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拜托了妈妈
拜托了妈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8
  • 关注人气: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断夜奶到底该早还是晚?专家都打起来了,你该听谁的?

(2016-12-02 11:46:17)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006p5qHegw1facaont98oj30ho02qjrc.jpg


http://ww1/large/006p5qHegw1facammtijig30hs064q7r.gif

夜奶,一件令妈妈们感到幸福、煎熬又崩溃的事情。

幸福的是,深夜里把宝宝揽在怀里,心无旁骛地满足着宝宝的吃奶需求,看着宝宝吃饱后再次甜甜睡去,感到既温暖,又有成就感;

煎熬的是,宝宝频繁的夜奶需求实在是熬人,宝宝可能夜里要吃好几次奶,夜里得不到充分休息,白天还要强打着精神上班,这感觉真的很累;

崩溃的是,给宝宝断夜奶的过程,宝宝哭的撕心裂肺,妈妈心疼的黯然流泪,全家都被折腾的陪着宝宝一起哭。


夜奶到底该早断还是晚断的话题不光妈妈纠结,就连不同领域的专家都意见向左,原本想着参考专家建议的妈妈更是不知道该听谁的。


正方专家(知名儿科医生):“为了宝宝的睡眠和生长发育,6个月就该断夜奶了”

反方专家(知名儿童心理学者):“早断夜奶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至少要1岁以后再断”

双方都对自己的观点给出了充足的理由,以及对对方观点的反驳原由。先看看两方专家,在宝宝夜奶这件事上是如何过招的吧!以下简称正方和反方

http://ww1/large/006p5qHegw1facap5i89yg306y01t0uk.gif

儿科医生观点:宝宝6个月就该断夜奶


观点1. 睡整觉比喝夜奶,更有利于孩子长高

从医学角度说,宝宝在夜晚深睡眠的时候会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所以说,睡觉时才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黄金时间。夜奶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不利于孩子身高的发育。所以,宝宝该尽早断夜奶。

观点2. 夜里睡不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母亲怀孕的最后3个月和婴儿出生后的前两年是“大脑发育加速期”。宝宝吃夜奶,会使血液长时间、大量停留在消化系统,帮助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运输。脑部的血液供应就会受限,脑神经发育会受到阻碍。所以,晚断夜奶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观点3. 迟迟不断夜奶,宝宝容易蛀牙

无论是奶粉还是母乳,都含有丰富的乳糖,如果在宝宝乳牙萌出后还吃夜奶,又做不到及时漱口或刷牙的话,很容易损害牙齿的健康,增加宝宝患上龋齿的风险。所以,及早断夜奶有利于宝宝的牙齿健康。

观点4. 夜里吃太多,影响白天食欲

宝宝夜里频繁夜奶,胃肠道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得不到休息,会影响到宝宝的胃肠道功能。夜里吃的过饱、过勤,更会影响到宝宝白天的食欲,和对日间辅食的摄入。所以,晚断夜奶更容易让宝宝营养不良。

观点5. 夜里睡不好,白天会嗜睡

宝宝夜里频繁醒来夜奶会影响到宝宝的完整睡眠,晚上睡不足,白天就会没精神,甚至嗜睡。从而影响到宝宝白天的正常活动,比如外出游戏、晒太阳补钙等。所以,如果不造断夜奶,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十分不利。

观点6. 妈妈休息好,更有好情绪照顾宝宝

妈妈的身体也需要关照,只有妈妈有好的身体和情绪状况,才能更好的照顾宝宝,给宝宝一个好情绪的传递。如果因为频繁起夜,让妈妈的身体状况变差,情绪变糟糕,在照料宝宝的时候更加烦躁和焦虑。所以,晚断夜奶对大人情绪的影响,直接的受害者还是孩子。

http://ww3/large/006p5qHegw1facapvud1qj30gq09hjuc.jpg

心理学者观点:宝宝至少要1岁以后断夜奶


观点1. 太早断夜奶,会延长孩子的口欲期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婴儿0-1岁处于口欲期发展阶段,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比如粗暴断奶,可能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或固着。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吃手、酗酒、吸烟、咬指甲等。  所以,不能太早断夜奶。

观点2. 早断夜奶破坏安全感,影响孩子性格发育

为了让孩子睡整觉,孩子再怎么哭都不哺喂,训练几次,孩子就能一觉到天亮了。这种狗屁理论早在心理学界被推翻!黑暗中孩子因解饿或想要得到安抚呼唤妈妈,在妈妈的毫无应答状态下恐惧、疲累的再次睡去,这对孩子的安全感是极大的破坏。孩子会失去对世界、对身边人的信任,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所以,如此的自我评价将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对周边的信任无从建立。

观点3. 妈妈白天陪伴不够,夜奶是最好的心理补偿

大多数妈妈都需要在短短的几个月产假后重返职场,如此就会在白天缺席于宝宝的陪伴和照料。所以我们会发现,相对于全职妈妈,职场妈妈的宝宝更可能会需要频繁夜奶。这时,宝宝吃的不是母乳,而是妈妈的爱。所以,白天不能与宝宝更多的妈妈,可以通过夜奶的方式给予孩子安慰和补偿。

