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可名非常名,在讲什么?

标签:
中文常识范式文字说文解字吴山野士中文宝典 |
分类: 中文探索 |
名可名非常名,在讲什么?
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经》上的一个观念。名可名怎么就非常名了?
名:
《说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犹人所以言所以食之通道门禁者是口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夕,莫也。从月半见。凡夕之属皆从夕。”
《说文解字注》:“(夕),暮也。暮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见。旦者、日全见地上。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见。皆会意象形也。从月半见。”。 日且冥而月且生犹半见之月是夕字之范式。
口、夕两范式叠加:用来作依据之称号自命犹至夕之演绎于口为信者是名字之范式。
名只是用来作依据之称号自命以有所区别者。比如:我、吾、余、予、俺、都是第一人称,只是为了与其他有所区别取的称号。名称虽然不同但指向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以有不同名称的存在。
再如:道、阴阳、五行、、、称号只是为了区别。名称还是这个名称,至于内容是什么是需要通过其他来甄别的。道可以表达方向、途径、规律、办法、言语、、、这个“道”究竟是什么是需要通过名字以外的内容来甄别名字下的内容。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凭着自己习惯来认定名字下的内容。很有可能名字下的内容与自己想象的是有区别的。
比如:阴阳,纯粹的阴即是纯粹的阳,纯粹的阳即是纯粹的阴。阴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这种情况下阴阳不需要在具体的参照下,才变得可以被认知。没有具体的参照下的阴阳都是虚幻。也就是说是不能自以为是地凭着自己习惯来认定名字下的内容的。名字下的内容可能会因为语境不同而发生变异。不同的参照下的同一事物的认识判断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再比如:五行。以火为例。火是一个日常运用的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用到火。在火这个名字下。通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同炊火之火。可是当我们说“怒火”与“上火”之火就不是炊火之火了。而是炊火之火的一个相与比述。同样的名字,而名字下的内容已经不是通常第一个想到的内容。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名只是用来作依据之称号自命以有所区别者而不是被区别者本身。名可以置换,而名下之内容亦可能被置换。也就是说对名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被名所迷惑。我们需要透过名来对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