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 课《要下雨了》教学案例——黄贤兰
(2016-05-03 23:12:24)
今天上完了第一次汇报课,内心有不少的感触。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以及很多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带领我的导师即吴老师,她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人十分和善,课上得非常好。在我这次准备汇报课的过程中,吴老师常常对我表现出关怀,关心我的备课进展,并且及时给我很好的建议。此外,我还要感谢在试课时给了我不少建议的林老师和许老师。正是因为有这些老师的热心帮忙,循循教导,我在课堂上才有了一些进步。以下是我对本课进行的记录: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1、 出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张图片。请看,你观察到了什么?你们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 师述。
师:是呀,要下雨了,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都忙碌起来。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王国去看一看吧!
3、 播放动画片和课文朗读录音。
师:你在动物王国里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
师:可爱的小白兔跑来了,美丽的小燕子飞来了,自由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勤劳勇敢的小蚂蚁也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图片来导入课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该课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和听课文朗读录音,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5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师:这些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开口朗读读课文,关注到课文中不会的生字,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2、 认读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生字。
师:你们留意到生字宝宝了吗?老师把他们找了除,想请一位小老师带读生字。坡-po起。
(2)、请学生带读易错的生字。
师: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是容易读错的?
预设生:前鼻音:闷、伸、阵。
师:请你来带领全班同学读读这些易读错的字音。
(3)、开火车读生字。
师:我们来开火车,注意不用读字音。火车开,坡——起。
(4)、齐读生字。
师:一起来读读。坡——起。
(5)、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吗?来试试,火车开——
(设计意图:通过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读生字,让学生记住生字。)
(6)、学习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师:小组里交流谈论你哪个字没记住的,或者你觉得哪个字陌生,然后请教组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师:说说你教会了谁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帮助记忆难记的生字。)
(7)、老师指导归类识字方法。
师:你们能从生字中找出下面这些归类的字吗?
①
②
③
④ 编歌谣:湿——地上有水显得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归类来记忆本课的生字,展示多种的归类方式。)
(8)、游戏巩固生字。
师: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变成了又大又红的苹果,想吃吗?待会又大又红掉下来你就马上叫出她的名字,不用站起来,苹果就属于你的哦。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生字,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为后面学生继续集中精神学习做准备。)
(9)、认读生词。
师:老师看到生字宝宝和小伙伴一起走过来了,你们能把它们的名字叫出来吗?一起来读读这些生词。山坡——起。
(10)、认读句子。
①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②虫子的翅膀很潮湿。
③他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
④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6分钟)
1、 检查预习,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师:你们预习课文了吗?那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9个自然段)
2、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思考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
师: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老师要请9位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读?
师:听的同学要边看书边听,注意听有没有读错字音,如果你觉得有读错的字音就把小手举起来。
3、 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谁能结合课文的三幅配图来说说?比如,小白兔通过观察和提问小动物哪些现象知道下雨。
(板书:低飞、游出水面、搬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请九位同学来逐段朗读课文来正音,培养其他同学听的能力,并且请学生结合课文的三幅配图来说说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的,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6分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可爱的小白兔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小白兔在干什么?(割草)
师:除了“割草”这个动作外,小白兔还做了哪些动作呢?请同学们三角符号标出来。(割、弯、直、伸)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带动作读读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带着动作读?
师:要下雨了,天气怎么样呢?(天气很闷)
(设计意图:第一个自然段有表示动作的字,让学生找出来,带着动作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白兔遇见的第一个动物是谁?(小燕子)
师:他对小燕子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把小白兔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师:那燕子他是小声地说的吗?(大声喊)
师: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为什么?(疑问语气,句末是问号)
师:请你试着这样把他的话读出来。
师:谁能来读读?
师:全班一起来读。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为什么燕子飞得这么低呢?用横线画出来。
师:谁愿意来把原因读出来?(要下雨了。天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师: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打分:读、听)
师:小燕子说他正忙着什么呢?把这句话读出来。(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师:像这样的句式还有很多,例如: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这是什么句式呢?(感叹句。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的持续)
师:你能仿造这个句式“——正——呢!”来说说吗?
