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专业设计中需考虑的暖通问题

(2017-07-05 10:11:22)
标签:

郭鹏学暖通

空调

暖通

分类: 暖通空调学习类

        

一.建筑物采暖问题

1.首先与甲方协商确定采暖方式(散热器采暖还是地辐射采暖)。

2根据暖通规范,地辐射及散热器采暖系统均需要建筑在地下室或一层考虑一间热计量间,对建筑能耗进行计量,面积一般为3*4米。位置与暖通专业协商确定。

3.地辐射采暖系统一般需要结构降板100毫米。住宅散热器采暖系统也需降板50毫米,公建散热器采暖系统不需要降板。

4.公建散热器采暖系统一般为上供下回系统,建筑专业应考虑供水干管的安装位置,一般为三种方式:1.顶层梁下至窗顶留300毫米走供热管道(增加了建筑层高,提高了造价);2.管道穿梁布置(一般梁高最好相等),但施工有一定困难(主要是土建施工洞留不准,管道坡度很难保证);3.将干管布置在屋面上,虽然好看,但不节能,同时留有屋面漏水的隐患。所以说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5.回水干管一般布置地下室内,如没有地下室,一般一层需沿外墙留一圈800*1200h)半通行地沟安装回水管(地辐射系统安装供回水管,地辐射系统一般为下供下回布置)。

6.对高层公建(如公寓及办公等建筑)由于采暖系统一般50米需要进行分区,因而在50米左右的中间层有采暖水平干管,因而将此层层高最好增加300毫米,便于走管道。如不增加层高则需考虑管道穿梁问题,此时结构梁最好一样高,如梁高不一致可能穿梁有问题。对地辐射采暖系统也可考虑多设几个管道井(如住宅一样,使每个管道井负担的建筑面积约为500平方左右,而在中间层不设采暖水平干管,此种方式初投资会高一些)。

7.墙体上下最好对齐,不要有些层布置在柱子右边,有些层布置在柱子的左边,因为管道上下一般是需要对齐的。

8.梁最好与墙体厚度一致,即便于管道安装,同时也比较美观。

9.随着建筑专业对美观问题越来越注意,建筑专业需与暖通专业协商分集水器及散热器的布置位置。

二.建筑物空调通风问题

1.     首先提供建筑防火分区图(希望设计前建筑专业通过充分讨论,一旦确定,最好不要变更),便于暖通专业进行系统布置及划分。空调系统一般不能穿越防火分区。

2.常用空调方式一般分为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多联机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可设计为冷辐射供冷系统、干式风机盘管系统或两者的混合系统)。

空调系统所需的房间:

a. 冷冻机房——提供冷源的房间,冷是由这里制造和产生的,并通过冷水这种载体输送至建筑物各处(空调机房、新风机房,风机盘管等)。冷冻机房一般设在地下室。直燃机冷冻机房需考虑10%的泄爆面积。除多联机系统外,其它空调方式均需要冷冻机房。

b. 锅炉房或换热站——提供热量的房间,换热站或锅炉房一般设在地下室。锅炉房需考虑10%的泄爆面积。锅炉房不能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出入口。必须布置在一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处。但采用常压及负压锅炉时,可布置在地下二层或屋面上,布置在屋面上时,需距安全出口6米以上。

c. 空调机房——仅全空气系统设,用空气将冷量输送到房间。同时对室外新风进行处理。空调机房一般需5*8米房间。

d. 新风机房——为保证人体健康,将室外空气通过冷热处理后输送至各个房间。新风机房一般需3*4米房间。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需要的新风机房较大一般需25平方米左右。除全空气空调系统外,其它空调系统需要设。

3.根据空调系统的形式不同,每层可能设置空调机房或新风机房。空调机房或新风机房一般要求每个防火分区设一个,如果防火分区较大,也可能一个防火分区设两到三个空调机房或新风机房(对全空气空调系统,一般每1000~1500平米需设一个空调机房,如果每个空调机房负担的面积过大,将导致风管过大,影响建筑层高)。空调机房及新风机房最好布置在靠外墙处,便于新风及排风的布置,如布置在中间不靠外墙处,一般需考虑设新风井及排风井直通屋面(新风机房一般不考虑排风,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新风机房也需考虑排风)。

4.对全空气空调系统(一般商场、宾馆大堂等大空间建筑),梁下一般应考虑留500~600空间布置风管。对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一般如宾馆客房部分、写字楼等中间走廊两侧为房间的建筑),一般梁下应考虑留300空间布置风管。

5.对多联机空调系统主要考虑好室外机的布置位置。室外机与室内机最大高差不能大于50米。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管道一般不要长于100米。

可将室外机布置在屋面,避难层及一层室外地面处,或每层布置(每层布置时如能错开位置最好,这样有利于散热,室外机吸入空气温度大于50度时会自动停机)。并留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管道井,连接管道井顶部需考虑防雨水问题。

6.公建卫生间无论是否有外窗,最好设通风竖井。

 

三.     建筑物暖通消防问题

1.根据建筑防火规范,确定哪些楼梯间是防烟楼梯间。并考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正压送风井道(含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井道)。在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楼梯间每五层开窗面积大于2平方,合用前室开窗面积大于3平方,单一前室开窗面积大于2平方),可不设正压送风井,但超过50米的一类公建必须设正压送风井(不允许自然排烟)。单独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可不设正压送风井,而仅在楼梯间设正压送风井。

