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加强教师作业研究,
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高课堂作业质量及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在保障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水平的同时,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双沟小学教务组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的实施意见,向学校的教师提出十条建议。
落实“双减”,最根本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做
强做优学校教育。我们应切实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 度重视教育,把因材施教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把课
后服务作为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引导家 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并积极推动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建设。
一、 树立并落实新的作业质量观。
作业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不可替的基本功能与重要价值。教师应把作业放 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体系中优化设计,“备课
也要备作业,不能管种不管。”要把作业设计作为 教研组的重要工作内容,将作业与教学进行一体化设
计,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作业设计及内容。注重提高作
业质量,消除低效作业,杜绝有负面影响的作业,丰富作业类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成“减负提质”的目标。
二、 依据学科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类型
各学科要注重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多种学习途径,促进学生
多动手、多动脑,实现作业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切记“作业类 型必丰富,学科特点宜显著”。理科类学科要改变作业难度、
数量,避免与教学脱节、应试倾向严重等突出问题,注重循序 渐进,并在作业数量上坚持“最小化原则”。各学科教师应积
极引导学生到社区、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场馆等社会实践基 地完成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式作业。
三、 建立教师试做作业制度。
各校应以学科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备课设计作业;给
学生布置的所有作业都应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的。每日作业布置要
与单元作业、周末作业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教师要成为 作业质量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对设计出的作业教师要先行
试做,明确作业题目与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关联性,明 确作业中的难点、易错点,预测学生会采用的解法以及可
能遇到的障碍,预估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不同表现。设计 作业时一共要准备出三份同类题目,一份作为作业,一份
留给作业出错的学生巩固使用,一份留作单元检测时的测 试题目,从而保证作业与考试的一致性。
四、 注重分层并精选作业。
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学习压
力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的作业内容与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与进步发展。如 通过对教材课后习题的选择、分层、改编、拓展,加强作
业的针对性和选择性,积极探索分层次的弹性化、个性化 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发展性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
需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进 度,规划学生学习进阶的路线图,将终结性目标分解为多
个适宜的阶段性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与不同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作业,严格杜绝超出教
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作业。
五、 加强作业批改。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留多少,批多少,不能
管留不管批”。对作业的批改既要判断正误,还要 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分层分类批注错误点,提
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建议。对优秀学生,指导学生在 全对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更优解法;对中等学生,
批注错题数目让其自行寻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直接指出错误点,为学生提供先前预备的题目,或
是在题库中挑选自适应同类型题目进行巩固。对需 要面批的作业,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依据不同 学生的情况当面批改或进行指导。
六、加强作业讲评
教师要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对普遍性
问题要集中讲评并设计巩固性练习,对个性问题应 加强面批讲解,对典型错误要分类更正,逐类解决。
特别是要加强分层指导,强化个别辅导,帮助每一 位有需要的学生查漏补缺,“杜绝管批不管改,严
禁管改不管用”。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 业的正确流程和行为习惯,如做作业前整理课堂笔
记,完成作业后进行检查,把检查过程留在作业本 上,以及建立专门的错题记录本等。
七、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
作业完成情况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年终学
业成绩挂勾,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完成状 况进行发展性记录,掌握学生学科学习情况与知识
能力水平的全时段发展情况,使作业成为洞悉学生 成长进步的窗口。根据作业中反映出的学情,教师
要积极反思,主动调整,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 设计,帮助每一位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升 教学质量。
八、 进行典型作业的展示与研讨。
教研层面:要通过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联动,征集
优秀作业设计案例,通过典型示范、成果推广等方式, 实现优质作业资源的共建共享,帮助教师尽快提高作业 设计能力。
教师层面:要定期参加市、街道、校组织的作业展示和交
流活动,并积极参与有关作业设计优化的项目研究。
九、 阶段性检测题目要与作业保持一致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阶段性检测试卷的命题与学
校日常作业设计和质量提升结合起来,“教什么, 练什么,评什么”,保持命题方向与作业改进方向
的一致性,保证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考试评价的一致性,通过教学评一体化 设计,共同推进学科作业优化。
十、 利用“互联网+”采集学生作业大数据
教师应充分利用适宜的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作业管理、设计、批改、分析和反馈的工作效 率。依据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精准分层,设计有针对
性的作业题目,采取适合的作业类型,有效提升学 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业质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