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苏宏专栏】苏宏老师论文获陕西省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标签:
杂谈 |
分类: 工作简报 |
苏宏,绥德一中高中物理物理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培养对象、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自制教具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多次获“优秀辅导员称号”。《多功能电学实验演示仪》、《自制彩灯演示仪、《多功能半导体演示仪》、《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曲线演示仪》、《简易光电计时器》均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功能电学实验演示仪》、《光敏电阻特性实验演示仪》分别在陕西省第32届、第33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两次都被选入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其中《自制电学仪器 提高教学效率》、《焦耳定律实验的改进》、《对一道选择题答案的质疑》分别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年第1期、第4期、第11期发表,主持并结题多个省级课题。多次担任榆林市教学能手赛评委。
附论文: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改进
苏宏
( 陕西省绥德县第一中学
摘要:“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传统实验步骤比较繁琐,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在原实验装置中增加传感器等器件,就可以完善实验原理,优化实验步骤,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传感器;改进
,在实验中需要测量摆长L和周期T[1]。传统实验测摆长和周期的方法比较繁琐,用眼睛顶着小球数全振动次数,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稍有疏忽就会出错,导致更大的误差。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实验装置中安装了光电计数“传感器[2],记时间时,只需关注初、末状态,不需关注过程。该实验操作方便、效果显著、误差较小。
一、创新思路
1.测量摆长
为了减小误差,要不断改变摆长。由于摆线比较长,每次测量还要改变悬点,操作很不方便。如果把实验装置改装成如图1所示,把一个带有小孔的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细线穿过小孔,那么,小球摆动时这个小孔就相当于悬点,小球球心到小孔的距离就是摆长。逐渐移动铁架台上的铁棒,小孔也跟着移动,摆长也随之改变。设悬点离球心距离为L0,小孔
与
点距离为,则摆长L=L0-
。用这种方法不需要每次拴接细线,即可方便地确定不同状态下单摆的摆长,
图1
2.测量周期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传统实验的方法是,确定周期时测出小球做N次全振动的时间t,然后经过换算得出周期T=。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要求小球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有时很难把握平衡位置导致误差。
(2)每次测量都要用眼睛盯着小球并要数全振动次数,容易使眼睛疲劳,稍有疏忽就会出错。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在实验装置中安装光电计数传感器,让小球摆动,小球每经过一次平衡位置时,计数器就开始记数,从计数“1”开始计时,只需要记下计数器的次数N和相应的时间t,不需要关注小球运动的具体过程,就能达到实验目的。
如图2所示,光敏电阻和传感器一端相连,小灯泡和传感器另一端相连,并接6V
直流电源。小灯泡和光敏电阻正对,当小球通过它们之间时,光线被挡住,这样计数器就开始计数“1”、当小球再次摆回来通过它们之间,计数器就计“2”、这样就依次按顺序计数。从计数器“1”开始记时间,当计数器计数“3”时,正好是小球完成一次全振动,计数器计“5”时,小球完成第二次全振动;计数器计“7”时,是第三次全振动;……。设计数器计数为N,小球全振动次数为n,所用时间为t,则:N=2n+1,n=,小球运动周期为T=
=
,由周期公式T=2
得,t2=π2(N-1)2
,不断改变摆长L,每次实验保持计数器N一定,记录相应的时间t,建立t2-L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画出图象,确定斜率k=
,则重力加速度g=
.
1.按图1所示装置,将线的一端穿过小铁球上的小孔并打结固定好,线的另一端穿过铁棒上的小孔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做成一个单摆。
2.按图2所示连接好传感器电路,使小球刚好位于小灯泡、光敏电阻之间,并在同一直线上,保证小灯泡发出的光被小球挡住。
3.用米尺量出摆线的长度,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计算出摆长L0=
4.接通电源,让摆球摆动(摆角小于10゜),当计数器开始计“1”时,用秒表开始记时,计数器显示N=61时,停止记时,记下所用的时间t
5.在铁架台上逐渐下移铁棒到某一位置固定,并测出铁棒与铁夹之间的距离为
,则此时摆长为L=L0-
,重复步骤4,记下相应的时间t,并记录如下表格:
L(m) |
0.585 |
0.565 |
0.545 |
0.525 |
0.500 |
0.470 |
0.435 |
0.420 |
0.410 |
t(s) |
46.0 |
45.1 |
44.0 |
43.0 |
42.4 |
41.2 |
39.6 |
38.8 |
38.0 |
t2(S2) ×103 |
2.116 |
2.034 |
1.936 |
1.849 |
1.798 |
1.697 |
1.568 |
1.508 |
1.444 |
6.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描出相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
k=(2.034-1.508)×m/s2=3.627×103
四.教学评价
1.实验教学改革中评价
此实验的改进, 把教材原有的实验器材与传感器相连接,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思维惯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实验创新”理念[3],培养思维能力,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2.实验教学效果中评价
为了体验实验改进后的教学效果,笔者把传统实验和改进后的实验对两个同档次的班级进行实验尝试,把这两个班级分别命名为“常规班”和“实验班”,并全程跟踪。实验后要求每个小组写实验心得体会并两个班级进行对比交流。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从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方面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明显反映出,无论表中的哪项内容“实验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班”。通过实验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体现了它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2]
[3] 彭前程. 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0):1-4
基金项目: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SGH140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