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2023-04-17 10:56:04)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是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作者在文章开头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按“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记叙游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每个游览的地点,作者都抓住了主要特点通过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来写,比如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变化大”、洞口的“宽”、外洞的“高大”,重点写了孔隙的“狭小”和内洞的“黑、奇、大”。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0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浙”,会写“鹃、郁、肩、臀、笋”,了解“石钟乳、石笋”。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孔隙小的特点,了解课文是怎么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孔隙小的特点,了解课文是怎么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03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跟着巴金爷爷欣赏了海上日出的变化之美,今天我们要继续跟着书本去旅行,完成这一站的旅行手记。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交流内容

预设1:游览景点,金华的双龙洞,顺势教学生字“浙”。

预设2:理解“记”,借助字典知道是记录的意思。

2.仿说题目

老师游了千岛湖,那就可以写记淳安的千岛湖,你游了(   ),就可以写(   )。

(二)反馈预习

1.第一题,关注“月”的位置和大小,学生练写“臀”

2.第二题 ,根据预习情况教学词语。

预设1:“笋容易写错”。

预设2:借助图片了解“石钟乳、石笋”。

二、借助图示,理清顺序

过渡语:同学们真厉害,课前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下面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去双龙洞看看吧。

(出示学习提示一)

学习提示一:1.边默读课文,边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2.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三题的示意图,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

(一) 学生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方法引导:边默读,边圈画,完成示意图。

(二) 展示学生成果,交流反馈

承接语: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填写的,他们哪几个地点相同?哪几个地方不一样?

1. 对比发现异同点——交流填写的原因。

预设1:有同学写“罗店、金华城、入山”等答案。

追问:为什么不写这几个地点?

预设2:“孔隙”漏写。

追问:你在哪里找到的?

2.梳理游览顺序。

小结语:叶圣陶爷爷从路上开始,先到洞口和外洞,经过孔隙进了內洞,最后出洞,游到哪里写到哪里,这样的顺序就是游览顺序。你看,交流平台的小伙伴也说了,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时,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三、感受孔隙狭小,学习写法

过渡语:叶圣陶爷爷介绍了双龙洞的这么多个地方,哪里特别吸引作者呢?

(一)默读孔隙,感受特点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孔隙,这是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第5自然段)

2.快速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孔隙有什么特点?(狭小)

(二)再读孔隙,学习写法

过渡语: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呢?

(出示学习提示二)

学习提示二: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1.自主学习:圈画相关词句。2.小组合作:完成语文作业本第4题(P58)。

1. 方法引导:圈画关键词句,长话短说。

2. 学生自主学习,圈画相关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合作,小组长负责汇总填写的学习成果,完成作业本第4题。

4. 汇报小组成果。

过渡语:不少小组已经填写完成了,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呢?请小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填写的内容。

预设1: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1)关注“贴”,发现作者坐在船里的样子。

(2)小结语:正是因为孔隙狭小,所以作者只能全身上下紧紧地贴在船底,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坐在船里,就是通过这么独特的坐船方式写出了孔隙的狭小,我们来读一读相关句子。

预设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关注“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擦伤”,发现作者在船里的感受。

(2)小结语:作者通过他的乘船感受也写出了孔隙的狭小,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预设3: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1)关注“拉”,发现与平时不一样的行船方式。

(2)小结语:作者通过写与众不同的行船方式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5.引导发现:作者是通过看到的“小船的小、行船方式”和坐在船里的感受来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

6.小结语:孔隙如此特别吸引着作者,所以叶圣陶爷爷把它作为重点来写,你们看,交流平台的小伙伴也说了,我们在写游记时,也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通过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把特点写清楚。

7.学习行踪

(1)同学们,第五段还剩3句话在写什么呢?

(2)引导发现:这几句写清了地点的转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爷爷按游览的顺序写双龙洞,他把特别吸引自己的孔隙作为重点来写,通过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这两个方面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了。下节课我们将跟着王老师继续学习其他地方特点,特别是內洞,下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