观点4. 特殊状况下,对孩子的安抚

通常情况下,婴儿并不会长时间内、不间断的每天都对夜奶有高需求,而是阶段性的需求。在一些应激的状况下,更需要通过吸吮乳汁来获得安慰。比如出牙阶段,宝宝的牙床会肿痛,通过吸吮母乳,宝宝的焦躁情绪和牙床不适会被迅速安抚;宝宝生病期间的不适也同样可以通过哺乳被安抚。所以,夜奶就像止痛药和创可贴一样,给予宝宝最及时的安抚。

观点5. 晚断夜奶,反而有利于智力发育

人的智力发育同样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很大,并且智力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是受到后天教育、营养、经验积累、特殊训练等方面的影响,也会让智力有所提升或下降。并且母子间的亲密相拥和肌肤接触,对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促进作用是最大的。所以,晚断夜奶反而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

观点6. 夜间喂奶,并不影响宝宝的睡眠

人类的睡眠本就是深浅睡眠交替进行的,多数宝宝在夜奶时并非出于觉醒状态,而是处于浅睡眠期,夜间哺乳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安抚宝宝,更快进入深睡眠状态。所以,夜奶并不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质量。

http://ww4/large/006p5qHegw1facaqup5l9g30460463yv.gif

​不知大家看完两方专家的PK后会不会更晕?我也是这种感觉!两方专家的观点都很在理,却又各抒己见。然而,在医学界、育儿领域内,很多问题本就没有定论,存疑、有争议的话题很多,未知、有待探索的领域也很多。

我们“拜托了妈妈”致力于向妈妈们传递科学健康的育儿观,各方专家的观点和建议,我们都会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给妈妈全面的解读。如果一个育儿问题,两位权威专家都说法不一,妈妈们该听谁的?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

http://ww1/large/006p5qHegw1facarbyv48j3047045jrc.jpg

崔玉涛在做客我们的节目时,曾经说过:“育儿=科学 艺术,不要只记得那个数字,而忽略宝宝本身的个体情况。

http://ww1/large/006p5qHegw1facarr97dxj304k04kglm.jpg

黄瑽宁医生在做客我们的节目时,曾经说过:“育儿中,科学观念非常重要,但很多时候,妈妈往往要忘记数学,相信自己的直觉。”

妈妈们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育儿知识,了解科学、掌握数字。但又不能迷信数字,以科学数据专家建议为参考,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判断。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妈妈也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你的宝宝很早就不需要夜奶,可以睡整宿觉了,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就是这么贴心、容易照料,自然也就无需考虑要不要断夜奶的问题;如果你的宝宝非常依恋夜奶,并且你尝试过去断,但很难断掉。那就不要试图粗暴断奶,按需哺喂就好。

育儿中无需太纠结,育儿育己本就不是一件完美的事。


糖糖妈妈编后语:

糖糖宝宝5岁半了,在母乳喂养方面,我从没纠结过,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做为一名妈妈,我很相信自己的育儿直觉,也更相信孩子有“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的本能反应。

2年的母乳时光,珍贵无比。虽然也经历过夜里哺喂十几次的辛劳,但我仍旧相信,当孩子真的不再需要的时候,他会“告诉”我。

养育孩子,书本只是一种参考,请更多相信自己的养育本能,相信自己可以做个好妈妈!

http://ww3/large/006p5qHegw1facatizfh2j30hv0drq5u.jpg

【关于我们】

微信关注公众号”拜托了妈妈“,每天权威专家坐镇,普及实用育儿干货。

推荐阅读

崔玉涛:养男养女大不同!从小就要注意的17个区别

崔玉涛:半岁前高发的肠绞痛!唯一的根治方法竟然是...

乱给宝宝剪指甲后果很严重,10个妈妈里面有9个都剪错了!

这样冲奶粉是在害宝宝!快来看看你冲对了吗?

崔玉涛:玩具买再多,不会玩也白搭!太多的妈妈都玩错了!

0-3岁不可错过的10次体检,到底都查了些啥?

打死都想不到,宝宝长高最该吃的食物是这些

妈妈厨房 | 梨水应该先蒸后煮,怪不得你煮的梨水都不管用!

早教班6个月就能上?到底有没有必要,看看过来人怎么说

哺乳期安全用药全攻略!什么药能吃什么药不能吃一目了然

婴儿趴睡易猝死,仰着睡头型不好,1岁前宝宝到底应该怎么睡?

再不重视雾霾,宝宝的肺就真的要废了!

捂着比冻着更容易感冒,冬天的病都是捂出来的!

0-2岁宝宝的精细动作发育全攻略,宝宝聪不聪明就看这些了!

0-2岁宝宝大运动发育全攻略,翻、坐、爬、站····全部搞定!

关注《拜托了妈妈》公众号,回复相应关键字,即可查看对应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