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拓展性课程的实践和思考
初中即将迎来新一轮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的变革高潮,而拓展性课程开发实践必将是这一浪潮的重要改革形式。目前,初中阶段的拓展性课程开发实践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难题,这需要继续探讨构建拓展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拓展课程开发实践的深层次研究、增加拓展课程开发实践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和筹集必要的拓展课程开发实践经费。
实施拓展性课程的实践
1、培养特长、和谐发展:
学校开设各种拓展型课程,使学生学到在基础型课程中无法学到的很多东西,作为基础型课程的补充和扩展,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有利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特长的培养,更体现课程的自主性、灵活性、发展性。
2、加强与学科类基础型课程与德育类基础性课程的联系整合:
课内、外相结合,学校社会相联系,相互渗透、延伸,互为补充推进。例如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与学农、学工等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的联系整合,历史与社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考察,撰写调查考察报告,学生课外调查考察的内容又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的实例。
3、课程间的联系整合:
首先是加强学科拓展型课程与德育拓展型课程的联系整合,如科技类的拓展课与青少年创造发明俱乐部共同学习活动;社会人文类拓展课与文学社团、广播、电视、网站等学校媒体加强合作等。其次,我们还注意拓展型课和研究性学习与基础型课的联系整合,如自然科学类与数理化生学科教学的联系渗透,艺体、美育类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合作等。
4、加强教师的培训:
学校创造条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们有学习提高的机会。我们每年都请多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同时每学期组织教研组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取经。我们还注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建立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机制和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大批致力于拓展型课程的教师,同时形成一批较有质量的校本教材。
通过实践,一大批教师能自觉地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行为。如历史与社会课在基础型课中学习地图,为拓展学生对实地进行考察,并录制录像,为基础型课中使用,同时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知识和生活经历,与研究型课程紧密联系起来。
实施拓展性课程的好处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实践,学校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较为固定的拓展型课题,促使了教师在自己特长方面,进一步发挥优势。教师充分认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必须人人能承担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能力,从广大教师积极申报拓展型课题的角度看,教师们已清醒认识到开设、开好拓展型课程是教师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拓展型课程开设至今,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培养。2012年由陈小红老师指导的拓展型课程黄雨楠同学写的调查报告获市一等奖,林天坤、戴大灶等老师指导的调查报告在县级比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虽然我校在开展拓展型课程中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受目前学校现有条件的限制,场地安排捉襟见肘;又如自主拓展课学生纪律管理;拓展型课程的学生评价;校本教材的编写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加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