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智童妙答——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16-04-17 22:14:19)分类: 教学设计 |
文言文中的智童妙答——四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
王发雁 |
活动形式 |
群文阅读 |
班 |
四年级 |
|||
授课内容 |
文言文中的智童妙答--群文阅读 |
课 |
一课时 |
|||||
学情分析 |
|
|||||||
教 学 设 想 |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在本次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我重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精妙、凝练;同时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由学习课文《杨氏之子》时所得的方法,自读学习文言文一组,整个教学流程由方法引领,到师生共读,最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妙;在读完一组文言文之后,让学生给文章起个题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提升,让课堂成为读的海洋,思的天堂。我本次选择的几篇文言文都出自《世说新语》,它们与课文《杨氏之子》有着共通点,那就是都是在介绍古人机智的对话,所以在学习时,给足学生读文的时间,让学生从对话中体会文言文的精妙。希望孩子们能在我领、扶、放、交流的活动下,掌握到读文言文的方法,,愿意去读更多的文言文,爱上这短小凝练、精妙绝伦、独属于中国的文学。 |
|||||||
教学目标 |
1. 2.通过多篇文言文的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故事中人物对话的妙处;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
|||||||
重难点 |
1.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本节课上大胆尝试,大胆运用,大胆猜想。 2.能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
|||||||
课前准备务 |
1.《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资料; 2.从《世说新语》的言语篇中择选出三篇文言文作为学生的阅读资料。 3.引领性的多媒体课件。 |
|||||||
教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
一.方法引领 1.板书“文言文”三个字,逐字解释文言文的含义。 3.明确学习任务: 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组文言文,去看看文中智童的妙答。 二.自读感悟 1.按照总结的方法,自读阅读资料中的文言文,把文章读通、读顺、读懂。 2.根据阅读提示思考,小组内读一读对话,并说说对话的精妙之处。 三.品读交流 1.品读第一则文言文《徐孺子》: (1).师范读,读出韵律。 (2).学生读文,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然后读出韵律。 2.品读第二则文言文《白雪纷纷何所似》: (1).指名学生读文,要求读通顺,读出韵律。 (2).找出对话分角色读一读。 (3).说说本文讲了什么故事,再谈谈兄子与兄女回答的精妙之处。 (4).你会怎样比喻雪花,大胆说一说。 3.品读第三则文言文《钟氏兄弟》: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大胆猜一猜钟毓和钟会会怎样回答魏文帝的问题。 (3).读原文,说说他们的回答妙在哪里。 (4).读原文,读出韵律,读出他们的机智。 四.拓展激趣: 1.说说这几篇文言文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再说说对文言文的感受。 2.推荐阅读书目:《世说新语》《山海经》《孙子兵法》。 3.结束语:让我们一起把祖先的智慧结晶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凝练精妙的文言文,爱上这浓浓的中国味。 |
回忆学过的课文《杨氏之子》,说说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并大胆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积累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运用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阅读提示,自读阅读资料中的文言文。 组内互读对话部分,并试着说说他们的回答妙在哪里。 听范读,学习并模仿朗读方法。 利用各种形式,读通全文。 读读文中的对话。并说说妙在哪里? 各种形式、声情并茂地读文,以读促悟。 找出对话分角色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大胆联想,说出想法,也可以试着用上文言文的形式来说。 说说本文的大意。 猜猜他们可能会怎样回答,用白话文说出来。 看原文,多读几遍对话,说说他们的回答妙在哪里。 读全文,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他们的机智。 |
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所读文章的特点,降低文言文的理解难度,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文言文知识。 没有方法的学是形而上的学,将会事倍功半;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踏踏实实地、一步步地学会读书。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感悟时间,让孩子在本节课中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大量的课后阅读做好准备。除此之外,给孩子一个读书思考的方向,让他们学会读中思,思中悟。 读后的及时交流,让学生乐读、乐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学生的读书收获,让学生始终激情饱满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从而营造出美好的读书氛围。 提升学生的学习所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猜猜文章的内容,让他们参与到文本之中进行创作,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出文中人物语言的妙。 在课堂的最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建立起传承优良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
板 |
文言文中的
看注释 读对话
|
|||||||
附:学生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
徐孺子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②月下戏,人语③之曰:“若令④月中无物⑤,当⑥极明邪⑦?”徐曰:“不然⑧。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⑨,无此⑩,必不明。”
【注释】
①徐孺子: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终生爱好劳作,不喜做官。
②尝:曾经。
④若令:如果。
⑦明邪(yé):明亮。邪,语气词,表示疑问。
⑧不然:不是这样。
⑩此:这个。
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⑤,公欣然⑥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⑦?”兄子胡儿⑧曰:“撒盐空中差⑨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
①
②
③
⑤骤(zhòu):又大又急。
⑥欣然:兴味盎然。
⑧兄子: 侄子。
⑨差(chā):大致,差不多。本句是说,大致可以用往天上撒满盐来一比。
⑩未若:比不上。
钟家兄弟
钟毓、钟会少①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③,语其父④钟繇⑤曰:“可令⑥二子来!”于是敕⑦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⑧面何以汗?”
毓对曰:“
【注释】
①
②
④语:对某人说。
⑥令:叫,让。
⑧卿:古时对你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