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意与理性的思考--天津大学体育馆

(2016-02-25 17:47:12)
标签:

建筑

文化

设计

体育馆

天津

建筑学报2011年第3期 ARCHITECTURAL JOURNAL

撰稿 - 廖昕(德国KSP建筑师事务所中国项目管理总监)

 

题记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的王小红教授和我是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的校友,我在凯大建筑系当助教的时候,中德这两所大学曾在2004年进行学术交流,我客座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和吕品晶教授、王小红教授一起辅导研究生的学期课题设计。去年夏天,王小红教授带着她的研究生来德国KSP北京事务所拜访,让她的学生感受德国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理念。

 

我们杂谈建筑设计,自然谈起我参与过的德国KSP在中国的建筑作品:获得首都当代十大建筑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获得香港亚洲设计奖的江苏省美术馆,其中还有天津大学体育馆。以天津大学体育馆为例,我谈到建筑设计中创意的感性和逻辑的理性。

 

创意的感性

2006年夏天,天大体育馆的建筑设计概念方案原型刚被提出来的时候,我想象这座建筑是一个降落在基地上的“飞船”,这种想法来自于对概念工作模型的主观感受和联想,也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意的诞生,而其中确实存在着更深层次理性的逻辑分析。

 

http://s11/mw690/006oR8Fazy6ZEapdnwCaa&690


http://s16/mw690/006oR8Fazy6ZEakFFiD5f&690
 

逻辑的理性

天津大学体育馆位于天津大学校园东北角,天大校园体育区的北部,北临鞍山西道,东面紧邻卫津河和城市主干道卫津路,南侧为校园内的室外篮排球场地和大学体育场。天大体育馆限定了天津大学校区与城市的东北边界。

 

http://s11/mw690/006oR8Fazy6ZEamOXyi4a&690

 

天大体育馆基地北侧和东侧的城市建筑纷繁芜杂,它们诞生于不同的年代,有着迥异的高度和建筑风格,与另一侧天大校园内空旷的体育场形成强烈的对比,那么位于两者之间的天大体育馆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德国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国际项目总负责人约翰尼斯·雷西(Johannes Reinsch)对此的看法是,简洁、简洁、还是简洁,以简洁而独特的形态回应无序的周边环境,对这一点我深表赞同。而“飞船”则更多是我个人对天大体育馆的昵称,并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更重要的是,概念设计模型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在满足全部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天大体育馆“飞船”的建筑特点需要通过更多富有逻辑的理性分析进行完善。于是就有了极具未来感的金色三角形穿孔板表皮、简洁动感的楔形建筑造型、入口大厅内悬浮在侧墙上的清水混凝土楼梯、太空舱口一样的观众席主入口、创造“飞船”漂浮感的倒影水池(暂未实施)、局部外露的南北侧疏散悬梯,在夜间向外透光产生舷窗效果的比赛大厅侧墙上的窗洞,甚至建筑的夜景照明设计也是为了创造“飞船”舱底的投射光效果,似乎它刚刚降落又欲再次起飞。

 

http://s4/mw690/006oR8Fazy6ZEabANoL93&690

 

功能

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说,天大体育馆位于天津大学校园和城市相结合的地方,具备充分的交通条件既为校园提供服务,又可以作为天津市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其社会化职能并对城市做出贡献。

 

天大体育馆的建筑设计按达到承办地区及全国单项比赛的乙级体育馆标准进行设计,作为天津大学承办体育赛事、举办大型集会、文艺汇演的主要场所,并考虑平时为在校学生提供健身、文体、教学、娱乐服务,并可兼顾文艺演出、会议、展览等内容。体育馆设计注重赛时与平时结合,并充分兼顾考虑了体育比赛与学生日常使用的要求。

 

体育馆观众大厅看台固定座椅4000席,活动座椅1000席。体育场地尺寸为24X44米,可以进行正式篮球、手球比赛,平时使用可容纳2个篮球或排球场地、或者最多12个羽毛球练习场地。

 

http://s14/bmiddle/006oR8Fazy6ZEa9Nd2B1d&690

 

规划

天大体育馆的两个主入口交错设置在基地的东南和西北角,分别朝向城市和校园。规划上充分利用了基地东西方向狭长的特点,完成对基地的有效利用,高效地组织社会公众和校园内部的人流、车流,宽阔的馆前广场,可供各种规模体育活动的使用需要。

 

建筑

天津大学体育馆的外部造型清晰地反映了它的内部功能,造型的构思源自对观众席和比赛大厅的表现,观众席和比赛大厅上方的空间形成了建筑的主要体量,屋顶尺寸为120 X 60米。观众厅的形态以及体育馆的功能被从内向外明确而富有逻辑地体现出来,展示给城市和校园。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远自未来的“飞船”,降落在城市与校园之间,动感十足。

 

