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多宝塔碑》的点画写法、结构与部首、结构形式、 结构规律。
一 横画
(1)藏锋逆入;
(2)向右下顿笔;
(3)笔略提起向右中锋行笔
(4)笔锋向右上运行;
(5)向右下顿笔,略重;
(6)回锋收笔。
特别要注意的是:《多宝塔碑》中的横画力在两头,收笔更重。如:「一、工、古、七」四字。

·表示此处行笔时要按下

二 竖画
竖画有悬针竖和垂露两种。这两种竖起笔写法一样,即:(1)逆锋向左上起笔;(2)转锋向右下按笔;(3)略向左下行笔后,再垂直向下运笔。收笔的写法,悬针竖是至快收笔时,笔锋逐渐上提,尾部形成一个尖端。如「千、年」二字。垂露竖是向下顿笔成下圆角,转笔回锋向上直起收笔成左圆角,如「信、怀(懷 )」二字。


三 撇画
写法: (1)逆峰向上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渐渐提笔,形成一类端。如「人、夫、金、若」四字。此外,在《多宝塔碑》中,撇的变化情况有八种。


短撇,如「牙」字。

平撇,如「手」字。

竖撇,如「动(動)」字。

弯头撇,如「有」字。


回锋撇,如「疾」字。

弧撇,如「成」字。

粗腰撇,如「含」字。

横折撇,如「又」字。


四 捺画
写捺画应注意:
(1)捺的末端的挑笔,一般呈等腰三角形,如pagenumber_ebook=32,pagenumber_book=32;(2)收笔不用回锋,捺尾都很尖锐;(3)一般只有平捺才是逆锋起笔,其余捺画都是卓笔直下;(4)平捺和斜捺,笔势向下沉,捺尖向上挑。捺有七种变化:平捺,如「之、走」二斜捺,如「表」字。直捺,如「木」字。


短捺,如「舍(捨)」字。

点捺,如「安」字。

弧捺,如「复(復)」字。

回锋捺,如「楚」字。


五 点画
写法:
(1)藏锋起笔;(2)转笔向右下行笔;
(3)再微向左下行笔;(4)向上回锋收笔。如「玉、玄、章、窥(窥)」四字。点的变化有十二种:


平点,如「依」字。

长点,如「该(該)」字。

左右点,如「繄」字。

相向点,如「帝」字。


相背点,如「(与)與」字。

同向点,如「脱」字。

上下点,如「(于)於」字。

三合点,如「纲(網)」字


三点水,如「清」字。

底四点,如「联(聯)」字。

四合点,如「求」字。

撇折长点,如「如」字。


六 钩画
写法:
(1)藏锋逆入;(2)转锋向下运行;
(3)行笔快要到钩时,先将笔朝右下方重顿;(4)再向左挫后,迅速把笔提转向左上方,得势后挑出。如「来、荷、拂、擐」四字。钩的变化有七种:


横钩,如「囊」字。

戈钩,如「义(義)」字。

心钩,如「心、慈」二字。


竖弯钩:这个钩不是向正上挑,也不是向外挑,而是微向里挑,如「孰(孰)」字。

弧弯钩,如「字、戴」二字。

右向钩,如「琅」字。


横折竖钩,如「期」字。

横折斜钩,如「勤」字。

横折弯钩,如「锡(錫)」字。

竖折折钩,如「号」字。

横折折弯钩,如「秀」字。

横折左弯钩,如「部」字。

横折右弯钩,如「航」字。

横折斜弯钩,如「飞(飛)」字。


七 挑画
写法:
(1)逆锋起笔;(2)调锋向右下;(3)转锋右上行笔,且行且提,形成挑尖。如:「食、或、功、挂」四字。


八 折画
《多宝塔碑》中,折画有耸肩和塌肩二种写法。写耸肩折时,横画尾端笔锋提起至线外,然后向右下方按,转锋向下行。如菩、偘」二字。写塌肩折时,没有横尾提笔的动作,而是直接下按下行,如因、指二字。

塌肩折

耸肩折

《多宝塔碑》的结构与部首

一 结构形式和部首
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四种: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包围结构。按部首的位置来分,有部首在上、部首在下、部首在左和部首在右四种情况。结构形式与部首的位置是有一定联系的。下面我们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类。(1)独体字:如而、力、丑、王四字。
(2)上下结构与部首在上、部首在下:上下结构包括上下及上中下结构两大类。上下结构的字的部首不是在上面,就是在下面。文字头(亠):如「京(亰)」字。山字头:如「嶷」字。人字头:如「合」字。聿字头:如「画(畫)」字。

十字头:如「南」字。宝盖头(宀):如「宣」字。冖字头:如「罕」字。草字头(艹):如「葳」字。

穴字头:如「穷(窮)」字。
尚字头如「当(當)」字。
田字头:如「界」字。
雨字头:如「云(雲)」字。

奉字头:如「春」字。
发字头(癶):如「登」字。
竹头字:如「符」字。
羊字头:如「盖」字。

广字头:如「应(應)」字。
厂字头:如「厉(厲)」字。
尸字头:如「居字。
载字头:如「载(載)」字。

辰字头:如「唇(脣)」字。
尹字头:如「群(羣)」字。
户字头:如「肩」字。(1至23属部首在上)
口字底:如「台」字。

土字底:如「墨」字。
夕字底:如「梦(夢)」字。
日字底:如「普」字。
走之底(辶):如「迷」字。
石字底:如「碧」字。
心字底:如「感」字。
廴字底:如「建」字。
木字底:如「集」字。


