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山祥光寺

标签:
历史旅游佛学教育文化 |
分类: 家乡美 |
王寿山祥光寺
王寿山祥光寺靠近永定王寿山森林公园山顶,是闽粤两省分水坳继续冲刺棋盘石顶峰的最后一个停靠点,可供游人歇脚或食宿,海拔约千米。祥光寺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有三堂五舍,颇具规模。昔日高僧王岐、曾卓钓曾入主祥光寺;梅县松口武举人杨子敬不满清廷统治,也曾弃官在此削发。据说该寺鼎盛时有大小和尚200余人。
香客和游人进入山门,内有一些山地,过去是出家人种菜的土地;有一个放生池。寺内安祥深远,灵光神秘,似乎能听见流自心底的清泉,看见养在内心的灯盏。天籁般的诵经声,涤荡着心灵的尘埃。
祥光寺的民间信仰味颇浓,大殿上诸佛塑像与定光禅师、惭愧祖师一应民间菩萨各安其位,各享一炷香火。这符合客家人但求灵应的信仰观,只要灵应,什么神灵都可请入庙堂。
据载,晚清爱国将领、台湾抗日副统帅、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抗日保台失利后,回祖籍蕉岭,曾登王寿山视察,留下了十余首咏王寿山诗。丘逢甲欲在王寿山择地安营,重整抗日旗鼓,可惜事与愿违,壮志未酬。英雄伤感之余,为倾泄心中幽恨和怅惘,挥毫亲笔题长联:“此山处闽粤之交,自成丘壑。任仙人灶冷,帝子岩寒,群峰拱揖尚依然。看残世界空花,万柄青莲,九品台高开宝座。我佛以慈悲为念,何惜津梁!幸西竺经遗,南宗砵在,末劫挽回原易事。留得英雄退步,一龛黄叶,三生石古证情禅。”
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留下的革命火种壮大为刘永生将军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活跃于闽粤边区,曾以王寿山祥光寺作为联络中心、宣传革命真理、发展武装力量。战争年代,祥光寺曾遭废坏,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修复。
http://s3/bmiddle/006pjxCJzy7rdW9dlwSf2&690
对于游人而言,这座千年古寺的价值不在于香火旺盛与否,而在于其间闪耀的人文光辉。近千年间,有过多少造诣深厚的高僧入主庙堂?有过多少报国无门的志士在此削发?
祥光寺有许多闪耀着佛教智慧光芒的对联、门联。例如:
上联:祥云绕古刹佛言点化名利客
下联:光彩照禅堂真经唤醒梦中人
横批:祥光古寺
上联:寿高鹤龄来日方长任汝修愿且修身
下联:山青石耸今朝登峰始觉无为又无心
横批:寿山宝刹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