天大体育馆位于看台观众席下方的空间由两部分组成,包含了体育馆所有的辅助功能设施和两个体育馆入口大厅。东北角和西南角的两个主入口大厅被设计成看台下通透的“玻璃体”空间,对外全部通透,就像“飞船”被切出的两个开启的舱口,白天的自然光线可以被充分地有效利用,在入口大厅内没有其他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挂在橙色侧墙上的富有未来感的开放式清水混凝土悬梯,将观众引导进入比赛大厅的观众席。晚上的时候,入口大厅顶部的LED发光带结合投射照明灯具,既可以满足不同规模体育活动的照明需要,又作为建筑的景观效果照明,从而最大程度上将照明的功能多用途化。透过围合入口大厅的拉索式玻璃幕墙,巨大的橙色侧墙将富有活力的运动色彩反射到建筑外部,体育馆的主入口通过这种方式又一次被突显出来。同时入口大厅上方观众席看台的巨大悬挑,既创造了天大体育馆动感的未来造型,还可以对大厅东、西、南侧的日晒形成遮挡,从而减少建筑空调系统在夏天的负荷。

 

http://s1/mw690/006oR8Fazy6ZEahuZby20&690

 

东西立面20米高的倾斜玻璃幕墙,曾经一度是技术上的难点。在一次关于倾斜玻璃幕墙支撑结构的方案讨论会上,约翰尼斯·雷西(Johannes Reinsch)一再坚持采用拉索式钢结构替代鱼腹式桁架钢结构。对这一决定的思考,还是要回到创意的源头:入口大厅的吊顶采用金色的三角形穿孔板,是从建筑的外表皮延伸进来的,它应该是“悬”在空中的,如果采用鱼腹式桁架钢结构,则视觉上明显产生了一种被钢桁架支撑着的效果,而拉索式幕墙结构则创造的是纯粹的围合效果,没有丝毫的支撑感,而且使玻璃幕墙效果更加通透。

 

观众厅南北两侧的通廊是体育馆的共享交通空间,连接着东西两侧的看台和体育馆入口大厅,又是观众厅的主要室外疏散空间,疏散悬梯就设置在这里。

 

天大体育馆比赛大厅场地的屋顶设置了22条南北方向的天窗采光带,白天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满足大学内部的学生体育锻炼的使用需求。南北两侧大墙上的窗是可开启的,既作为自然采光,又可以充分利用春秋季的自然通风,提高比赛大厅的通风效率。同时为比赛大厅的侧墙营造了丰富的室内光影效果。观众席的固定座椅采用与入口大厅侧墙一致的橙色并将灰色座椅混搭其中,紧邻比赛场地的活动看台座椅则设计采用与木质运动地板一样的材质。

 

表皮

天大体育馆建筑立面的金色半透明表皮,采用三角形的穿孔铝板构成更大的三角形分格,覆盖在简洁的建筑造形外,形成天大体育馆独特的视觉效果。建筑南北两侧金色穿孔板表皮的内部,是钢质疏散悬梯和室外通廊空间。距穿孔板4米处,是比赛大厅的南北侧墙,白色的墙面上喷涂了黑色的三角形图案,组成与建筑表皮分格相同的大三角形,喷涂的三角形尺寸是体育馆表皮穿孔板穿孔尺寸的两倍。

 

http://s16/mw690/006oR8Fazy6ZEaey8gv2f&690

 

人在移动的时候,金色穿孔板的穿孔和白色墙面上的黑色三角形相叠加,形成了视觉上的运动错觉,这种运动的错像在夜晚照明时尤为明显。我们曾经制作了一个1:20的建筑局部实物模型对此进行模拟并用来确定黑色三角形的合适尺寸,这种因三角形叠加产生的视觉错像,给天大体育馆以一种独特的运动感和生命力。

 

http://s11/mw690/006oR8Fazy6ZEavjPhEaa&690

 

景观

东西侧两个主入口旁边的倒影水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设计元素:白天的时候,金色的半通透金属表皮在水池中产生倒影,建筑呈现出轻盈的漂浮感;夜晚的时候,水池被景观灯照亮,天大体育馆就像一个太空“飞船”降落在天大校区东北角漂浮着,倒影水池的设计概念是让天大体育馆的金属表皮没有任何一处是与地面直接接触的,这点尤其重要,它创造了天大体育馆的飘浮感、未来感,同时使之与建筑的硬质金属感形成对比,它甚至是设计概念中不可缺少的建筑元素组成部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元素。

 

倒影水池还起到保护穿孔板立面不受近距离撞击或人为损坏的作用,还可以改善体育活动场地的局部小气候。很遗憾由于建设资金的缘故,倒影水池尚未实施。

 

落成

2010年10月20日,天津大学体育馆举行了落成典礼,我们作为建筑师受邀出席。一座建筑从创意的感性,到理性的逻辑分析和发展,以及建造过程中每每回到创意的源头从而对设计的坚持,对建筑师而言,是艰难的,却是一个建筑作品的灵魂。

 

http://s9/mw690/006oR8Fazy6ZEavTZ8I88&690

 

建设单位:天津大学

建筑设计:德国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

总建筑师:尤根·恩格尔(Juergen Engel)

总负责人:约翰尼斯·雷西(Johannes Reinsch)

设计团队:廖昕,解玉红,赵星,金晶,马丁·施莱斯(Martin Schelleis)

施工图设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建设地点: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设计时间:2006年 5月至2007年7月

竣工时间:2010年10月

用地面积:19620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3835平方米(其中地上13006平方米)

建筑容积:46500立方米

建筑密度:31%

观众席:5000座(活动座位1000)

建筑高度:23.8米

 

摄影:舒赫

 

注:本文为原稿,发表时有所删改,文字和图片不完全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