(设计意图: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出小白兔的疑问语气,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训练用“······正······呢!”的句式说话。)
4、 小结:下雨前是有迹象可寻的,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秘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宝宝,知道了下雨前小燕子会低飞是因为要捉虫子,那么下雨前为什么小鱼会游出水面,蚂蚁会搬东西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整一节课通过字、词、句、篇来识字,层层递进,逐步巩固。)
(五)、板书设计。
16 要下雨了
小白兔
燕子
飞得低
我在汇报课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在上课之前吴老师就已经提醒我去注意了。但是最后的结果,我把吴老师的提醒都抛之脑后,虽然在课堂上已经注意到一些问题了,但没有管理好。在课堂的后面,我的精力只停留在小部分学生的身上。这样导致的情况是,我的课上到后面,整个课堂显得很乱。大部分的学生的神情疲倦,心已经不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些学生甚至合上了书本。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老师们看似风趣地说:“某某班的同学们还在吗?”当时觉得这是一种十分好的教育机智,因为一句话既能让学生们宛然一笑,又能让同学们的心思重新回到课堂上,轻轻松松地就把课堂的气氛调控好了!我上课时就缺乏这些有效的调控课堂的语言。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我应该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所进步。如果光学而不思考,或者仅仅思考而不学,都是不行的。希望我每一次上课都有自己的反思和总结。
最后,我要感谢今天抽空去听我上课和参与评课的老师们,谢谢他们在我成长的路上真诚地帮助我!他们听完我的课之后,向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他们都非常地真诚,既鼓励我,让我树立自信,同时也指出了我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我非常地感谢这些老师们,他们的指导可以让我更快地成长。下面,我将把老师们对我汇报课的一些评价记录下来,以供我不断地反思和进一步地学习。
好的地方:
1、教学设计比较好,条理清晰,教学内容由浅到深,从讲生字到生词到句子再到篇章。
2、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多,有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字、形声字、同部首的字,还有编歌谣识字。
3、教态比较自然,开始时的语调比较好,面带微笑。
4、在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时,ppt上有要求让学生朗读得正确、流利,并且强调了学生读时不加字,不漏字。
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应多关注学生:老师讲得太多,应启发、诱导学生,多鼓励学生。
2、 评价学生的语言应丰富、多样化:有侧重点地评价,评价语言单一,应具体、明确,不应该笼统、泛泛而谈。在评价学生用讲故事的方法记住“湿”字时,没有评价到位。学生说:“有个男孩,用水弄湿了衣服。”这应该是用了联想法来记住生字。
3、 教学环节的过渡语应自然,衔接好:指导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时没有说明原因、要求,显得突兀。
4、 教学内容安排要合理:没有安排写生字的教学环节,应有十分钟时间给学生写字。在讲识字归类时速度太快,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一开始出示生字时,应给些时间学生自己练读生字。在安排分段朗读时,可以把指名读换成分组朗读,共八个小组,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应根据课文类型来设计集中识字或随文识字,相应的效果会更好。在讲归类生字时,应让学生先观察。讲“割”字时,应结合字义做动作。在指导“闷”字读音时,应板书“闷”字。设计环节动起来的让学生做动作,比如,设计课间操,或者利用好“摘苹果”的教学环节的资源,是课堂气氛有一个缓冲。
5、 课堂调控能力:在讲表示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做动作的时候课堂气氛显得有点乱,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气氛沉闷,不够活跃。开火车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时,应根据学生读错的“消、阵”字的学情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此突出难点,让学生互教,老师巡视时应留意读错的学生的掌握情况。指名朗读目的检测字词,在其他学生分散了注意力时应调控课堂,表扬做得好的小组,让学生学会倾听。
6、 应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的环节,承上启下,应讲清楚要求。
7、 三多一少。
(1)、多言评价学生(鼓励性语言);多及时评价(优点、指出错误);多准确评价(具体、针对——例如:声音响亮)
(2)、多鼓励学生个别发言。(效果会好)
(3)、多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①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训练说话能力),例如在导入时,我看见了乌云,启动学生观察生活。我仿佛又听见了什么。利用好导入资源。要归纳:这就是下雨前的景象。
②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应响亮,想办法让学生声音响亮地读,引导应落实。
(4)、老师少代替学生。①效率不高(走过场)②环节落实需调整。 ③识字方法归类:让学生观察出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