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评析:好饿的小蛇(吴丽华)

(2016-06-04 21:55:42)
分类: 活动设计/活动案例/活动评析

新罗区幼儿教育陈臻雯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及点评

者   

对象名称

工作室成员

学 校

新罗区西城中心园

姓 

吴丽华

学科

幼儿教育

     职  

幼教一级

姓 

郭 

学科

幼儿教育

     职 

幼教一级

授课类型

集中

授课班级

小班

授课时间

2016年5月

授课名称

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阅读)

内容(总800—1000字)

【案例描述】

一、以课件小蛇图片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二、出示小蛇吃苹果、香蕉的绘本画面,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㈠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小蛇吃苹果”的画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动作。

㈡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小蛇吃香蕉”的画面。

三、引出绘本,阅读绘本

㈠幼儿自主阅读

㈡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ppt,引导幼儿模仿小蛇吃东西的样子,并用短句“啊呜--咕嘟,小蛇把xx整个吞到肚子里去了”讲述。

四、结合故事结尾,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1.出示绘本“小蛇吃树”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小蛇身体的变化。

2.出示绘本的环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这是图画书的环衬,小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呢?

3.请幼儿说说对绘本的感受。

4.告诉幼儿绘本的名字。

【案例点评】

一、教材的选择。

《好饿的小蛇》这个题材,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第一,符合了小班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共同特点。如:画面图像简单,色彩丰富,形象鲜明;故事角色突出、人物不多、特征明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等。第二,作品具有特别个性。那就是作品充满了幼儿天真的趣味,想象天马行空,小蛇吃什么水果肚子就会变成什么水果的模样,最后,一口把苹果树吞下去了,身体出奇地变成了一个树。这跟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完全匹配。

二、教学设计

1.本活动最大的亮点是,教学过程采用了顺势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法。在引导幼儿阅读小蛇吃苹果和香蕉时,老师用了先看水果,再看蛇肚子的方法。而吃菠萝和葡萄时,用了先看小蛇肚子,再看水果的方法。这样处理非常好:变化手段,丰富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很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

教学方法的创新、变化、丰富、多元是我们每个老师要去追求的。尤其是阅读教学,它更是多变。这与绘本的丰富性有关。不同绘本,必定有不同的演绎方式。比如:提问的方式,图片展示的方式、图片展示与提问先后顺序的方式等等都是需要教师好好思考的。图片在前,提问在后,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在对细节的观察中读懂故事。问题在前,图片在后,可以训练孩子的想象、联想。

2.绘本重点语言的学习。一个经典绘本,总是有着经典的语言。绘本的语言是成熟的语言,是经过精雕细啄的。所以,任何一本绘本阅读,学习规范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这个绘本的语言非常简单,但,其中的“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很生动,富有节奏感。在活动中,教师利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采用的是反问、游戏的方式,效果不错。

3.主题的处理,有意识的点题。在蛇第一次吃苹果时,就解释了蛇吃东西的特点,“咕嘟……”就是将东西吞下去的声音。最后,再强调,蛇与人吃东西不一样,我们吃东西不能象小蛇,要细嚼慢咽。都说一个绘本蕴藏着一个深刻的哲理,而适合小班的绘本都是简单的,有时候,所谓的道理就是一种情感、一个科学道理,一种生活经验等等。

4.故事转折部分的指导应该重墨浓彩。到第五天的时候,画面上出现了一个长满苹果的苹果树。这时,故事内容到了转折关头。因为,本来都是一天吃一个水果的,课第五天,出现了长满苹果的苹果树。唉?这能吃吗?这里老师处理有点着急。如果这样处理就更加有趣。其实,小蛇是想吃所有苹果的,可是这么多的苹果怎么吃呢?就把树吞下去算了。最后,给孩子们看蛇吃了一棵苹果树,身体也变成了苹果树,这不是出人意料吗?我们应该牢记,故事情节的转折部分总是有很多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我们要花力气重点解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