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2022-10-09 15:27:50)怎样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园地中阅读博文也一样
怎样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这个话题不知有多少人提过、写过。说来说去还是提这个话题、写这个话题的人会读、会欣赏。写书的人多,读书的人少。写好文章的人少,写得过于普通的人多,滥竽充数的人多,像我这样顶多也只算个滥竽充数就不错了。但是读了那么多年的书,都是为了适应工作,没有时间看哪些大作品,更不要说国外的作品了。就是国内的作品也总是以消遣娱乐为主,看个情节和大概,不去挖掘文学作品的深处和根源,一读了之,没有多少认知,也不动脑子想一想。所以,现在稍有点时间了,喜欢上了写《博客》,自己也经历了一些事,也看得清一些事的来龙去脉,动起笔来总是不知道怎样去写,怎样去表达。词穷啊,词穷!最近写了些“博文”出来,贴在新浪博客园地上,大部分也就是自我欣赏罢了。当时看了以为还可以,过段时再来看,感觉这也不足,那也不是,想来想去才知道是自己没有那个写作的“底子”。不过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好像比以前有所提高了,特别是在看《电视剧》《小品》这些作品,胃口有提高了,开始对作品、演员、导演有了些品评。在内心里给他们个综合性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去欣赏作品和演艺的魅力,这好像是在给作品、导演、演员提要求似的,总想得知个完美,想把故事容入到生活中去验证一下。我想这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想如果是这样来要求自己,也会让自己随时保持进步的,更能把自己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这形形色色的世界里,看看美与丑,认知社会中的真、善、恶。
这几年来,时间宽裕了些,有时候也找一点书看看,各方面的书都有一点,又增加了一些知识,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论阅读什么样的书,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要品赏作者是怎样的潜词、造句、怎样布局谋篇。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图,作者的精神境界,立场、观点、用意。这样才能达到读书的意义和目的,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达到认识作者的精神境界。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它是文章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是精神的最高脉搏。我们在生活中的阅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追求故事情节,了解事态的发展结局,懂得作者写作故事的大概。一种是深入推敲故事产生的根源,背景和它的真实性、逻辑性,与社会性,作者写作时表述中的心理倾向性,在用词、造句时是否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到一个生动场景,说白了就是是否能抓住读者的心理。其实,这一点是许多作者或者读者都必须要具备的,如果不具备这一点,我们的读书和写作就没有了什么意义,如果不具备这一点,读书不如莫读,写作不如莫写。因为这样一点意义都没有,写也是白写,读也是白读,没有达到读书和写作的目的,白白的把时间给浪费了。这样好像是给我们的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实也给读者提出了必要的阅读要求。做一个什么样作者?做一个什么样的读者?怎样才能品出其中味?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当然也是一个人的思想、世界观的问题。怎么看?怎么来认识?怎么来品味其中的内涵,作者是怎么用文字艺术表达的,怎么吸引读者的,让你增加了阅读的兴趣。如果作为一个读者能够有这么的认识,你就懂得阅读的目的了,懂得从读书中吸取营养并开阔了视野,从模糊的世界逐步走向光明。对事物看得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有对事物的思维力、判断力,提高对事物的识别的能力,使你走出困窘的小圈子。用真、善、美来拥抱大世界,看清丑、恶、黯的各种形形色色表现。做个真实的自己。
谈到阅读、读书是很重要的,它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读书是能医“愚”的,要获得新知,必须读书。人,放松学习就会落后,就会不思进取,久而久之就会格格不如。读书我们就是要把它与艺术结合起来。文学艺术嘛!它们都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作家、艺术家思想、意志的集中反映(应)。我们要学会欣赏,因为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的体现,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又反应生活的现象,让我们分清真、善、美、丑、恶,提高识别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基本的认识和识别能力,就如同行尸走肉了,生活就没有了什么意义,就谈不上叫生活了,只能说这个人还活着,就是说还没有死。读书,就是要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在阅读中认知,在阅读中陶醉,在阅读中学会,在阅读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在阅读中把自己融入生活的范畴。通过阅读看到事物的变化过程,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事物的转化过程,明智、明理、厚德。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作者胸怀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作品(文 章)的理解,了解作品反应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时代背景。
说到对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它是包括文章和戏剧、曲艺等,它是一个很宽广的范畴。人这一生学会欣赏是很重要的,学会欣赏才能融入这个社会。在融入的同时我们还学会辨别与鉴赏,明知好坏,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不断地修炼自己,做到明德、明智、明理、从善。懂得拥护什么?支持什么?提倡什么?
读书不要“烂读”,要带有选择性地读,要带有审视的态度去读,甚至是带着批判的态度去读,如果没有带这样的观点去读,那读了也是白读。我们不仅要学会喝彩,更要学会批评(品),更重要是还要挺直腰杆的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