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宝典说明八、解读范式意义之释例。

标签:
范式构成范式文字中文宝典中文系吴山野士 |
分类: 中文探索 |
中文宝典说明
八、解读范式意义之释例。
中文的意义立于一点然后衍义延伸,其中是有文脉可以追寻的。范式是根基,相与比述而衍生枝叶。
以“中”字为例:
“囗、丨”两范式叠加。犹种子生根发芽上下通指向于外壳以内者是中字之范式。读作zhng ㄓㄨㄥ。
1、其本义:相对边界之“内,里面”与“外”相对。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等等。
2、衍义: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如:中心、当中、中心区、中枢、居中。
3、衍义: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如:中间、中门。
4、衍义: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夕、中夜。中部、中殿。
5、衍义:两者之间、其间。如:曹操《短歌行》:“忧从中来。”又如:某之中。中人、中锋、
6、衍义: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如:《史记》:“赵高用事于中。”又如:中侍、中使、中尚方、中秘书、中书。
7、衍义:等别居中。如:中等、中将、中士、中才、中知。
8、衍义:半也。如:旧历八月十五称中秋,谓秋之半也。年四十称中年,谓人生之半也。又如:中辍、中夕、中分、中半、中夜。
9、衍义:由外向内汇集,如:集中。
10、衍义:中心向内衍生至“心也”。如《史记·韩国安传》:“深中宽厚”。又如:中顾、中私、中函。
11、衍义:再由“心也”衍生至“精神也”。《庄子田子方》:“尔其中也,殆矣。”
12、衍义:“中”之范式指向所在是种子的内核“仁”。其意便与“仁”相关衍生。如:《论语·尧曰》:“允执其中。”的“中”便有公正、正义的内涵。《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也者即为“仁”。此话可以理解为“仁义是天下之大本也。”又如:中正、
13、衍义:可也。《左成二年传无能为役注》:“不中为之使役。”(俗谓不可、不行,俱曰:不中。)。
14、方言衍义:成、行、好、可以、了得。如:《二刻拍案惊奇》:“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又如:中不中、真中。
15、方言衍义:容易。《醒世姻缘传》:“我是薛家丫头,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
16、衍义:不偏不倚、直、正。如《礼记·玉藻》:“头颈必中”。《礼记·儒行》:“儒有衣冠中”。
17、衍义:“中”在心上,“中”通“忠”。如:《孝经·圣治》上说:“难进而尽中。”《孟子?离娄下》上说:“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周礼·春官·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荀子·成相》:“中不上达。”
18、衍义:中国及中国的简称:一个追求仁义的国家称为中国。如:古今中外、洋为中用、中日关系、
19、衍义:仁之所在或中间作为名字符号。如:中华、中原、中江、
“囗、丨”两范式叠加。“丨”上下通于囗(性交)是中字之范式。读作zhòng ㄓㄨㄥ。(性交即下种。故“中”又有由外入内的意蕴。)
20、本义:由外栽入物体内部或中间是其本义。箭矢至的曰“中”。《史记·周本纪》:“养由基去柳叶百步射之,百发百中。”又如: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 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21、衍义:由外向内栽入便有受到;遭受的意思。《荀子·彊国》:“敌中则夺。”。欧阳修《卖油翁》上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又如:中诡计,中埋伏,中煤气,中枪。
22、栽入不适合的物体内部则会出现问题。如:《庄子·达生》:“中身当心则为病。”(犹医书言:中风、中暑。)。
23、衍义:不适合的物体栽入内部。如:《淮南子·原道》:“好事者未尝不中。”《汉书·何武传》:“欲以吏事中商。”。
24、衍义:一种栽赃陷害带来的伤害。如:中伤。
25、衍义:栽入适合物体进入内部便是合适、恰当。如:《易?系辞下》上说:“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26、衍义:符合标准。如:《韩非子?有度》上说:“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庄子·养生主》上说:“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荀子·劝学》上说:“其曲中规。又如: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27、衍义:获取、取得。如《二刻拍案惊奇》上说:“后来孟沂中了进士。”。又如: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获得了标签认定的资格) 中榜(中试)、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28、衍义:得到。如沙汀《丁跛公》上说:“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又如:中失(得失)。
29、衍义:合心。如: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意、
30、姓。如:汉少府卿中京。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垒,中野,皆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