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导航:单元统整视角下单篇课文教学策略探微——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

内容摘要
大单元教学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关注知识技能的理解、迁移、运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结构化。单元统整视角下单篇课文教学通过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上挂下联,明确其特有的属性,承担其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体现其在单元中的作用;如何通过主题情境、语用情境、互文情境的创生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怎样指定合理的评价量规,通过过程性、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改进后期单元学教策略,本文以三年级下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做出了一些回答。
关键词
情境;评价;富饶的西沙群岛
2022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第二条“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运用整体性、系统性思维,以语文要素为统领的,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内在逻辑关联的整合,在创造性处理教材的过程中,以情境任务为依托,呈现知识技能从理解、迁移到运用解决实际问标题的过程,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结构化。
因大单元统整教学的优势,老师们大刀阔斧地在单元范围内进行教学内容地整合、调整,将课文、助学系统、园地、口语交际等内容进行统整。但实际上目前的操作更多地以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为目标,忽略了其背后更深层次地价值目的,单篇课文的教学更是如此。
单篇课文教学应该以大单元为背景,以迁移的概念理解为目标,根据单篇课文所处的位置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和资源,规划设计学习任务,以推动学习者进行语言实践,在教学评一致的情境中达成目标,促进学生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
单元统整视角下,单篇课文在教学时,怎样精准定位其在单元中的作用?随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选择?如何构建单篇课文的情境任务?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习?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从以语文要素统领,整合学习资源;以情境要素统整,觅能力提升策略;以评价要素护航,促进语文素养形成三个方面谈一谈单元统整视角下单篇课文教学的几点收获。
一、以语文要素统领,觅学习资源
单元统整,单篇课文在学习时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学习深度如何把握?选择怎样的互文材料进行勾连?才能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单篇课文教学的精度、效度和开放度。实践中发现应该瞻前顾后,充分体现课文的特质,前后融通明确训练要点、上挂下联,通过互文巩固学生对单元概念的掌握。
(一)瞻前顾后,在精准分析中明确任务指数
单元中的课文,虽同属于一个主题或一种体裁,但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因其特殊性,在单元教学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单元统整视角下,这样的属我点位的明确显得尤为重要。《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下册底六单元的第一篇现代文。本文以总起分述的结构从海水、海底、海岛三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文章的第五自然段,以泡泡的方式提示学生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写的,与单元语文要素中的关键句高度吻合。因此,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和文本特质,本课教学的学习任务为:(1)学习课文底5自然段,在泡泡图的提示下找到这段话的关键句,通过联系段落内容,认识什么是关键句,关注关键句对理解一段话的作用;(2)学习其他自然段,感受西沙群岛独特的美,感悟生动的语言,尝试给第3、4自然段补写关键句,进一步明确关键句的作用。(3)学会运用。能结合课后图片,运用关键句、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介绍西沙美景。
(二)左顾右盼,在前后融通中提升探究指数
单元学习资源整合,如何在单篇课文中体现,单篇课文教学时整合点如何确定更好?需要进行前后关联,在把握文本属我点位的基础上,根据学情,课文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进行综合考虑,明确探究的深度。纵观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三篇现代文,发现其在行文结构、写作方法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海滨小城》的4-6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进行表达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结尾都有关键句。基于单元统整的思想,根据语文要素从理解到运用的单元学习原则,依据《富饶的西沙群岛》在三篇现代文中位置与作用,可以选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教学时拓展学习《海滨小城》4-6自然段,在举一反三中进一步理解如何围绕一句话进行表达,使关键句的概念理解到位。也可以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学习时与《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进行互文比较认识到文章中心句出现位置。通过这样的整合融通,让学生认识到关键语句的位置及作用,理解关键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三)上挂下联,在纵横拓展中提升开放指数
本单元课文以景物描写为主,学习《西沙群岛》一课难度不大,因此在学习时,选择类文进行拓展阅读,开拓新的阅读文本,既打开学生见识又迁移学习的方法,促进语文要素的层层落实。开放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实现技能的掌握和迁移。《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将散文《南海明珠——海南岛》一文的部分段落(见图1)引入课文进行对比学习;认识关键句的不同位置。还可以链接词句段
运用“用下面的句子开头 ,试着说一段话”进行说话训练,从学习材料的丰富,训练形式的多样等不同角度进行拓展,提升开放指数,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如何围绕一句话,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理解,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7hZCzRgQUkSXuhhOiccIfWyI5pq6IBkdhwlMsvF1ZeuwkAWGVz2IJFp4lFuLbqL0e8qKJngvJ446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二、情境要素统整,觅实践策略
情境性是语文任务群的重要组织方式,2022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内容、情境、方法、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编排意图,可以判断三下第六单元属于发展型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以任务群的实施为依托,创设多样的情境任务,促进语文素养的步步提升。
