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2016-02-23 21:49:56)
分类: 理论研究

一、课题研究缘由

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训练,是培养低年级孩子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为打好写作基础及顺利过渡到中、高年级的习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无法及时捕捉身边转瞬即逝的材料,即使记得,不过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看图写话能帮助学生从图中获得最直接的感性材料,了解情节发展,并且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图中透析事物的变化感受,臆想到人物的心情、语言。它就像是作文教学的一根拐杖,孩子们扶着它前行。遗憾的是,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存在诸多问题:1)不会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2虽然看懂了图的大意,但是写出的话干巴巴的,没有生气。3)缺乏想象力,单幅图写话不会融会贯通,只是为了看图而看图,没有把画面写“活”。(4多幅图写话时,不能从整体到局部去观察前后内容不连贯。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选择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索,希望能摸索出一套适合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很多教育界人士都曾对“看图写话”做过研究。如吴喜臣(2004)出版的《喜臣看图写话》、《喜臣看图作文》对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又如肖复兴2009年)提出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指导方法,准确理解图意,发挥想象,并把故事写完整。但综观这些专著多侧重理论性指导,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还没有具体提到。

    低年级正是小学生发展写话能力的关键期。针对儿童渴求知识的特点,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氛围,让小学生不但在写话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写话能力,学会运用书面语言的方法,而且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低年级看图写话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看图说话写话的快乐,初步形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并能初步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知识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阻碍低年级学生语文看图写话能力的原因。

2)探索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看图写话能力的途径,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写话质量,培养良好的写话习惯。

3)初步构建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1)调查低年级学生语文看图写话能力现状的研究。

2)分析阻碍低年级学生语文看图写话能力原因的研究。

3)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看图写话能力途径的研究。

4)构建低年级学生语文看图写话能力模式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预定为一年(201511月至201611月)

1)申报阶段(20151112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61月):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阶段(20162月—20169月):将课题渗透到选定的班级,并及时进行观察、反思。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实践,不断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4)总结阶段(201610月—201611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课题实施前后的存在现状及研究实效。

2)观察记录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题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变化等,收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及时的归类总结,从而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3)案例研究法。积累一些优秀的典型案例,以利于研究过程的有效和顺利开展。

4)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看图写话教学的操作策略,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开展。

五、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相关课题论文发表。

3)学生看图写话作品发表。

4)课题研究资料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