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说到曹操手下第一的谋士,你会想到谁?是洒脱不羁的郭嘉?是老成精明的贾诩?还是正气凛然的荀彧(yù)?也许这些都是你心目中的人选。实话来说,这些人都不是,曹操的首席谋士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在曹操势力还比较弱的时候,他多次用计,帮助曹操逆袭,让曹操在北方站稳了脚跟,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曹操有一句话评价他: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没错,这说的就是荀攸。这句话意思是,军师荀攸啊,从他跟着我干开始,每次外出打仗都跟着我,能够打败敌人都是靠他的计谋啊。你想想啊,打仗胜利都离不开他,这是什么地位?他不做首席,还有谁配呢?
既然作为第一谋士,自然少不了令人称道的成绩了,那么荀攸都有哪些成绩呢?三国志里《魏书十·荀攸传》说荀攸曾有十二奇策,可惜没有传世。但是在记载中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一二。其一,有水淹下邳,生擒吕布。吕布当时败退至下邳,曹操大军来围,一直没有攻下。这时,荀攸分析出吕布有勇无谋,而陈宫脑袋转的慢的特点,提出利用吕布士气低下的现状和下邳低矮地形,先水淹再进军的计谋。曹操听后十分高兴,采纳了这一建议,最后生擒吕布。其二,白马突袭斩颜良。在曹操与袁绍对峙时,荀攸主谋,策划突袭白马一计,派关羽出战,斩下名将颜良,歼敌数千,直接削弱了袁绍的实力,这也是大功一件,但演义里功劳全算关羽头上了。其三,心有灵犀,相视一笑擒文丑。杀了颜良后,袁绍大怒,率主力来打曹操,曹操听到风声赶紧转移。倒霉的是,曹操转移过慢,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突然遭遇袁绍大军。突发情况让大家都十分害怕,纷纷劝曹操跑路,只有荀攸对曹操相视一笑,说到抛弃粮草诱敌,伺机埋伏,可获胜利。曹操也回眸一笑,采纳此计,敌人为争夺粮草,军队散漫混乱,曹操乘势派大将出击,大破之,还斩下文丑的头颅。其四,偷袭乌巢,喜得良将。同样是袁曹对峙,许攸来投降,大家都怀疑,只有荀攸和贾诩劝曹操偷袭乌巢,并为曹操留好了后路。之后,张郃等人因不满袁绍来降,也是荀攸判断可以收纳,说服了曹洪,使曹操集团此后多了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此外,荀攸还有许多奇策记载在史学家钟繇写的书上,但由于钟老先生把书一起带进了坟墓,我们便难以知晓了,真是遗憾。不过,以上几计,也足以见得荀攸的厉害。
可以说曹氏集团前期稳固,取得北方很大程度都与荀攸有关系,那他为啥不太出名呢?一,怪罗贯中,三国演义里荀攸的戏份很功劳别坑去不少,像那个斩颜良文丑,都给记关羽头上了。二,怪他叔叔荀彧,荀彧太有名了,导致许多事儿都压住了荀攸。多少人还把荀攸的事儿归到他叔叔头上了?三,实际上,大家都有个习惯思维:三国那么多同姓出没的,只当一个人记,吕旷吕翔、袁熙袁谭,诸如此类的打架。最后,怪他自己,荀攸是从头到尾低调,而且没有什么场外绯闻。既没有荀彧的悲情命运和香帅范儿,又不如郭嘉的风流不羁,简直没有标签可以贴。综合来说,自然就不太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