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中的智童妙答——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16-04-17 22:14:19)
分类: 教学设计

文言文中的智童妙答——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王发雁

活动形式

群文阅读

班 

四年级

授课内容

文言文中的智童妙答--群文阅读

 

课 

一课时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在经过了几年的语文学习活动后,已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具备了一些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所以,只要给他们合适的方法,是能够展开自主学习的。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主要围绕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展开,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得体的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够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而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杨氏之子》是一片短小精致的文言文,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虽然文言文与古诗词不同,但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发现他们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语言,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点是它篇幅的短小精湛,另一点是他能给人无限的猜想空间。所以,在学习时虽然会理解起来较慢,但应该会比较有趣。在我设计的一组文言文中,篇幅长短以及内容形式都与《杨氏之子》极为相似,一是为了迁移学法,让孩子学会阅读;一是想借助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全新体验,及时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 学 设 想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在本次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我重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精妙、凝练;同时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由学习课文《杨氏之子》时所得的方法,自读学习文言文一组,整个教学流程由方法引领,到师生共读,最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妙;在读完一组文言文之后,让学生给文章起个题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提升,让课堂成为读的海洋,思的天堂。我本次选择的几篇文言文都出自《世说新语》,它们与课文《杨氏之子》有着共通点,那就是都是在介绍古人机智的对话,所以在学习时,给足学生读文的时间,让学生从对话中体会文言文的精妙。希望孩子们能在我领、扶、放、交流的活动下,掌握到读文言文的方法,,愿意去读更多的文言文,爱上这短小凝练、精妙绝伦、独属于中国的文学。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自主去学,去思,去讨论,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

2.通过多篇文言文的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故事中人物对话的妙处;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重难点

1.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本节课上大胆尝试,大胆运用,大胆猜想。

2.能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课前准备务

1.《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资料;

2.从《世说新语》的言语篇中择选出三篇文言文作为学生的阅读资料。

3.引领性的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方法引领

1.板书“文言文”三个字,逐字解释文言文的含义。

    2.介绍《世说新语》,学生回顾本书中的文章《杨氏之子》,借本篇课文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再谈谈杨氏之子的回答的精妙之处。

  看注释 明文意

  品佳句 悟精妙

3.明确学习任务:

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组文言文,去看看文中智童的妙答。

二.自读感悟

1.按照总结的方法,自读阅读资料中的文言文,把文章读通、读顺、读懂。

 

2.根据阅读提示思考,小组内读一读对话,并说说对话的精妙之处。

三.品读交流

1.品读第一则文言文《徐孺子》:

(1).师范读,读出韵律。

(2).学生读文,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然后读出韵律。

 (3).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谈谈智童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品读第二则文言文《白雪纷纷何所似》:

(1).指名学生读文,要求读通顺,读出韵律。

(2).找出对话分角色读一读。

(3).说说本文讲了什么故事,再谈谈兄子与兄女回答的精妙之处。

(4).你会怎样比喻雪花,大胆说一说。

 

3.品读第三则文言文《钟氏兄弟》: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大胆猜一猜钟毓和钟会会怎样回答魏文帝的问题。

(3).读原文,说说他们的回答妙在哪里。

(4).读原文,读出韵律,读出他们的机智。

四.拓展激趣:

1.说说这几篇文言文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再说说对文言文的感受。

2.推荐阅读书目:《世说新语》《山海经》《孙子兵法》。

3.结束语:让我们一起把祖先的智慧结晶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凝练精妙的文言文,爱上这浓浓的中国味。

 

    学生在认真聆听,调动请感,初步感知文言文。

回忆学过的课文《杨氏之子》,说说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并大胆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积累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运用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阅读提示,自读阅读资料中的文言文。

组内互读对话部分,并试着说说他们的回答妙在哪里。

 

 

 

 

听范读,学习并模仿朗读方法。

利用各种形式,读通全文。

 

读读文中的对话。并说说妙在哪里?

 

 

 

 

各种形式、声情并茂地读文,以读促悟。

 

找出对话分角色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说说妙在哪里。

 

大胆联想,说出想法,也可以试着用上文言文的形式来说。

 

 

说说本文的大意。

 

猜猜他们可能会怎样回答,用白话文说出来。

看原文,多读几遍对话,说说他们的回答妙在哪里。

读全文,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他们的机智。

 

 

 

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所读文章的特点,降低文言文的理解难度,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文言文知识。

 

没有方法的学是形而上的学,将会事倍功半;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踏踏实实地、一步步地学会读书。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感悟时间,让孩子在本节课中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大量的课后阅读做好准备。除此之外,给孩子一个读书思考的方向,让他们学会读中思,思中悟。

 

 

读后的及时交流,让学生乐读、乐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学生的读书收获,让学生始终激情饱满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从而营造出美好的读书氛围。

 

 

 

 

 

 

提升学生的学习所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猜猜文章的内容,让他们参与到文本之中进行创作,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出文中人物语言的妙。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学生推荐文言文读本。

 

 

在课堂的最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建立起传承优良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板  书  设 

 

文言文中的

                      智童妙答        

看注释             明文意

读对话          悟精妙    

 

 

 

附:学生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

徐孺子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②月下戏,人语③之曰:“若令④月中无物⑤,当⑥极明邪⑦?”徐曰:“不然⑧。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⑨,无此⑩,必不明。”

【注释】                   

①徐孺子: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终生爱好劳作,不喜做官。

②尝:曾经。                  ③语:对……说。

④若令:如果。                ⑤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⑥当:应当,会。

⑦明邪(yé):明亮。邪,语气词,表示疑问。

⑧不然:不是这样。            ⑨瞳子:瞳仁。                     

⑩此:这个。

 

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⑤,公欣然⑥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⑦?”兄子胡儿⑧曰:“撒盐空中差⑨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

①   内集:家里人聚会。          

②   儿女: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③   文义:文章的内容。               ④俄而:一会儿。            

⑤骤(zhòu):又大又急。

⑥欣然:兴味盎然。                 ⑦何所似:像什么。

⑧兄子: 侄子。

⑨差(chā):大致,差不多。本句是说,大致可以用往天上撒满盐来一比。

⑩未若:比不上。

 

钟家兄弟

钟毓、钟会少①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③,语其父④钟繇⑤曰:“可令⑥二子来!”于是敕⑦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⑧面何以汗?” 毓对曰:“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                             。”

【注释】

①   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少(shào):小时候。

②   令誉:美好的声誉。          ③闻之:听到,指听到这个消息。

④语:对某人说。              ⑤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⑥令:叫,让。                ⑦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⑧卿:古时对你的尊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