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出口加工区与工业园区
(2018-01-27 08:23:28)
标签:
财经历史收藏教育 |
分类: 聚焦国际经贸热点 |
为了促进出口、吸引私人投资和增加就业机会,菲律宾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设立出口加工区,不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菲国爆发政治经济危机之后,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出口加工区和其他工业园区逐步恢复了生机,除原有的四个出口加工区以及一些工业区继续恢复发展外,政府也鼓励私营部门设立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它们都由菲律宾经济区管理署管理。这些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在吸引外资、出口创汇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1991年到1995年底,菲律宾有出口加工区4个与各类工业园区15个,共吸收国内外投资24.9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22.7亿美元;在外国投资中,日本、韩国、美国最多。1995年各出口加工区与工业园区发展迅速,投资大幅度增多,投资总额达到17.3亿美元(其中外资15.9亿美元),是前几年累计投资总额的2.27倍;各类出口加工区与工业园区的出口额达到42.85亿美元,约占菲律宾同年出口总额的24%;就业人数为12.18万人。
一、出口加工区
菲律宾的出口加工区又称为普通经济区,是政府经营的出口加工区,有四个,即碧瑶、墨丹、甲美地与巴丹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作为菲律宾政府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72年开始进行开发,至1986年基本建成,总面积2139公顷。1991年至1995年底四个出口加工区投资额为6.7亿美元(其中外资5.9亿美元);注册企业总数396家(其中已营业的300家)。1995年度投资达2.7亿美元,出口总额为28.83亿美元。1996年上半年注册新建、扩建项目57个,投资1.5亿美元。
(一)碧瑶市出口加工区
碧瑶市出口加工区,在吕宋岛北部,位于菲律宾“夏都”碧瑶市海拔5000英尺的高山上,总面积113公顷,加工区面积62公顷,交通便利。该区气候四季如春,适宜电器及各种有低温要求的高技术产业投资。
该区公用设施较完善,有标准工业厂房,附设完备的仓库、供水、供电、电信、货物起重、垃圾处理、等设施。
集装箱货车每日定期往返于碧瑶与马尼拉之间,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港口货物运输服务;电报、电话、电传可直通世界各主要城市;市内还有发达的商业,房屋出租和其它服务业。
碧瑶市的大中专院校每年有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学生毕业,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各个层次的劳动力。
碧瑶市出口加工区1991年至1995年底投资额为3850万美元,有注册企业14家,雇用3498人。1995年度吸收投资2825万美元,出口额达到9.5214亿美元。
(二)麦丹出口加工区
麦丹出口加工区位于菲律宾中部维萨亚地区宿务省的麦丹岛上,距离宿务市中心约15公里。麦丹出口加工区距离麦丹国际机场仅50米,距离宿务国际码头14公里。
麦丹出口加工区原总面积119公顷,工业区面积88公顷,1996年3月,总面积扩展至240公顷。加工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完备,备有三层标准厂房供企业租用,内有照明、电话、火警系统、卫生间、贮存室、水箱、货物提升、垃圾处理等各种设施,适宜轻工业和中、小型制造业使用。加工区内电力由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供应,供水由宿务省水管理区负责。加工区内还有住房、医疗、商业、办公室等设施,并提供经纪人、运输、转运、船务、港口等服务。加工区内有企业注册一站服务中心,可代表所有有关的政府机构一次完成企业注册。
加工区的人力资源丰富,由于宿务地区人口的教育普及率较高,有大量的大学、大专、专科、技校的毕业生,企业所需的诸如工程、医药、法律、会计、商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和各类熟练技术工人都可以在周围较容易雇到。
麦丹出口加工区是菲菲政府经营的出口加工区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区。1991年至1995年底投资额为1.56亿美元,注册企业100家,雇用员工28259人。1995年度吸收投资3739万美元,出口达到8.7991亿美元,半导体和手表是加工区的主要出口产品。
(三)甲美地出口加工区
甲美地出口加工区位于马尼拉市以南30公里,总面积276公顷,工业区面积179公顷,该区是四个加工区开发最晚的一个,1983年才完全对外开放。
该区的公用设施已趋完善,具有完备的供水、供电设施;标准厂房出租;电报、电传和国内外直拨电话服务。
人力资源充足,区内企业可得到各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甲美地出口加工区1991年至1995年底投资额为2.92亿美元,有企业203家,雇用职工人数为40442人;1995年度吸收投资1.582亿美元,出口额为7.9665亿美元。
(四)巴丹出口加工区
巴丹出口加工区位于位于吕宋岛中部,与马尼拉相对的巴丹半岛,距马尼拉160公里。总面积1600公顷,工业区面积345公顷,为四个出口加工区之首。交通便利,空路、水路、陆路均可。
