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唤醒·赋能·联动: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中国古代寓言》为例

(2025-03-21 10:40:44)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中国古代寓言》为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活阅读动力;搭建助读支架,推动阅读进程;建立多元互联,深化阅读成果三个方面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展开教学研究,让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做到主动阅读、享受阅读。

【关键词】《中国古代寓言》;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同时,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学习任务群,且在各学段要求中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整体性规范指导,旨在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该如何在有限地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中国古代寓言》为例,阐述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搭建助读支架,建立多元互联三个方面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唤醒 :创设真实情境,激活阅读动力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来看,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设计,应创设特定的阅读主题,并以此主题为联结点,通过设计整体的主题情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场景、具体的阅读任务中寻找到感兴趣的阅读点,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动力。

(一) 立体解读书籍,锚定学习任务

整本书的解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首先要发现这本书的学习价值在哪里,找到阅读这本书对学生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整合学习资源、确定学习主题和设计学习任务,提高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1.从单元角度分析,对接主题目标

《中国古代寓言》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所在单元属于寓言单元,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明白道理,并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发展思维。

2.从学生兴趣分析,挖掘趣味元素

儿童天然地喜欢故事、喜欢幻想。寓言以拟人化的夸张方式讲故事,刻画了鲜明的形象。学生阅读时自然会很有兴趣,能吸引其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3.从阅读价值分析,提炼教育意义

《中国古代寓言》中多是耳熟能详且流传久远的故事,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品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过程。同时,寓言故事中的善恶美丑易于明辨,学生的比较、评价的过程中能获得精神成长。

4.从课标要求分析,明确阅读指向

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部分针对第二学段提出:“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

因此,《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的核心学习任务锚点应为延续运用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生活实际领悟寓意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和信心,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推动学生进行寓言系列阅读。

(二) 基于核心任务,构建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当积极创设各类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浸润式阅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同时结合以上任务锚点分析,笔者创设了以“探秘中国古代寓言”为主题,任务情境描述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为了推进海量深阅读,探究寓言世界的秘密,我们将开展“探秘中国古代寓言”主题阅读分享活动,请大家依照主题阅读单精心策划、积极实践,争取在分享会上一展风采。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将传统文学与学生的语文生活勾连起来,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意愿,并真正走进文本中,开展深度阅读。

(三) 结合逻辑关系,设计学习活动

任务达成需要递进式的学习活动支撑,并考虑到活动之间的进阶式发展。在中国古代寓言的探秘活动中,我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创设三个呈递进关系的学习任务,即读寓言小故事、明书中大道理、启生活真智慧(见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8lGu7CJhgCSTjzljgYgZz2ouDh2ia5YYdicicgfdfDxPPJVyHNhgkB8bA/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三个学习任务下设系列阅读活动,形成多样化的阅读成果,促进寓言故事阅读的目标达成。三个学习任务的设计充分体现任务设计的进阶性原则,在逐层递进的阅读任务中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古代寓言独特的魅力,感受中国古代寓言的智慧,推进学生深度阅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2bgYUib3VogUtUpIrUkTzsiaibA7gAUORIyAkMVyJJufT8LUaDMRwMVic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二、赋能:搭建助读支架,推动阅读进程





《新课标》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阅读的多种策略,将阅读过程转化成实践活动。”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根据整本书的内容,搭建有效的助读支架,引领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并运用阅读策略和方法推进整本书阅读,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体验,让阅读有深度、有效度。

(一)通读支架,助力学生读进去

整本书阅读,首先要阅读。通读,就是要引导学生把一本书好好地、完整地看完,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这本书的内容,初步形成对这本书的印象,并对这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乐于读这本书。

1.依据“阅读指导”,有计划地读

正所谓兵马未动,计划先行。开展整本书阅读,首先要制定阅读计划表,对学生进行阅读监控,促使学生坚持连续阅读。以《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计划表为例(见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9icWAgDJiakcUpOPNvNXtP663hyNoR79iaiaKu4MMNzH7eQamlE05mMTW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以上阅读计划表,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有计划、持续地阅读,从而保障阅读活动的坚持落实与有序开展。

2.妙用“阅读策略”,有方法地读

阅读策略单元作为统编教材一个新兴单元,旨在通过学习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更好的形成阅读素养,打牢语文学习的根基。在整本书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如在读了《鹬蚌相争》这则寓言后,笔者在阅读任务单中引导学生预测:假如渔翁捉住了鹬和蚌,它们会说些什么。通过一边读一边预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寓意地理解与体会。

3.丰富“阅读形式”,有氛围地读

阅读需要仪式感,因此,开展整本书阅读时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推进阅读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搭建班级阅读角、组建家庭阅读圈两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书小组中愿意翻开书本去阅读,并拥有持续不断的阅读动力。

