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古文中的“征”与“徵”?

标签:
说文解字范式文字中文宝典中文常识吴山野士 |
分类: 中文探索 |
如何区分古文中的“征”与“徵”?
“征”是欲行至以正其不义犹上讨下而伐之者。
“征”读zhng
相与比述本义:欲行至以正其不义表示用武力制裁,讨伐。
相与比述衍义:以正其不义表示召集、收集欲任事以成。
“徵”言行于隐微而闻达挺著于外犹欲任事以成者。
“徵”读zhng
相与比述本义:正其不义表示召集、收集欲任事以成。
相与比述衍义:敛取徭役或租税
“徵”读zh
相与比述衍义: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又名“迭”。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如:《尔雅•释乐》:“徵谓之迭。”。《正字通•彳部》:“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
“徵”读chéng
相与比述衍义:通“懲”。如:《荀子•正论》:“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徵其未也。”。
相与比述衍义:用同“澂”。表示澄清。如:《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审别真伪。
“征”与“徵”属于同音假借。
“征”在古代主要用于征伐以正其义。孟子曰:“征之为言正也。”。
“徵”在古代以召集、收集欲任事以成为主导意义展开。相与比述表示征聘、纳币以成婚礼。相与比述表示:敛取、征收、徭役、租税、进而相与比述表示证验、效应、证明。进而相与比述表示征兆、迹象。相与比述表示追究;责问。
现在将“征”作为“徵”的规范字来使用。
征:
征:从彳、从正。
《说文解字》:“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胫动而股与足随犹小步走路者是彳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彳、正两范式叠加:欲行至以正其不义犹上讨下而伐之者是征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正行也。从辵、正声。征,(
)或从彳。”。
辶即“辵”。
《说文解字》:“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属皆从辵。”。
(彳:参见三画之五“彳”)
(止:参见四画之三“止”)
彳、止两范式叠加:犹乍行乍止者是辵字之范式。

(正:参见五画之一“正”)
辵、正两范式叠加:欲行至以正其不义犹上讨下而伐之者是()字之范式。

征:异体字写作“徵”。
《说文解字》:“徵,召也。从微省,壬为徵。行于微而文达者,即徵之。”。
(彳:参见三画之五“彳”)
《说文解字》:“(),妙也,从人、从攴、从豈省。臣铉等案,豈字从(
)省,(
)不应从豈省。盖传写之误,疑从耑省。耑物初生之题尚(
)也。”。
人:从丿、从乀。
《说文解字》:“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凡丿之属皆从丿。”。
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犹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乀,左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自左而曲于右故其字象自右方引之犹象阴液流出之形者是乀字之范式。

丿、乀两范式叠加。犹阴乀阳丿相亲相爱者是人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其甲骨文字形像侧面人行礼之形。犹男子成年行冠礼之形者是籀文(或甲骨文“”)“人”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攴,小击也。从又、卜声。”。
《说文解字》:“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犹象右手重复取物之宪象者是又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从(纵)横也”。犹灼灸龟甲取兆纵横之文者是卜字之范式。

又、卜两范式叠加:犹手持卜以小击者是攴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耑,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属皆从耑。”。犹上象生形下象其根物初生之题开始之兆者是耑字之范式。
人、攴、“耑省”三范式叠加:人小击其形质犹物初生之题犹尚小者是()字之范式。

彳、()两范式叠加:人小击其形质若物初生之题犹尚小隐行随时会走失者是微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叙也。与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胫。胫,任体也。”。阳气任养万物于下犹阴极阳生象人褢妊之形者是壬字之范式。
“微省”、壬两范式叠加:言行于隐微而闻达挺著于外犹欲任事以成者是徵字之范式。

异体字“()”、“徵”简化为“征”是根据古人(异体字、同旁字)书法省笔规范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