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教学思考——我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4-06-25 22:05:47)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公布,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提出以“6大学习任务群”推动语文教育的变革,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学习任务群”受到广泛关注。

新课标中对“学习任务群”的解释:“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对以上文字的分析,我个人认为,以前我们不同程度尝试过的“主题教学”“综合性学习”“大单元教学”等诸多做法和学习任务群都有共通之处。所以我们是站在现在的位置,承接着昨天的所思所行,思考和规划明天的教育教学活动。

那么,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师要转变哪些教的方式或传递哪些新的思考?


一、基于一个核心: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内涵的核心是“任务群”,外延是“语文学习”。语文学习任务群有“任务”、“任务群”“语文学习”三个概念融合而成。

1.任务群:意味着语文学习的内容是一个有多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组成,意味着这些知识有一个共同的内容或特点。为此,教师要站在整体的视角看待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能力架构点,在知识的设计上要站在一个整体的概念上螺旋上升的方式去架构,让知识的呈现有一个逐渐加深和递进的过程,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 有微型小说和短篇小说等组成,单元习作是写小说。本单元的共同特点要求我们要读小说,写小说。基于这样的共同点我们设计了如下任务群进行学习,“探秘小说天地”系列活动:小说汇(大量阅读小说)、小说绘(可以以绘本的形式或画人物形象卡的形式展示)、小说慧(提炼小说的要素尝试评小说,介绍小说,写小说)来架构整个单元的学习,在层层递进中加上对课文的理解,小说的理解,最终爱上小说,会写小说。这样螺旋式的递进任务,让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呈现一个螺旋递进的方式进行。

2.任务群:意味着学习的知识或内容是结构化和系列化的。群内的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既见树木又见树林”,围绕学习内容建立学习主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学习思考或学习主题,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课程有49个主题单元,特别是三年级上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中华传统节日。围绕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在教学时前后观照,确定“我是非遗文化的宣传使者”的任务目标,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任务群,实现任务之间的关联,从三个方面:“生活习俗”主题学习任务群;“文化价值”主题学习任务群;“学科+”主题拓展学习任务群来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比对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运用,专题积累,提升思维。


二、赋予二大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依然以教师单向教授为主,至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小部分学生的经历。学生无法一一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部分认知水平较差、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可能不会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班级讨论,也很少与教师交流思想与看法。这种相对封闭的单向度教学方式直接阻碍了学生跨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中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群建立赋予学生二大能力的转变:

1.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依托,语文学习任务群跨出学科本位和学习时空,打破现有知识的边界,突破原有认知范围,寻求多元素交叉,以明确的、整合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形成对研究问题的全面认识与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

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我们设计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为:“革命精神代代传”,从读:革命家的轶事,赏:革命影视作品,诵:爱国诗篇,访:革命圣地四个方面的学习来传承革命精神。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有动有静,有课内有课外等等。在这样的学习中打破单一的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的改变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能力的提升: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整体关联思维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依托,打破单学科学习的视野,让不同领域知识间产生本质性的意义联结,以明确的、整合的研究方法形成对研究问题的全面认识,在思维革新和视野拓展的基础上完成问题解决,形成交叉创新能力。

同样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同上),我们除了读文本,学生还要赏析和评价优秀红色影视作品,制定规划路线去寻访革命圣地,对红色诗歌进行收集并进行诵读等等,这些都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实施三大策略



1. 聚焦大概念,学科知识建构

大概念是学科核心知识的规整集合和概括生成。学科大概念为学习任务群建构提供了知识论基础,通过体现大概念的学科知识建构能够实现多样化学科知识的意义关联。首先需要将不同学习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组合关联,然后将关联起来的学习任务进行整合重构,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行设计,最后在跨学科实践过程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学科大概念的深度学习中,实现不同情境之间的知识迁移和自主运用。以学生的行为为基础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整合,为深度指明方向。

2. 设置大任务,活动情境创设

我们强调学习即生活,学习任务群的建构更加强调师生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督促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意义的磋商和交流,解决与语言运用相关的特定任务。

任务的创设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思考:

(1)打通外循环,基于日常生活来设计:比如六下第一单元民风民俗单元,围绕大任务“我是非遗文化的推广者”,形成了“一探美食文化”,“二探风俗文化”,“三探家乡的风俗文化”的任务群。学生在采访、调查、实地考察、线上线下收集信息,制作美食等学习活动中体验看与做的交替,知与情的融,通过文本向实践的迁移、知识向能力的迁移驱动思维的发展与升级。

(2)打通内循环,立足单元主题来设计:创设语文学习情境需要贴近学生的既有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努力将语文学习置于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六上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这个单元在学习任务群中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依据目标,紧扣语文要素,我们确定本单元的核心任务为“我所认识的鲁迅先生”。基于总任务,我们确定了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走进鲁迅作品”,“感受鲁迅语言魅力”,“致敬鲁迅先生”这三个学习任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都在基于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除了让学生更深入的走进作品并更深入的了解人物,对文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之外,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美术、音乐、写作、资料收集等等)更方面的能力得以培养,以一课得多能的方式展开学习。

3. 设计大活动:录入真我历程

让学习发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新世纪以来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必然遵循的价值立场。让学习任务群真正服务于儿童的完整成长,需要真正放权给儿童,让其主动参与。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水平尚不成熟,还不能有效应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因此,以任务为导向,创设主动学习的大活动,得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阅读、感受和分享,最终实现学科知识的积累、梳理、整合和创造。

例如:三上第三单元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小朋友已经学过很多,看过很多,也讲过很多,为此我们以“探寻美丽的童话世界”为主题可以设立以下四个任务:任务一“童话阅读大聚会”;任务二“童话故事大比拼”;任务三:“童话故事大创编”;任务四:“童话故事大汇演”。特别是第四个任务通过表演的方式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表演出来,这个问题的研究,涉及舞台、材料、光线等领域,包含美术造型、数学空间等系列相关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信息提取、整理、批判性思考与讨论,就更能帮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总之,语文学习任务群不是一个单一层次概念,是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的综合体,是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鲜活的知识,是把片面性的知识转化为整体的知识,是把零碎的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知识,是把课文的知识转化为生命的知识。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