(二)研读支架,助力学生读深刻

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通读后,学生对整本书内容有了初步印象,但寓言的寓意隐藏于故事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寓言情节入手,借助多种研读支架揭示文本寓意,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寓意。

1.思维导图,掌握故事情节

《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故事虽然短小精悍,但也不乏故事的三要素,即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故事情节也有起因、经过、结果三个环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三要素以及故事所隐含的道理?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教学本单元《守株待兔》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了这个故事的思维导图,将“起因”“经过”“结果”和“道理”展现出来。(见图),并在整本书阅读的任务二中设计了“绘制故事情节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尝试。一开始,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比较简单,但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后,互相改进了思维导图,让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将寓言的故事情节提炼了出来,一目了然。之后,还可以借助图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从而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geGxBUrWydRDcW1ibZI0Yyw8LnvuNhHOly5XkYcKpdib2zAwApLUYz4A/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对比阅读,梳理人物形象

 和外国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不同,《中国古代寓言》选文中有60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人物。阅读过程中,可借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梳理,形成结构化的认识。因此,笔者在任务二中还设计了“寓言人物名人榜”活动(见图)。师创设活动情境:寓言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或可笑,或懒惰,或愚笨,或聪慧……在这本书中,哪些寓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让他们登上“寓言人物名人榜”吧!在学生展示交流后,又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进行盘点、比较,一起梳理发现了寓言中三类典型的物特点:身怀绝技的人、充满智慧的人、愚蠢可笑的人。这样孩子们对人物和寓意的理解就会更清晰明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w2ZcJgLmKWbAAMYtpYGsyXSObtRUtGonKBVDe2iaRDEqiaQFCpbTqgk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3.圈画摘抄,落实阅读积累

进行阅读圈画,留下读书痕迹是阅读的关键。有很多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故事中的“自相矛盾”,《得意忘形》故事中的“得意忘形”等。为此,在整本书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圈圈画画、尝试批注,并摘抄积累成语。这样的阅读研读方式不仅让学生能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故事寓意,同时还落实了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积累生动的语言”的单元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展读支架,助力学生读出来

《新课标》提到:“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因此,阅读推进课中可以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督导见解。因此,教师可以搭建展读支架,引发学生产生阅读后的感想、看法,让阅读成果在交流分享、梳理中,加深孩子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激发分享阅读成果的欲望。

1.设置讨论话题

小组讨论交流能让各位组员争相亮相,发表观点,能让学生从一种想法到收获多种想法,就像打开了一个万花筒。因此,在阅读推进课中,可多设置一些主题讨论点。如笔者让学生评选学生喜欢的寓言故事时,引导其思考“我赞同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做法吗?”“故事中的人错在哪里呢?”“这个故事和我有关系吗?”借助主题性讨论话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交流,加深阅读思考,激发学生再次发现寓言中的智慧。 

2.争当小劝解员

寓言故事具有劝诫作用,如果只是单纯说教,就大大削减了寓言故事的趣味性,阅读只能停留于表面,学生难以感受到寓言的魅力。因此,笔者在任务二中设计了“穿越时空送锦囊”活动。师引导: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自卖自夸、前后矛盾的楚国人,有指望坐享其成的农夫,还有邯郸学步中的那个燕国少年……他们的行为举止荒唐又可笑,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你能告诉他们吗?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故事中的人或事进行评议,找到生活中相关的人物或事物并进行关联,推动思维的发散。

3.尝试创编故事

读写结合是落实整本书深度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笔者在任务三中设计了“自主创编小故事”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同时出示为学生自主创作搭建的支架(见图),鼓励学生将阅读与生活联结,创编寓言故事,加深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HAtf0dSVLvplZHwGl7xE157W73zZXTsvFkYBgF4zgxFfak8e0icC7G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三、联动:建立多元互联,深化阅读成果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来看,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设计,应创设特定的阅读主题,并以此主题为联结点,通过设计整体的主题情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场景、具体的阅读任务中寻找到感兴趣的阅读点,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动力。

(一) 立体解读书籍,锚定学习任务

整本书的解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首先要发现这本书的学习价值在哪里,找到阅读这本书对学生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整合学习资源、确定学习主题和设计学习任务,提高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1.从单元角度分析,对接主题目标

《中国古代寓言》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所在单元属于寓言单元,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明白道理,并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发展思维。

2.从学生兴趣分析,挖掘趣味元素

儿童天然地喜欢故事、喜欢幻想。寓言以拟人化的夸张方式讲故事,刻画了鲜明的形

象。学生阅读时自然会很有兴趣,能吸引其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3.从阅读价值分析,提炼教育意义