皿字底:如「尽(盡)」字。
走字底:如「超」字。
贝字底:如「宝(寳)」字。
耳字底:如「声(聲)」字。

金字底:如「鉴(鑒)」字。
聿字底:如「笔(筆)」字。
毛字底:如「毫(毫)」字。
衣字底:如「袭(襲)」字。

山字底:如「岳」字。
手字底:如挐
鸟字底:如「鹫(鷲)」字。
马字底:如「惊(驚)」字。(24至44属部首在下)

(3)左右结构与部首在左、部首在右:左右结构包括左右和左中右两大类。左右结构的字部首不是在左,便是在右。
单人旁(亻):如「伯」字。
双人旁(彳):如「德」字。
三点水(氵):如「滞」字。
竖心旁(忄):如「性」字。

木字旁:如「桢(楨)」字。
踢土旁:如「域」字。
挑手旁(扌):如「持」字。
斜王旁:如「瓘」字。

火字旁:如「炯」字。
立字旁:如「竭」字。
禾字旁:如「称(稱)」字。
左耳旁(阝):如「阳」字。陽」字。

歹字旁:如「殊」字。
口字旁:如「嗟」字。
巾字旁:如「帙」字。
示字旁(礻):如「礼」字。(禮)」字。

山字旁:如「崛」字。
日字旁:如「昧」字。
女字旁:如「妙」字。
方字旁:如「于(於)」字。

月字旁:如「胎」字。
石字旁:如「砌」字。
目字旁:如「瞻」字。
弓字旁:如「弘」字。

爿字旁:如「状(狀)字。
米字旁:如「精」字。
贝字旁:如「赐」字。
绞丝旁(纟):如「绘」字。(繪)」字。

言字旁:如「诚」字。(誠)」字。
车字旁:如「辅」字。(輔)」字。
足字旁:「踊」字。(踴)」字。
金字旁:如「镇」字。(鎮)」字。

食字旁:如「饰(飾)」字。
虫字旁:如「蚁(蟻)」字。
角字旁:如「解」字。(1至35属部首在左)
立刀旁(刂)如「利」字。

力字旁:如「勑」字。
单耳旁(卩):如「即」字。
右耳旁(阝)如「郎」字。
寸字旁:如「封」字。

戈字旁:如「戏(戲)」字。
欠字旁:如「欲」字。
犬字旁:如「兽(獸)」字。
斤字旁:如「斯」字。

反文旁(攵):如「收」字。
月字旁:如「朔」字。
尤字旁:如「就」字。
旡字旁:如「既」字。

页字旁:如「额(額)」字。
见字旁:如「观(觀)」字。
殳字旁:如「鷇(鷇)」字。
鸟字旁:如「鹏(鹏)」字。

佳字旁:如「虽(雖)」字。(36至53属部首在右)
(4)包围式结构与部首:同字框(冂):如「用」字。
门字框:如「关(關)」字。
匚字框:如「匹」字。
凵字框:如「山」字。
口字框:如「日」字。

二 结构规律
(1)横画并不是水平的,而是左低右高。字的中竖挺而不偏。如「半、平」二字。

(2)字的笔画分布匀称。如「品、壬」二字。
(3)当左右同时出现两竖时,要写得上下等宽,或上宽下窄。如「比」字竖画部分上下基本相等,「苾」字的两竖的上宽下窄。

(4)竖撇的上段较直,下段向左下伸展。如「天、庭」二字。(5)横画上面有撇画,撇画短,平出而不下垂。如「重、积(積)」二字。

(6)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左旁短小的,一般将它写得上一些。如「磩、次」二字。(7)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右旁短小的,一般将它写得下一些。如「知、欢(歡)」二字。

(8)撇、捺同时出现,撇捺舒展,使整个字平衡。如「岑、丈」二字。(9)撇、捺父叉时,其叉口要正对上方。如「没、文」二字。

(8)撇、捺同时出现,撇捺舒展,使整个字平衡。如「岑、丈」二字。(9)撇、捺父叉时,其叉口要正对上方。如「没、文」二字。

(10)左耳旁一般写得比较狭窄,目的是使字右边部分舒展宽阔。如「陈(陳)、阶(階)」二字。
(11)右耳旁一般写得宽长,与左边部分紧密配合,如:「都、邪」二字。

(12)写口字框时,其右下角有横包竖或竖包横二种情况。如「曰、石」二字是横包竖,「百、会(會)」是竖包横。

(13)横折斜弯钩给人以曲劲之感,横折竖弯钩给人以圆畅之感,如「梵、花」二字。
(14)方框字外紧内满,四角平稳。如「围(圍)、圆(圆)」二字。

(15)左右结构的字,如是左旁让右旁,左旁的字背上下一般成一线。如「绢(絹)、稽」二字。
(16)当上下同时出现二撇或二撇以上时,下撇头应对准上撇腰。横四点向上部靠得较拢,如「衢、无(無)」二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