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弗朗兹的故事》的感想

(2016-03-05 17:59:48)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http://s16/mw690/006pj284gy6ZSwkCYcD0f&690

好书是一把钥匙,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好书是一艘舰船,引领我们开往知识的海洋;好书是坚固的阶梯,使我们攀登知识之峰,好书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不迷失方向。

最近与儿子一起读了《弗朗兹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描述的是六岁小男孩弗朗兹成长的故事。作者用幽默的笔触、巧妙的构思,把一个个生动、清晰、可爱的小男孩形象活生生得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让我感触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母亲节的帽子》,这个章节是描述弗朗兹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为妈妈做了自认为最美丽最时尚的帽子,可这别具一格的礼物遭到了爸爸、哥哥的嘲笑,不明白什么原因受嘲笑的弗朗兹委屈地哭了,最终在妈妈的安慰下欢天喜地出去散步---。在看完一章时,我问正在学传统文化的儿子:弗朗兹做到了“弟子规”里那一条?儿子道“‘亲所好,力为具’,他的孝心与感恩心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乞克察克老师》,这个章节是描述由于老师不够平易近人,而导致弗朗兹一家人称老师为粗鲁、直筒子、不讲方式的“乞克察克”,奶奶用特殊的方式,让“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也许是地域文化的差别吧,我不太赞同给老师起外号的行为,因为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习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任重而道远的光荣使命,素为人伦典范、世间人榜样的老师,应该得到至高无上的尊重。儿子说:“‘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学生一定要尊重,不可以用语言攻击侮辱老师---”

 三是《莉莉的奇谋秘计》,这个章节里描述一位艾伯哈德的同学欺负弗朗兹的事情,全家对这个喜欢‘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家伙无计可施,保姆莉莉利用巧妙的方法征服了艾伯哈德----。读到此儿子不由自主地说:“‘凡是人,皆须爱’,大家都是一家人,强大的应该保护弱小的才对----”我告诉儿子“德有失,贻亲羞”,爱欺负他人、不尊重别人、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会使自己品德有缺陷,这样会让父母感到羞愧难当---。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艾伯哈德这种孩子不凡其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性格的孩子的出现,缘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古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育者,养子使作善也”,在孩子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先入为主,爱心、善念、善行须在幼小时培养,长孩子的爱心、善念是培育孩子为人的根本。

四是“找奶奶”, 这个章节里描述了弗朗兹遭受父母训骂感觉冷漠、孤独无助时,冒险离家投奔养老院奶奶的情节。看到这段时,儿子说:“弟子规里有‘出必告,反必面’,出门时必须告诉父母,父母才不会担心----”。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离家出走的事时有发生,主要因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孩子的关怀、互动与沟通,导致孩子在其他途径寻找自我慰藉,比如说玩游戏,看电视、无事生非、打架闹事。家长应该做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让小孩子心有所归依、身有所归依,在温暖与安乐中快乐成长。

这本书中实录的生活化场景把一个调皮、天真、正直、善良的男孩丰富的内心和情感一点点刻画地淋漓尽致,弗朗兹思维逻辑能力特强,自编“六频道”电视剧外星人,讲一个星期不用打草稿!这本书中没有用太华丽的词句,但句句不失幽默,常常会令人捧腹大笑;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充满着无声的爱与温暖,童趣十足,弗朗兹仿佛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宛如一块富有磁力的磁石,会把我们的心紧紧地吸在它的磁场之内,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且回味无穷,使我们在这个普通无奇的故事中感悟人生,体味真情,启迪智慧,享受读书的快乐!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当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不健康地信息正悄无声息地向我们的生活环境渗透,欲于孩子不染恶习、健康成长,家庭与学校必须为孩子建立起坚固的心灵防火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使孩子做到:不玩不法游戏,不看不良电视,不看不健康书籍,读好书,读圣贤书,长养慈爱之心,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好雨润物细无声,书香沁心益成长”,让好书、圣书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道德修养,在好书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仁慈妙圣的妈妈于11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