《中国古代寓言》中多是耳熟能详且流传久远的故事,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品味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过程。同时,寓言故事中的善恶美丑易于明辨,学生的比较、评价的过程中能获得精神成长。

4.从课标要求分析,明确阅读指向

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部分针对第二学段提出:“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

因此,《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的核心学习任务锚点应为延续运用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生活实际领悟寓意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和信心,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推动学生进行寓言系列阅读。

(二) 基于核心任务,构建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当积极创设各类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浸润式阅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同时结合以上任务锚点分析,笔者创设了以“探秘中国古代寓言”为主题,任务情境描述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为了推进海量深阅读,探究寓言世界的秘密,我们将开展“探秘中国古代寓言”主题阅读分享活动,请大家依照主题阅读单精心策划、积极实践,争取在分享会上一展风采。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将传统文学与学生的语文生活勾连起来,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意愿,并真正走进文本中,开展深度阅读。

(三) 结合逻辑关系,设计学习活动

任务达成需要递进式的学习活动支撑,并考虑到活动之间的进阶式发展。在中国古代寓言的探秘活动中,我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创设三个呈递进关系的学习任务,即读寓言小故事、明书中大道理、启生活真智慧(见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8lGu7CJhgCSTjzljgYgZz2ouDh2ia5YYdicicgfdfDxPPJVyHNhgkB8bA/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三个学习任务下设系列阅读活动,形成多样化的阅读成果,促进寓言故事阅读的目标达成。三个学习任务的设计充分体现任务设计的进阶性原则,在逐层递进的阅读任务中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古代寓言独特的魅力,感受中国古代寓言的智慧,推进学生深度阅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2bgYUib3VogUtUpIrUkTzsiaibA7gAUORIyAkMVyJJufT8LUaDMRwMVicQ/640?wx_fmt=png&from=appmsg





将学生培养成为终身阅读者,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建立多元联动,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有所感悟,并将感悟用于生活,还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深化阅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终身阅读者提供持续的动力。

(一)“本”与“类”的联动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篇”和“本”的阅读,更要关注“类”的阅读,从而真正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目标。在阅读活动最后,笔者安排了“推荐阅读找发现”活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其他寓言的整本书阅读中,让学生走进不同国家的寓言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阅读收获。通过主题性的拓展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起一类书的阅读方法和思维习惯,可以更积极地进行阅读,逐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让整本书阅读指导更科学、更有效。

(二)故事与生活的联动

寓言故事蕴含着大智慧,是生活的再现,更是引领学生价值的载体。因此,阅读寓言类文本绝不能止步于故事本身,而要将其与生活相联系,并尝试运用小寓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联结生活显智慧”活动中,设计了生活情境卡(见图):读完整本书,我记住了很多寓言故事。以后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我也可以用寓言故事婉转地劝告他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TX12bRMqRDBiao2Bv7RhoCRvkiacHla72e0f1dqGEsicrIMibhbNe4FiaM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这样的设计指引着学生对话文本,从鲜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找到与现实生活人生价值观的契合点,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实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引领。

(三)读与评的联动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在评价建议部分,对阅读评价提出了具体建议:“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1. 编制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是一种真实性评价工具,可以进一步明晰学习目标和表现标准。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针对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相应评价量表,让阅读指导更有针对性。在《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中,笔者设计了“读寓言小故事”、“明书中大道理”、“启生活真智慧”三大学习任务,并为每个任务中的学习活动设计了评价量表。以“读过留痕会摘抄”、“寓言人物名人榜”两个活动为例,笔者设计了如下评价表(见图)。这样的评价,提高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KbJ9q6d0WN6VpuRhC9murzPALLAtMe121h4mXGiaTKoUCsChdTgMibqj3nza56opL9kc2ZMNpDib2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检验阅读成果

阅读成果的展示,能起到诊断和激励的作用,是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学生在借助“阅读计划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采取学生喜欢的争星方式。每当学生用一个阅读方式累计阅读超过30分钟,同时完成相应阅读任务,就可以得到五颗星。这样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做出及时反馈,并提醒自己改进阅读行为,让学生有持续不断的阅读动力。再比如《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任务三中设计的“寓言故事评奖会”活动,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成果展示,评选出“阅读之星”、“故事大王”、“摘抄能手”、“最思想家”等,并颁发奖状及奖品。通过这样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能持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保证阅读的效果,提升阅读品质。

综上所述,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读、有目的地分享,实现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的多元整合,并将累积下来的阅读经验、阅读方法,总结转化成自己的阅读模式,迁移到新书的阅读中去,在一个个任务的梳理与解决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