该区有已建成的可供租用的标准厂房;电话、电报、电传均可直通世界各主要城市;供高级官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居住的各种公寓;银行、商店及其它企业所需的各种服务;充足的电力和水供应。
区内有充足的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资源。
运动和娱乐设施良好,网球、篮球、排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及电影院等各种设施齐全,有和马尼拉同样建筑风格及设施的俱乐部,附近有可供过夜的海滨旅游胜地。
巴丹出口加工区1991年至1995年底投资额为8353万美元,有79家企业,雇用20405人。1995年度吸收投资4646万美元,出口额为2.5434亿美元。
二、工业园区
菲律宾政府一方面自行设立和经营有出口加工区,另一方面也鼓励私营部门设立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菲律宾的工业园区又称为特别经济区、特别出口加工区或私营经济区,是私人部门经营的,名目繁多,如工业区、工业科技园、技术园、商业园、出口加工区等,到1995年底共有15个,有的已在经营,有的在作经营前的准备,有的在扩大。所谓私人经营的,是指园区的土地是私人的,区内的基础设施是私人经营者投资建设的,但面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并享受政府经营的出口加工区的同等优惠待遇。1991年至1995年各类工业园区投资额为18.2亿美元(其中外资16.8亿美元),有注册企业151家(其中已营业122家)。1995年度投资达14.6亿美元,出口总额14.02亿美元。1996年上半年注册新建、扩建项目36个,投资3.2亿美元。
15个工业园区的基本状况是:
1、内湖技术园,位于内湖省仙沓罗沙社,面积71公顷,可扩大67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28家。
2、加美利工业园,位于内湖省干裕邦社,面积54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11家。
3、第一甲美地工业区,位于甲美地省,面积53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36家。
4、盖特韦商业园,位于甲美地省泰亚示将军社,面积83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12家。
5、俞斯杳工业园,位于丹辘省,面积29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3家。
6、菲律宾轻工业及科技园,位于内湖省加武瑶社,面积67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26家。
7、内湖国际工业园,位于内湖省美兰社,面积32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10家。
8、维多利亚浪出口加工区,位于加洛干省,面积50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15家。
9、丰田仙杳罗沙工业综合区,位于内湖省,面积25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2家。
10、塔班高出口加工区,位于描东岸市,面积86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1家。
11、莱特工业开发区,位于莱特岛,面积325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2家。
12、苏比克出口加工区,位于苏比克,面积52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1家。
13、安吉乐斯工业区,位于安吉乐斯市,面积32公顷。
14、新宿务区,位于宿务省纳嘎,面积104公顷。
15、麦丹第二出口加工区,位于宿务省拉普拉普市,面积62公顷,1995年底有注册企业3家。
三、出口加工区与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
《1995年经济特区法》适用于各出口加工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和各类工业园区除享受全国的投资优惠待遇外,菲律宾政府对在出口加工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内进行投资的企业给予以下的鼓励和优惠政策:
(一)对出口与自由贸易企业的优惠政策
1、免征4年企业所得税,最多为8年;
2、免征资本设备、零配件、原材料和供应品的进口税;
3、在免除企业所得税期结束后,免征国家和地方税,以征收5%的特殊税率来代替;
4、对进口替代品提供税赋信贷;
5、免征应付的码头费、出口税和其它费用;
6、对购买国内资本设备提供税收信贷;
7、对进口繁殖种畜及遗传物质免征关税;
8、对使用国内繁殖种畜及遗传物质提供税收信贷;
9、对工人、管理人员的培训费用在应纳税收额中额外扣除;
10、给外国投资者及其直系亲属永久居住权;
11、可雇用外籍人员;
12、对劳动力费用可在应纳税收额中额外扣除(在某些条件下,相当于直接增加的工人工资的50%);
13、免除装船前检验;
14、简化进出口程序。
(二)对开发者、经营者、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旅游及国内市场企业的优惠政策
1、免征国家和地方税,以征收5%的特殊税率来代替;
2、在应纳税收额中额外扣除工人、管理人员的培训费用的50%;
3、给外国投资者及直系亲属永久居住权;
4、享受建造-经营-移交法律规定的优惠待遇;
5、享受根据《1987年投资法典》规定由投资署确定的其它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