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从现场教学法到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

(2017-09-14 10:57:08)

谈从现场教学法到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           

               ——互育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系列之六     

 

切问:1、现场教学,常常成为流入外在形式的所谓参观,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现场教学具有直接性或真实性的优点,其本身的缺点又是什么?

      3、课堂教学具有符号性或概括性的优点,其本身的缺点又是什么?

      4、我们可以根据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各自的优点与缺点,提出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参照的方法吗?

      5、在学校教育的间接性与实际生活的直接性之间,存在巨大的沟壑,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跨越呢?

 

现行教学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现场教学法,又叫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按照现行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现场教学法的优点是能够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接触社会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然而,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既有联系的一面又有区分的一面,仅仅关注其中联系的一面而不关注区分的一面就会导致认识的简单或片面。为改造现行理论与方法的这种简单片面性,本文提出了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

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双方在现场或实地考察中,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对比或相互参照,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与课堂教学的需要。它包括三层基本内容。第一,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区分;第二,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联系;第三,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相互参照。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体现的是我们前面谈到的互育论框架中的理论与实际互参定位的教学原则。在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环节一,现场教学的直接性与课堂教学的间接性的区分。首先需要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实际的教育世界中,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离问题。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离的前提下,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场教学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相当的不足:这当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关注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基本区分:现场教学具有直接性或现实性,课堂教学则具有间接性或符号性。这一点应当不难理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借助教材或文本进行,而教材或文本中的知识或技能则要借助文字、图表或图片等等符号来表示。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的学习困难就源于符号学习的抽象性。现场教学的突出特点则是直接性或真实性。比如,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能涉及到电阻丝、电缆、变压器等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的多是一系列简约的或抽象的物理符号;而在某个变电厂或变电所进行的现场教学中,师生面对的却是真实的由不同材料或不同工艺而制成的电阻丝、电缆或变压器。运用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首要的环节就是要明确两种教学的不同,以便于师生双方更好地把握两种教学带来的不同感受:简单地说,那就是现场教学的真实感与课堂教学的符号感。

环节二,现场教学的直接性与课堂教学的间接性的联系。对师生双方而言,这一联系的具体内容就是要把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符号还原到现场的具体之中去。比如,上文谈到的在某个变电厂或变电所进行的现场教学,就需要将在物理课上所掌握的电阻丝、电缆、变压器等等抽象符号,还原到真实存在的由不同材料或不同工艺而制成的电阻丝、电缆或变压器那里。在这一还原过程中,要注意符号的同一性与真实存在的具体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比如,作为符号存在,不同电阻丝的符号是相同的,不同电缆的符号是相同的,不同变压器的符号也是相同的;但是,作为真实存在,不同的电阻丝、不同的电缆、不同的变压器当然是不同的。运用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就是要把课堂教学中所掌握的符号的同一性,还原到实际生活中的多样性那里去。

环节三,现场教学的直接性与课堂教学间接性的相互参照。在对比的框架内,不难发现,单一的现场教学或课堂教学都分别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与不足性:现场教学具有实在性的优点,但却同时具有实在性本身带来的不足,即缺少抽象性;课堂教学具有符号性的优点,但却同时具有符号性本身带来的不足,即缺少实在性。因此,师生双方就需要在两种教学中做出具体的定位,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现场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现场的直接性,还必须渗透课堂教学中符号的抽象性;若不如此则会导致现场教学的简单与肤浅。比如,上文谈到的在某个变电厂或变电所进行的现场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具体的电阻丝、电缆、变压器等等的感知上;那么所谓的现场教学也就会蜕变为人们熟悉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二,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符号的抽象性,还必须借助实地或现场所提供的具体性;若不如此则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空洞与教条。比如,物理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符号化的电阻丝、电缆、变压器等等的抽象上;那么所谓的课堂教学也就会蜕变为人们熟知的“喋喋不休”的说教。

综上所述,现行教育教学理论视野中的现场教学法,能够把握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面,却没能把握到它们之间相区分的方面;因此无法达成对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准确定位。为克服现场教学法的这种简单性与片面性,在相互教育的框架中,在理论与实际互参定位的教学原则范围内,本文提出了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参法。这一方法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要把握现场教学的直接性与课堂教学的间接性的区分;第二个环节是要把握现场教学的直接性与课堂教学的间接性的联系;第三个环节是要在现场教学的直接性与课堂教学的间接性两者之间进行对比,以便更有效地推进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符号性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做出相互参照,以更好地满足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需要。

 

附言:1、仓颉造字而鬼神哭泣,这足以表达文字这一基本符号的魔力。

      2、正是借助符号之力,人类才能不断地开疆拓土并因此而丰富了自己。

   3、生活的世界与符号的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要想在这两个世界之间自由地往返,就必须在具体与抽象之间互观互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