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xh550578
lxh55057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73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插想象之翅,踏艺术之旅

(2023-01-18 16:11:5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与呈现方式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王飞燕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让我们又一次品尝到了一道丰盛的文言文大餐。那么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王老师是如何在单元统整教学视域下展开教学的呢? 



统观课标,深度关联:让单元内容结构化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人文主题,以“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为语文要素。编排了文言文两则,课文《月光曲》《京剧趣谈》以及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涉及的艺术形式有古琴、钢琴,绘画、书法、京剧,除了《月光曲》属于西方艺术,其他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特别是口语交际中“聊聊书法”这一内容,编排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局部,引导学生欣赏与交流,感受书法魅力,这也和统编教材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相符合的。

对照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六大学习任务群,我们发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课文内容,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第三学段的第3条学习内容是相匹配的。细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解读,再结合课文内容,我们也就明确了这个单元实际上就是要引导学生围绕“艺术之旅”这个主题,通过阅读文言文、传说故事、记叙文的文学作品,去体会艺术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去品味语言、品读语言,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个体体验,以及形成我们当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并且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等方式去创造、表达,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而王老师基于单元统整的视角,结合“艺术之旅”的单元学习主题,根据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将其内容结构化,统整为“音乐展厅读传说”“绘画展厅聊学问”“戏曲展厅品趣味”“书法展厅展韵味”“个性展厅亮绝活”这样的五大学习任务,并且以“畅游艺术空间,感受艺术魅力”为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将阅读与表达紧密结合,将情感与语言相互融通,让整个单元的学习变成一个主题情境下的大集合,呈现逐层推进,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深入以及践行单元主题做下了铺垫。




统筹目标,多元重组:让单元教学融合化


以单元视域进行任务设计,能打破以单篇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使单元教学统筹单元语文要素,重组单元学习内容,实现单元教学的“重组、嫁接、勾连”。


1.梳理统整中明核心目标

立足“艺术之旅”这个主题,本单元学习让我们在高山流水中细品知音佳话,在《书戴嵩画牛》中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美妙的《月光曲》中体会人间真情,在京剧舞台上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兰亭集序》中感受书法魅力。艺术的内涵深远广泛,要深入体会多种艺术魅力,于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还是具有难度的。因此,抓住文本,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想象,体会艺术的魅力,成了这个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对想象这个语文要素,统编版教材从二年级到六年级10次提到了想象,可见想象在学生训练语言和思维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从二年级的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到六年级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想象训练各有侧重,各有联结,也有梯度。

六上第七单元是小学最后一次想象训练,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从教学可以看出,王老师基于课文内容,立足我们的课标,很好地将单篇课文的学习统整于单元之下,将读语言文字,想丰富画面,感艺术之美的核心目标在一堂课中得以实践与践行。


2.勾连重组中显内外融通

课程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一书,在对实施任务群的建议当中,提出了要灵活地选用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融入学习资源。所以在这样的一种理念引领之下,在为了突破这个单元的重难点,在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对选文进行统整。

王老师为了丰厚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进行了多元的重组融合。首先,王老师将资料袋中关于知音的内涵介绍,以及描写知音的诗句等巧妙地引入课堂,实现了课内融通,使学生加深了对知音情结的认识与感悟。

其次,王老师在想象其他会怎么赞美伯牙的琴声这个任务当中,将词句段运用当中关于音乐的的四字词语提前融入,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促进词语理解,以词语理解来厚实想象之丰,实现了单元内的统整融通。

最后,由于时空的隔阂,对有些内容学生还无法真正理解。于是,王老师还在教材外做了学习资源的融合,来打破这种隔阂。她插入了关于伯牙的人物介绍、关于《列子汤问》中的原话、关于高山流水的深刻含义等,助推了学生的想象,搭建了想象进阶之梯,让想象更有深度,实现了单元外的融通。




统领要素,逐级进阶:让单元任务层级化


六上第七单元是小学最后一次想象训练,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王老师统整要素,结合文本,进行想象训练,逐级进阶,层层深入,本单元“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个核心任务层级化,促使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1.任务迭进,突显单元学习任务的系统性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单元主题情境的统领,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在单元任务下的单篇课文的教学也应以层层突破单元重难点为抓手。

王老师在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正是基于了“畅游艺术空间,感受艺术魅力”的单元任务情境,设计“开启任务,进入艺术之旅”“初读课文,触摸艺术之美”“深悟绝弦,感受艺术之魅”“资料链接,歌颂艺术之魂”“四个层层推进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王老师又设置了多个学习活动来层层推进,使整个学习过程呈现系统性,在任务迭进中完成了单元统整下的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2.想象推进,彰显单元要素落实的实践性

作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想象落实在各篇课文的训练中,通过不同方面的想象去感受艺术的魅力。而基于统整教学的单篇课教学,王老师则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象训练点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勾连,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无痕中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推进想象训练,从中体会艺术美。

首先王老师以听乐曲想象为课前导入,在《森林狂想曲》《十面埋伏》的曲调中引导学生勾连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而在学习重点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等时,王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叩击画面,想象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将“巍巍乎”“汤汤乎”的画面感与琴声相结合,使想象更丰满;面对文言文中的留白,王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留白想象,比如想象其他人是怎样来赞美伯牙的琴声的?想象伯牙在子期墓前的情景是怎样的?两相对比,文章的知音情结突显就更为深入了;文言文的言语特色明显,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语言的创作运用能让学生在悟用相融中提升文言理解与语用能力。于是,王老师又创设了这样的言语情境进行大胆想象: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太山巍巍,汤汤流水,想象一下,还可以表现哪些动人的景物?用文中这样的句式进行赞美。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更好地走进了文言文的语言体系,训练了语言表达,提高了运用能力。

勾连生活,洞开想象之门;叩击画面, 展开想象之翼;抓住留白,打开想象之窗;言语创作,生发想象之情。王老师正是这样,将想象这个语文要素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读语言文字,想丰富画面,感艺术之美”的核心目标得以有效达成。


总之,在单元视域下,进行单元统整设计,架构主题性任务群,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育人品质,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的积极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