缚?
(4)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事物,也可能束缚了我们。
——怎么做才能摆脱束缚?
我们要怎么做呢?————怎么做?寻找被束缚的原因。
为什么我会被束缚?——回到材料,是什么束缚了我们,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人为什么会被这些东西“束缚”?(在我们分析的过程请大家拿起笔,试试记下其中的原因,抓关键词。)我们要怎么做?
(1)(汽车)科技带来快捷便利,有时因为它的快,也让我们忘却欣赏沿途的美景,只为目的而出发
——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捷便利的同时,摆脱快节奏的生活(汽车)的束缚,放慢生活的脚步,不要只为目的而出发。
(2)(手机、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我们过于依赖庞大的信息量,会让我们忘却了思考,变得懒惰,思维受限制,创新变为空谈。(高科技)
——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摆脱科技的思维束缚,勤于独立思考,努力创新
(3)物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质,而我们沉迷获取更多的物质,自己的身心被它所束缚。
——在享受物质的同时,我们要注意有清醒的认识,冷静的思考,摆脱物质的束缚,不做物质的奴隶,解放自己
(4)掌握了一种(语言)技能,方便了生活,有时就有了思维定式。比如我们掌握了汉语,就出现了Chinese English ,这便是一种思维定式。——在享受新的技能带来的便利同时,要独立的冷静的思考,摆脱它的束缚,还自己自由的思想自由
……
(5)前人的认识,比如地心说,神创论 ……由于受前人思想的影响,使世界进步举步维艰
……
到这被“束缚”原因我们找到了,相应的解决的方法也有了,或许现在你还有很多为什么会被“束缚”的原因解答,你也许也有很多的解决的方法。
那么现在请大家拿起你的笔,再次的为这则材料立意
请用三句话表明你的观点:(1)概括材料的内容;(2)分析现象的成因(3)提供解决的方法
(呈现学生的答案)
(1)科技会给我们快捷便利,同时也给我们套上了枷锁。(概括内容)有时正是它的快捷便利,让我们忘却欣赏沿途的美景,只为目的而出发。(分析现象的成因)所以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捷便利的同时,我们要摆脱快节奏的生活的束缚,放慢生活的脚步,不要只为目的而出发。(解决的方法)
(2)科技会给我们快捷便利,同时也给我们套上了枷锁。(概括内容)
因此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我们要摆脱科技的思维束缚,勤于独立思考,努力创新。(解决的方法)因为我们过分依赖它的快捷,依赖它所拥有的庞大的信息量,这让我们忘却了思考,变得懒惰,思维受限制,创新变为空谈。(分析现象的成因)
(3)物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质,但同时我们也被束缚了。(概括内容)因为我们的贪婪,沉迷获取更多的物质中无法自拔,自己的身心被它所束缚。(分析现象的成因)因此在享受物质的同时,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能冷静的思考,从而摆脱物质的束缚,不做物质的奴隶,解放自己。(解决的方法)
(4)人掌握了某项技能,便利了生活,扩大了生活空间,但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式,人思想被束缚了。(概括内容)因为我们不自觉中带上了一种惯性思维,懒于思考,用单一的思维,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分析现象的成因)在享受新的技能带来的便利同时,要独立的冷静的思考,摆脱它的束缚,还自己自由的思想自由,提升自己。(解决的方法)
回头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我们是怎么分析这则材料,从而确立观点的?
1、概括材料内容(抓关键词、全面、提升)
2、提供解决的方法
3、寻找现象的成因。
希望这节课能在审题立意上给予大家一点帮助。
按照我们刚才对材料的解读方式,请大家完成作业。
作业:阅读下面材料,请用三句话表明你的观点:(1)概括材料的内容;(2)分析现象的成因(3)提供解决的方法
语文限时考
世间的每个人都扛着一个只有自己能感觉得到的沉重的“十字架”缓步前行。这时其中一个人用锯子将自己肩膀上的“十字架”截去了一段,他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步子也更轻快了;过了没多久,他又将“十字架”截去了一段,这下他感觉更轻松了……就这样,反复几次后,他肩上的“十字架”变得短了,他也自然而然地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突然,他的面前出现了一条深不见底又无法直接跨越的鸿沟,其他的人都把肩上的“十字架”取下来当做桥走了过去,可他却不能,因为他的“十字架”被他自己截得太短了。
请你根据自己对上面这个故事的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