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抵销
(2016-11-03 20:53:07)
标签:
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 |
分类: 会计类规定 |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抵销
合并财务报表最核心的抵消分录是:
借:实收资本
但是问题来了,母公司采用的是成本法,假如子公司在不断的盈利成长,从而造成了贷方金额小于借方的金额,于是需要把母公司记载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弥补增加,于是出现了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被补上了,抵消分录倒是刚好可以抵消了,可是这里又产生了新的不平衡,那就是涉及到了投资收益,学过会计基础的朋友就知道,但凡涉及到投资收益问题的会计核算,都需要进行一次损益结转,只有通过损益结转把这些金额转到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才会使得资产负债表重新归于平衡,毕竟,总体说来,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是永恒的。于是出现如下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通过这笔会计分录,终于把投资收益进行结转了,贷方的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提取应付股利的本质就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还有如下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如此看来,上一笔会计分录的本质就是贷方全部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额。相当于写这么一笔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通过这笔会计分录,本指望着资产负债表能够归于平衡,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投资收益的金额倒是结转了,但是进入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却大于投资收益的金额,结转的金额多了,怎么办?细细一看,原来是少数股东损益的那部分金额也被结转到未分配利润了,这可急死宝宝了,怎么办?别急,下一笔会计分录把它打回原形:
借:未分配利润
这样一来,终于把事情搞定了,可是又有人疑惑了,既然少数股东损益要被打回原形,那么上一笔会计分录何必把它算在内呢?原来,之所以计算在内,是为了体现整个子公司净利润的金额勾稽关系,倘若少了少数股东损益这部分,写会计分录时的借贷勾稽关系就不那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