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字意思是如何从“治”演变为“不治”呢?

标签:
范式文字说文解字吴山野士中文宝典中文常识 |
分类: 中文探索 |
“乱”字意思是如何从“治”演变为“不治”呢?
“乱”是言犯口而岀之词不达意混杂不清而欲理之犹事物混淆交杂没有秩序不正当者。
“亂”是事物不正当混淆交杂没有秩序犹束丝紊杂而欲理出头绪者。
“乱”、“亂”读luàn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犹束丝紊杂而欲理出头绪者。
用治理束丝之相与比述来表达事物不正当混淆交杂没有秩序而该治理者。那么如果没有治理其本身便是表达事物不正当混淆交杂没有秩序。所以相与比述衍义为“不治”。
乱:
乱:从舌、从乙。
《说文解字》:“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彊,其出乙乙也。”。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犹阴气尚彊若阳欲冒犯压制而出者是乙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从干、从口。”。
《说文解字》:“干,犯也。从反入,从一。”。
《说文解字》:“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
《说文解字》:“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凡丿之属皆从丿。”。
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犹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乀,左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自左而曲于右故其字象自右方引之犹象阴0液流出之形者是乀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犹人所以言所以食之通道门禁者是口字之范式。


乙、舌两范式叠加:言犯口而岀之词不达意混杂不清而欲理之犹事物混淆交杂没有秩序不正当者是乱字之范式。

乱:异体字写作“亂”。
(乙:参见一画“乙”)
《说文解字》:“(),治也。幺子相乱,(
)治之也。读若乱同。一曰:理也。”。
《说文解字》:“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重厶为幺)
《说文解字》:“厶,奸衺也。韩非曰:‘苍颉作字,自营为厶。’。”。《说文解字》:“()厶,古文厷,象形。”。
犹奸衺只欲自利其曲如勾不能通达无阻碍者是厶字之范式。
尖向下三角形表达的是阴0阜象征女0阴。尖向上三角形表达的是勃0起象征阳0具。此皆人之厶处。

厶、厶两范式叠加:犹财(才)有形质其微小象子初生之形者是幺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物落,上下相附也。从爪、从又。凡(
)之属皆从(
)。”。
《说文解字》:“爪,丮也。覆手曰爪。象形。”。犹覆手之宪象者是爪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犹象右手重复取物之宪象者是又字之范式。

爪、又两范式叠加:覆手欲丮人手取之物犹上下相附者是()字之范式。
幺、()两范式叠加:犹束丝紊杂上下其手皆理不出头绪者是(
)字之范式。
乙、()两范式叠加:事物不正当混淆交杂没有秩序犹束丝紊杂而欲理出头绪者是亂字之范式。

异体字“亂”简化为“乱”是根据古人(异体字、同旁字)书法省笔规范简化。

“乱”是言犯口而岀之词不达意混杂不清而欲理之犹事物混淆交杂没有秩序不正当者。
“亂”是事物不正当混淆交杂没有秩序犹束丝紊杂而欲理出头绪者。
“乱”、“亂”读luàn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犹束丝紊杂而欲理出头绪者。如: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治理。如:《论语》:“予有乱臣十人。”。又如:乱0政(干扰、败0坏0政0治)。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扰乱、打乱、使乱。如:《孟子·告子下》:“行拂乱其所为。”。清· 张廷玉《明史》:“沽名乱政。”。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与江水乱。”。又如:乱行(打乱了的行列)、乱目(扰0乱视0觉)、乱0神(扰乱心神)。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 淫0乱,玩0弄。如:元稹《会真记》:“始乱之,终弃之。”。又如:乱失(淫0乱放0荡)。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 败0坏;破0坏。如:《礼记·礼运》:“坏0法0乱0纪。”。《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0大0伦。”。《孟子·滕文公上》:“是乱0天下也。”。又如:乱0家(伦0常败0坏的家庭)、乱0俗(败0坏风俗)、乱0纪(败0坏法0纪)。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违反。如:乱0嗣(违反宗0法社会谪长继承‘制度’)。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混淆。如:乱0实(混淆事实)、乱0名(混淆名称)。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为丧事奔忙。如:他父亲死了,我在他家帮着乱了几日。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烦0乱。如:《三国演义》:“当时曹操心0乱,不能稳睡。”。又如:乱志(烦0乱的心0志)。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横渡。如:《书·禹贡》:“乱于河。”。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昏0乱、迷0乱。如:《荀子》:“酒乱其神也。”。又如:乱0行(昏乱的行为)、乱0命(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乱0性(迷0乱心0性)、乱0朝(昏乱的朝廷)。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混0乱、无秩序。如:《左传·庄公十年》:“ 视其辙乱。”。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人影散乱。”。宋· 苏轼《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群莺乱飞。”。又如:乱法(混乱的法令)、乱0纪(混0乱的时代)、乱0哄(混乱;吵闹)、乱0松松(头发散乱蓬松的样子)、乱0人(违0背正0道或制0造混0乱的人)。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混杂,杂。如:《韩非子》:“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又如:乱0烘烘(纷杂混乱的样子)、乱葬地(乱葬岗,乱葬埂。旧时埋葬无主尸体和死去的穷人的地方)。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随意、随便、任意。如:《书·无逸》:“乱罚无罪,杀无辜。”。又如:乱背弓空(意借债)、乱开玩笑、乱吃、乱出主意、乱跑、乱0说乱0动。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很,非常。如:乱有面子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叛0乱、动0乱、不安0定。如:《荀子·天论》:“治0乱非天也。”。《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吴民之乱。”。《韩非子·五蠹》:“桀纣暴0乱。”。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乱者四应。”。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避秦时乱。”。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0世。”。《资治通鉴》:“避乱江东。”。《吕氏春秋·察今》:“ 国无法则0乱。”。又如:乱邦(动0乱的国家)、乱0危(动0乱;不安定)、乱法(引起国0家动0乱)、乱萌0(动0乱的苗头)、乱言(作乱的话)、乱逆(叛0乱,叛0逆)、乱0贼(叛0乱)、乱0谋(叛0乱的阴0谋)、乱0党(旧时当0政0者对叛0逆0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淫0乱的事,男女胡0乱的性0交。如:《汉书·衡山王传》:“欲与乱,以止其口。”。又如:乱气(淫0乱之气)、乱族(家族内部的淫0乱)、乱孽(淫0乱邪0恶)。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危害;祸乱。如:《汉书·霍光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又如:乱首(祸0乱的开端)、乱根(祸0乱的根源)、乱萌(祸0乱的苗子)、乱祸(祸0乱)。
相与比述衍义:乐章的尾声叫做乱。表示 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如:《楚辞·屈原·涉江》:“乱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