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观察记录表(王旦)(2018.3)

(2018-09-25 12:58:13)
分类: 过程性材料

观察对象

萱萱  

对象年龄

38

观察者

王旦

观察时间

2018.3.5

观察地点

小班美工区

观察目的

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观察内容

绘画中的行为表现

  “陶艺”对于这个本学期刚刚转来的小班幼儿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名词,当一块一块陶泥真真切切的放在他面前时孩子们表现出的语言、动作、表情、行为是丰富多彩的,这里,我真实记录了萱萱第一次玩泥的情景。

“老师,这黑糊糊的东西我不要,怕!”当我第一次带孩子进入陶艺室的时候,萱萱发出惊恐的声音。

“泥粘在我手上了。甩也甩不掉,怎么办呢?怎么办呢”萱萱又大叫着。

过了一会,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开始玩起泥来

“嘿嘿,是软软的,可以捏呀捏”萱萱使劲的把泥在手里捏着,泥一下子变形了,她对着变了形的泥高兴的笑着。

“啪啪”接着,萱萱又使劲用小手拍打着泥,泥块慢慢变薄变大,边上的孩子歪着头看着,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泥看着……。

 

(结合纲要、指南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看着孩子们在泥面前的举动,我轻轻走到天天和萱萱边上,拿起他们桌上的泥块:“让老师给你们变一样东西好妈?”他们睁大眼睛看着我,我用泥搓了个圆放在手里说:“天天,帮老师一起变个太阳好,压压扁好吗?”天天怯怯地伸出小手压了一下,小圆球瘪下去了一点,“再用点力!”我鼓励道。天天又使劲压了一下,圆球变扁圆了,这时,萱萱在一边说:我也来压一压好吗?他也用小手压了起来,越来越多参与了这项造太阳的任务,孩子们真正与泥接触起来,不一会就听到了他们愉快的笑声。

《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我没有让他们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今天的制作,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幼儿最喜欢的小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完成了“压”这个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对陶艺制作的兴趣。

 

片段1:今天美术活动的内容是手印画,当老师在集体中介绍活动内容、方法以及操作注意点的时候,就看到糖糖一直往老师那里跑,还不停地说“老师,这个我会,我玩过……”

片段2:在孩子们正式开始操作过程中,看到糖糖左手用力地拍进了颜料盘中,结果颜料飞溅出来,胸口衣服上全是颜料,她还哈哈大笑。

片段3:糖糖在白纸上印出了很多个小手印,接着用黑色勾线笔开始添画,她一会儿画个眼睛、一会儿画个嘴巴,突然,又把自己的纸都给全部涂黑了,还涂得旁边小朋友纸上全是。

(结合纲要、指南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从上述片段观察中,可以发现糖糖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她对于新内容有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去尝试和体验,这点在片段1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了,当老师在介绍时,她就急着想操作。但是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该幼儿的耐心不够,不能专心认真地听讲、听仔细。

从片段2中看出:该幼儿的操作要求没有听清,在操作中她不够细致,有些鲁莽,秩序感不够,所以出现了颜料飞溅的现象。

从片段3看到:当她完成了很多小手印后,开始添画了,然而在添画的过程中,发现他的耐心有点磨光了,出现了扰乱的现象,而且还破坏周围孩子的作品。

从以上的种种表现,可以反映出:该幼儿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不是非常好,有些自我为中心,当出现这些状况的时候,老师就需要介入指导了,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相关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活动秩序和规则。

其次,从案例中也可以反映出孩子对于手印画这样的美术游戏非常感兴趣,那么老师就该思考如何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让他们的欣赏、体验、创作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