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爸爸一起看夕阳的地方”
“和老爸爸一起看夕阳的地方”
黄昏前夕,我站在四十年前和老爸爸一起看夕阳的地方。
我记得爸爸每次清明时分回到林口,总会在黄昏前,这条路上来回散步,那年,他牵着我的手,我们一起看着路的尽头,老爸爸说:「虽然这里是山顶,但是这条路的尽头就是大海了」。
我的青少年生活大部份是穷苦的,父亲靠天吃饭,就怕霪雨霏霏,母亲靠在餐饮业帮人打扫清洗马桶,维持一家六口生计,所以从小我们养成一种饥荒心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随时做好没钱的预期心理普遍存在于我的成长生涯中每一个不同阶段。
我从小学就不认为在饭店为人清洗马桶的母亲或沿街收购旧货的父亲会因为职业的类型让我无法抬起头来。
某一天,下课后母亲带我在身边一起工作忙进忙出,当她身手熟练地弯腰清洗客房内的马桶,并为马桶边更换全新的卫生纸卷时,她温柔低声的回头对我说;「去学校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同学知道妈妈的工作,否则同学会笑你的。」那年夏天,我只是望着挥汗如雨的母亲却说不出半句话。
曾经和同学逛街时,遇见年迈的父亲正向骑楼下的商家收购旧纸箱子,当我们父子面对面的剎那,父亲当下并没有认我,只是看我一眼,然后继续蹲在骑楼下,努力的将一整捆纸箱子牢牢的绑在脚踏车上,当年我不管同学会想什么?或对我的家境是否有异样的眼光?我叫了一声「爸!」然后帮他拉着车子另一端的捆绳,牢牢的系在脚踏车的另一端,父亲看见我的举动,用手作势让我和同学赶快走,并向同学点头示好,他面对儿子那霜鬓老迈又腼腆的微笑,至今难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