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站工材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
(1896年举行奥运会)
(布莱尔)
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茨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
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奥林匹克运动场)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
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已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
(马拉松补给站)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时,“竞走”这个词并不是今天的意思,而是人们对于跑步比赛的通用称呼之一。“长距离竞走”即指长途赛跑。赛道以镇江的金山为起点,终点设在南京的南洋劝业会的纪念塔,分为不连贯的三段,在三天内进行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十余人,中途退赛和犯规的选手除外,共有六人跑完全程,同时到达比赛的终点,排名不分先后。
(清朝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