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看鉴
看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32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元璋为什么制造胡惟庸案

(2017-08-01 15:46:29)
标签:

杂谈

明王朝建立伊始,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治理,终于走上正轨,但太祖朱元璋并没有安下心来。他的多疑令他无法尽信江山能够稳守,唯恐有谋臣造反,只有皇权完整地独立,控制整个国家生杀之事,才能保证明王朝的千秋万代。

于是,因此而成为牺牲品的明朝将相不在少数,其中宰相胡惟庸算是最大的牺牲品。朱元璋为何大张旗鼓地制造胡惟庸案,至今都是一个谜,没有人能够触摸到它的真相,很多事情都是后人的分析与猜测。

关于胡惟庸获罪的原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胡惟庸位高权重,心生他意,同倭寇与旧元勾结,意在弑君,结果事情败露。

另一种说法是胡惟庸引朱元璋来家里观看醴泉,这被认为是天赐的祥瑞之事,所以朱元璋欣然前往,结果在路上被一个宦官拦住,诉说胡惟庸谋反的阴谋。

不管是哪种材料,都是疑点重重,真实情况已无从考证。但是胡惟庸谋反一事,在皇帝那里就是事实,这是十恶不赦之大罪,死是死定了,没想到他的死,却使许多人受到株连。

开始是他的家人,被诛了三族,连同同谋及告发者一并斩首。随后朱元璋借此东风,一举撤销中书省,不再设丞相。随后又追查了依附胡惟庸的官员和六部官属。结果此案迁延十余年,大小官员被处死者多达3万余人,朝野震动。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道:自古以来,中国的皇权和相权是划分的,即使两种权力的比重不同,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并不是皇帝一人专制。而政府真正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则是在明清两代,始作俑者,就是这位明太祖朱元璋,他废止宰相一职,并严格规定子孙们永远不准再立宰相。

殊不知世上的事情是没有永远的,从明朝中后期的事情来看,皇帝们总是滥用手里的权力,为所欲为,最终没能守住祖宗的这份基业,在祖宗这里也许能够找到根由。胡惟庸一案的血流成河,并没有让朱元璋放心,因为宰相虽然没有了,还有很多劳苦功高的大臣,难以保证他们不会起异心,于是他又举起了屠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蓝玉案起。

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纵观中国历史,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总会有不和谐的音符。其中唐太宗李世民 处理得最为妥当,这是因为他气量恢宏;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也自有其 合理之处,而汉高祖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大杀开国功臣。其实两者也有区别,朱元璋 身边的人都是他的同乡,和他出生入死,与他的交情非同一般。

建国之后如果让他们恪守君臣之礼,或永不起异心,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证的。因此,为了给以后的子孙扫清道路,他选择了斩草除根。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对朱元璋大开杀戒曾数次劝谏。

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让他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说:“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 燕汝,福莫大焉! ”意思是说,我杀人就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这话说得倒也在理,朱标无可反驳。

但是朱元璋的屠戮如此耸人听闻,也与他本人的性格有关,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无论如何,经过胡蓝案,宰相一职取消了,开国功臣也被屠戮殆尽。

从此皇帝身兼君主与宰相,行使着皇权和相权,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责为一体,控制了一切生杀大权。不过,明王朝或许是不幸的,自朱元璋死后,其子孙“圣贤、豪杰”者少, “盗贼”性者多,从而造就了大明一朝十几位个性鲜明的皇帝,在是非、人伦颠倒 中,左右了明王朝200多年命途。只可怜最后一位欲做大事、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 成了王朝的牺牲品。

mp��p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