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培养学生简要复述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二、本班学生学情分析:
我班一共有21名学生,他们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平时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遇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不善于思考,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今年四年级的教材改成统编版,也是他们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三、本课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试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期待吗?
2.简介故事的主人公—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明过人。
3.过渡:今天的故事讲述的就是王戎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
5.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 诸小儿 多子折枝 取之,信然
3.播放范读,生评价对比,明白: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
4.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
5.多种形式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你能结合注释,仿照我们理解课题的形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师生交流
A.文中出现了三个“之”,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C.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D.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E.
(四)熟读成诵
师生练习复述原文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五)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为同学准备了另外一篇小古文《王戎观虎》,想想故事中的王戎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
25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