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和她的作者
---短评
评论员:寒石
她是一名女性,出生在浙江嘉善,云南是后来她的第二故乡,对美丽的云南她有着深深的爱,也有着时代“纠结的恨”,不管怎么说,她对云南的土地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云南少数民族赋予她许多的创作素材,她不会忘记这片曾经工作、生活过热土。她堪称一代才女,16岁就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创作员,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曾经写过《两个巡罗兵》、《摩雅傣》等电影文学剧本,她的作品多反映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对少数民族非常了解,笔调委婉、细腻、贴近生活、主题突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哪个年代”,她生活的道路坎坷,生活对她总是那么的折腾,那么的无情,她结过两次婚,已离过两次婚,她还是那么的热爱创作,从她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才女。
1959年4月接到任务,向建国10周年献礼,文化部要她写一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体裁,载歌载舞的作品,并限定了时间,只有一个礼拜,要不然就赶不上审稿了。她非常着急,突然间灵机一动,她去过美丽云南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盛会,就以“三月街”为触笔,赛马为开场戏,两天两夜写完剧本初稿为《十二朵金花》。时任文化部长的夏衍看完对她说:故事情节很好,一部电影最多105分钟的时间,够拍三部了,能不能再压缩点,她压缩成七朵,一看还是长,最后以五朵定稿,就成了现在大家熟悉的《五朵金花》,剧本向社会一刊登,就赢得大家的喜爱。电影准备开拍,著名导演王家乙和赵季康、作曲家雷振邦等去大理看外景,王家乙一点感觉都没有,雷振邦问赵季康“能不能把对话改成对歌”,赵季康一听,精神一振回答说:好啊!即兴朗诵一首“阳雀飞过高山顶,留下一串响铃声”,导演听了说:好!就按这个调子写。“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几天的时间她就把全剧优美、深情的歌词写好交到作曲家手上。1959年10月《五朵金花》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片在全国公映,影片上映后场场爆满,经久不衰,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片中的主题曲直到今天仍广为传唱。
故事以美丽云南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盛会展开,又以一年后“三月街”盛会而结尾,真正做到了首尾照映。---赛马会上,阿鹏和金花一见钟情,相识相爱,蝴蝶泉边定了情,相约明年来相会。翌年山茶花开时,阿鹏如期而至,但未见金花的踪影,痴情的阿鹏便开始遍及苍山耳海的寻访,他不知道金花的姓氏、地址。在寻访过程中连续与打海草的金花、畜牧场的金花、拖拉机手金花、炼铁金花4个金花闹出一段段有趣的误会,最后在定情蝴蝶泉边,阿鹏终于找到了他心爱的金花。----故事情节委婉、细腻、生活气息浓郁、情感浓烈、紧扣现实生活主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正是这部作品才让全国、乃至世界认识了美丽的云南、认识了美丽的大理。这位《五朵金花》的作者就是著作家赵季康女士(原名:赵继康),祝她在异国他乡(1984年独自到美国定居,53岁开始她的旅美写作)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