(一)创生主题情境,在连贯任务中浸润学习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山河”,单元的学习不能脱离对祖国山河的了解与认识,要在学习描写祖国美景的文章中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进而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因此本课教学时,基于本单元的主题大情境:“争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处美景。”在《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中,安排多个子任务:任务一小导游初试身手,初读课文,梳理西沙群岛旅游路线图,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任务二赏美景,尝试撰写导游词,学习段落语言,欣赏优美词句,结合课后练习题2进行仿写练习,撰写导游词;任务三小导游显身手,在单元结束时,自然大方地向游客介绍美丽的西沙群岛,竞争优秀小导游;基于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欣赏、思维、运用,让学生浸润在语文实践活动之中。
(二)创生语用情境,在真实语境中落实训练
语文学习需要经历学习、理解、运用的过程,方能在语用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何在单篇课文中体现语文要素的感知理解到实践运用,提高单篇课文训练的效率,以语文要素的训练为导向,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让学生运用语文要素进行创意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课堂上运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创设语言运用的环境,落实围绕关键句说话。(见图2)观察图片、视频,以填空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课后,结合语文要素,运用课后第2题的图片再进一步拓展情境进行运用,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以真实的情境促进语言运用。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7hZCzRgQUkSXuhhOiccIfWyDUBRMP5OuBnDSb3f85U2Oic3Ybf4zqQzP65yr3452K1EWYplfrrs9ia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三)创生互文情境,在比较习得中发展能力
本单元的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内容清晰,学生的阅读难度并不是很大,因此,在教学时,选择不同角度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进行互文阅读,既打开学生的眼界,又能很好地迁移学习方法。比如,学习了《西沙群岛》海滩、海岛的美后,引导总结这段话运用了列举、拟人、夸张地多种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写祖国美景还有哪些不同地表现方法呢?互文出示《走进丽江》等描写“玉龙雪山”的相关片段,批注表现雪山美的句子。体会文章怎样运用列数字、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描写的景物写活,课后要求学生继续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文章积累优美的语句,在互文拓展中加深语言的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评价要素护航,促学能提升
课程标准倡导课程评价过程的整体性和过程性,重视评价的调节、导向功能。因此,以评价促教学,在学习任务开展之前确定评价量规,发挥评价工具的作用,进行实时管理,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也能在过程中通过评价及时给予指导。
(一)对标要素,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立足学习情境,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的落实,在任务展开的之前,依据单元要素,设置评价任务,以评价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引导学生预见学习成果。《西沙群岛》一课学习中,可以展示哪些学习成果呢?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梳理,列出了“游览线路我来绘”、“特色表达我来赏”、”“金牌导游我争当”,(见图3)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边学习边展示边交流,在完成的过程中落实语言训练,让评价发挥诊断和调节的功能。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7hZCzRgQUkSXuhhOiccIfWyX709WVU5rj1GPhsdNO1ALBuKMQJ79T7npRBqNqlWstfVYfJbuUiaOY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二)制定量规,助力学习任务落实
2022版课标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概念,要求在任务落实的过程中考虑评价反馈的效果,与学生协商制定科学的评价量规显得尤为重要,他能在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理有据地评价。在单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单元中前沿后伸的知识要点确定评价标准。《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学习金牌导游解说词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语言特点,配合导游这一人物设定,配上动作、表情等制定以下评价量表。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7hZCzRgQUkSXuhhOiccIfWyRlicicwUvVPvACJN9KJ6tWPeE5SenaNgQ6aLZDo4OETzQrYvZu36ibB4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评价先行,通过预见成果的呈现,内化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学生以量规为依据进行自评和互评,能比较好地调整学习的过程,实现学能的提升。
(三)统整分析,在反思修正中改进教学
除了课堂中对学生表现性学习做出过程性评价外,课后还需依据表现证据对每一位学生做出终结性评价,针对后续学习,尤其是单元后几篇课文的学习策略做出改进,实现单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西沙群岛》一课教师在学生导游词撰写片段练习作业中发现,尽管有文章语言为依托,也给予了提示“可以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介绍西沙的美景。”但从学生成果看,还是发现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导致片段内容千篇一律,语言文字逻辑混乱。因此,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后练习“做美丽乡村小导游”介绍家乡美景,《园地六》词句段运用用“车站的人可真多……”“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这样的句子开头写话时,关注到学情,采用作前思维导图助写,以及填空、图片支架辅助等方式,提供生活经验和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进行有序表达,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见图4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7hZCzRgQUkSXuhhOiccIfWyH3Euna1QMRiaeX8NNavqHFeZTURZjiaWDnME8wPDMxZWiamia8rs6k79O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单元统整,以语文要求统领,把准单篇课文教学要点,设置适切的学习任务,以不同的情境策略引导学生理解要素,落实语用,通过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助推,达成语文学科知识的结构化学习和深度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