2.     剪刀楼梯采用三合一前室时楼梯间必须设正压送风井,剪刀楼梯需分别设两个正压送风井。

3.     地下楼梯间最好单独设送风井(一般在楼梯间旁地下设),而不与地上楼梯间合用同一个送风井,如合用一个送风井,则风井面积需增大很多。

4.     超过32层的建筑需分段送风,除屋面设正压风机外,地下室内也需设正压送风机(建筑专业需考虑下部取风井及风机房位置)。

5.     当走廊长度超过20米时,需考虑排烟问题,排烟分为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自然排烟可开启窗户面积需大于建筑面积的2%(走廊及连接走廊的黑房间面积)。且排烟窗至最远距离不能超过30米。当开窗困难或开窗面积不能满足时,需设排烟井进行机械排烟。排烟分为竖向排烟及水平排烟,竖向排烟井一般设在走廊旁边,面积通过计算确定。水平排烟需在排烟层设排烟机房。

6.     地下室超过50平方房间及地面以上超过100平米的房间需考虑排烟问题。自然排烟可开启窗户面积需大于房间面积的2%。且排烟窗至最远距离不能超过30米。地下室排烟的同时需考虑补风问题(设补风井)。

7.     中庭需考虑排烟问题,一般中庭排烟均在中庭顶部排出。

8.     商场等可燃物较多及人员较多的场所(小商铺除外),由于窗户一般着火时多打不开,因而要求做机械排烟。机械排烟一般将排烟风机设在屋面上,通过在每个防火分区设排烟竖井进行排烟(如果排烟竖井设置有困难,可在本层设排烟机房,水平排至室外)。商场内需根据具体情况将每个防火分区分为若干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之间用低于吊顶500毫米挡烟垂壁进行分隔(挡烟垂壁必须采用不燃材料进行制作,挡烟垂壁由建筑专业选用)。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一般为200~300平米。

四.车库设计中考虑的暖通问题

1. 汽车库设计中,对单层停车车库一般2000平米设一个排烟机房,排烟风道一般需1.1平方,排烟口面积一般需2平方。对机械停车,一般每个防火分区设一个排烟机房,排(风)烟井面积需根据停车数量及体积进行计算。每个排烟机房面积一般不应小于3*5米。

2.合理的布置排烟机房位置可节约风道长度并减少管道打架。

3.车库内设备用房需考虑通风竖井,面积需暖通专业通过计算确定。

4.居住小区车库内换热站一般应留250平米左右面积(如果换热站还需供生活热水,则面积需增大至350平米左右。并留12~15平米值班室,值班室门直通走廊,换热站配电是否需房间由电器专业确定。每20~30万平米应留一座换热站(有关节能规范规定10万平米一座换热站,目前一般做不到)。且供热半径不易超过300米。当一座换热站负担的面积过多时(超过30万平米),管径会过大,管径超过350毫米,布置起来十分困难,对节能也非常不利。

5.换热站一般布置在负荷中心位置,可减小管径、节约投资并减小水泵扬程从而节约用电。同时也应考虑便于城市供热管网的接入。

6.车库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管道穿防火卷帘处的处理,此处一般为双梁,两道梁之间应有350毫米间距,供水暖电管道穿过。

7.单层停车需考虑管道安装高度,一般净高以3米为宜,对机械停车一般净高均在3.6米以上,一般均能满足管道安装要求(管道一般均安装在车道上部,不在车位上布置)。

五.建筑节能问题

1.     建筑节能需提供的资料:

A. 公共建筑体形系数、窗墙比及所有维护结构K值一般应达到公建节能规范所有限值的要求。(目前权衡判断有困难)。西安市2万平米以下,不设集中空调的建筑,可进行简化权衡判断。对不能满足简化权衡判断条件又无法满足限值要求的建筑,可委托能做权衡判断的单位进行计算。

B. 居住建筑需了解采暖区及不采暖区的区别,并分别提供各部分建筑维护结构的面积。户门以内为采暖区,户门以外为不采暖区。当体形系数、窗墙比及维护结构K值达到居住建筑节能规范所有限值的要求时,可不提供各部分维护结构的面积。当有任一项不满足限值规定时,应提供以下参数:

a.     建筑一般外墙各朝向的面积、楼梯间含前室等不采暖区外墙各朝向的面积、封闭阳台内外墙各朝向的面积应分别提供(不含窗户面积,共三种类型)。

b.     建筑各朝向窗户的面积、楼梯间含前室等不采暖区各朝向窗户面积、不封闭阳台窗户各朝向面积及封闭阳台窗户各朝向面积应分别提供(共四种类型)。

c.      屋面及楼梯间屋面面积(含前室等不采暖部分)应分别提供(共两种类型)。(面积按外墙包围线进行计算)

d.     普通外窗、不封闭阳台外窗、封闭阳台内、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共四种类型)。

e.      不采暖地下室顶板面积。(面积按外墙包围线进行计算)

f.       如没有地下室需提周边及非周边地面面积。周边指距建筑外墙两米内的地面面积,其余为非周边面积。(面积按外墙包围线进行计算)

g.     各种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http://s7/mw690/006pq5AKzy7coLypiYu66&690
http://s8/mw690/006pq5AKzy7coLAiPRB9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