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有感情朗读的三点思考——观摩《在牛肚子里旅行》而感

(2022-05-13 10:59: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作家张之路先生创作的一篇科普童话,讲述了两只小蟋蟀——青头和红头在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并遭遇了各种惊险,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化险为夷的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活泼欢快的语言风格贴近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亦为本单元的“童话”主题增添了亮丽色彩。“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是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重点落实的两项语文要素。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自然落在了前者,即通过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方法而顺利感受童话想象丰富的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从黄茜老师的执教中不难发现,黄老师及江西小语团队对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做了深入思考和巧妙设计,整节课以读为抓手,在充足次数和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助推学生逐步掌握感受童话丰富想象的方法,同时,学生一次次朗读成效的展示也是对语文要素落实情况的客观检验,是对教师教学举措的科学反馈。以读为法符合童话类课文的教学规律,也契合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但读到什么程度才是对语文要素的顺利落实?衡量和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许是得益于课后第一个思考题(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的启发,黄老师对于学生的朗读评价聚焦于两只小蟋蟀心情的体现,即是否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且以“感情”的深浅、多少作为直观的评判依据。在听课中基于黄老师“有感情”朗读教学的实际举措,产生了如下三点思考: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cvib0QMoTiaX7Zd9DEcerkVqElvM8ujibzI2XLJlyXWmT0WLClzrBsgAdGtuiaJiakbXtniaGEbZx0R9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读准、读通、读全是阐发感情的基础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xg3dUrVVrO5cvib0QMoTiaX7Zd9DEcerkVw1T1VmGUNYYmWicnEE8wjibTYpFPvuAU3ZuldqYhQdicAIunO8t7GllE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揭示课题后,黄老师逐一邀请学生朗读课题,是对“准确”朗读的及时检查。此外,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黄老师亦多次布置了独立朗读字词句或片段的学习任务。然而,在个别教学环节的处理上隐约可见黄老师对于学生读准的要求尚乏明晰的导向。如,最后一位被点名的男孩子独立朗读课题时,语调偏低,停顿也不够自然,读准的表现仅仅体现在对每一个字的正确发音。黄老师脱口而出的认可和表扬里忽略了提醒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纠正的教学契机,这是不妥当的。关于“准确”的朗读指标,笔者以为,除却正确的发音,更要读准停顿,读出基本的节奏,此外还包括自信响亮的语调。再以本课课题的朗读为例,“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和“在牛肚子里——旅行”因为侧重点不同,重音的放置也不同,停顿自然也不一样,最后传递给听者的信息主次也完全不同。语文老师往往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异常敏感,时常会在课堂上提醒学生“说完整”,推及朗读,也需要“完整”。唯有在一个完整的单位结构里,才能读准发音,斟酌节奏,领悟语气和感情。当学生将“躲过”误读成“躲开”时,黄老师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孩子的口误,并立马出口提醒,结果原本正读得意兴阑珊的男生面露羞色,径直坐回了座位。老师察觉了男生的尴尬,鼓励他再读一遍,但再读的不是完整的句子,孩子仓促地从适才读错的地方接着往下读。由于失去了“不顾身上疼痛”和“一骨碌爬起来”的语境铺垫,学生对于青头大声喊叫的急切情绪难以产生共鸣,此时的朗读大大降低了成效。有感情地朗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以字正腔圆的发音、自信坦然的语调、干脆利落的节奏,以及恰到好处的停顿和完整连贯的语势为基础,即教师要传授学生朗读的基本功,并在课堂上时时留心和提点,才能为学生顺利完成有感情地朗读而助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cvib0QMoTiaX7Zd9DEcerkVqElvM8ujibzI2XLJlyXWmT0WLClzrBsgAdGtuiaJiakbXtniaGEbZx0R9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反复尝试是体悟感情的必由之路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xg3dUrVVrO5cvib0QMoTiaX7Zd9DEcerkVw1T1VmGUNYYmWicnEE8wjibTYpFPvuAU3ZuldqYhQdicAIunO8t7GllE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为引导学生将对话中的语气读精彩,凸显青头和红头或害怕焦急或担忧沉着的情绪变化,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七至十七自然段时搭建了多级阶梯,提供了反复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揣摩之余,组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和文本之间交流、对话的平台,在观点的分享和阐述中开拓视野、提升理解,从而为有感情地朗读和口头表达做有力的铺垫。初读课文后,黄老师为激发学生进一步默读的兴趣,在学习任务二中鼓励学生根据找寻到的信息绘制成路线图,并请学生根据路线的走向进行口头表述,学生此刻的介绍基于对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虽和朗读存在本质区别,却能为接下来的学习中读得更好做充分的准备。当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红头的大声喊叫时,(“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黄老师陆续邀请多位学生进行朗读,并通过合理的追问启发学生去主动感受青头的心情;再通过口头描绘,帮助学生在脑海中编织故事的场景,为学生情感的体悟找到合适的抓手;此外,为进一步呈现朗读的效果,黄老师曾两次将对话中的提示语部分作为旁白和直接的语言描写进行分离;以动态的故事演绎为背景,邀请学生在动作和神情的辅助下进行朗读表演,也是为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情的周到考虑。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里,学生逐步经历了读准、读通,继而读出了理解,并尝试在读中传递情感,直至最后,以读的载体,呈现了自己对青头和红头心境的体会与感受。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cvib0QMoTiaX7Zd9DEcerkVqElvM8ujibzI2XLJlyXWmT0WLClzrBsgAdGtuiaJiakbXtniaGEbZx0R9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发乎自然是有感情朗读的至妙境界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xg3dUrVVrO5cvib0QMoTiaX7Zd9DEcerkVw1T1VmGUNYYmWicnEE8wjibTYpFPvuAU3ZuldqYhQdicAIunO8t7GllE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当黄老师邀请学生借助自己绘制的旅行路线图,介绍青头在牛肚子里的前后经历时,第二位男孩的发言令人耳目一新:“青头和红头在玩捉迷藏,红头躲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青头来找,见后面突然有一头大黄牛,正准备吃草。它刚想闪开,却已经被牛卷到嘴里······”为突显创意,男孩刻意在“无人知晓”“突然”“却”等词前后放缓了节奏,提高了音调,虽是寻常的口头介绍,其呈现的效果却胜于有感情地朗读。有感而发的即兴表达需要深厚朗读功力的支撑,在后续的表现里,男孩无不显示着自己朗读的优势,也多次博得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认可。与之相对应,也有孩子为了在朗读时成功呈现青头内心的无限害怕和恐慌,扯着嗓门尖声喊了起来:“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在听课时,忍不住为孩子忘我的投入而动容,更为其纯真可爱的表演而开怀大小,却也不自禁地对“有感情朗读”萌生了新的思考:自然的发声比刻意的表演来得悦耳和舒心。若在后来的表演读环节,教师仅提供动态图画的辅助,放弃动作、神情的表演要求,放宽朗读内容的局限,学生的自由发挥定然会比刻意背诵来得更有意思,更富童趣,更显童话特色。读是语文课堂的常态,学生在读中了解信息、掌握技能、抒发情感、传递力量,教师在学生的读中落实教学的目标,检验教学的成效,教师也时常借助范读传授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语文课堂离不开读,对于朗读,需要语文老师们倾注更多的思考和探究。
附课文: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g3dUrVVrO5cvib0QMoTiaX7Zd9DEcerkVsbLNzDJ1MgkjAOuB7WIDAV6JGYt4N0lpBgHYnwbUlRIicEWlUzPUlZ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