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

(2016-02-21 09:51:57)
分类: 名人见证

华商报记者采访“断舍离”概念创始人山下英子——

 

http://hsb.hsw.cn/images/2015-05/05/xin_5705120502139212838026.jpg

山下英子

http://hsb.hsw.cn/images/2015-05/05/xin_5805120502133432602227.jpg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书封

  为什么我们习惯囤积物品?为什么不放手才让人安心?——该为生活做减法了。日本杂物管理师、风靡亚洲的生活概念“断舍离”的创始人山下英子说,让我们试着舍弃,把那些积累至今的大包袱统统扔掉。让生活回归有序,给心灵一次清扫。

  断舍离,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山下英子提出的这一概念被许多人奉为生活的哲学,成为近年从日文引进中文的舶来流行语之一。

  不久前,《断舍离心理减负篇》、《断舍离升级实操篇》两书出版,华商报记者邮件采访了作者山下英子。

 

  父母灌输的观念最难“断舍离”

 

  面对家里任何东西都可以问问自己:我现在需不需要?只要不符合“现在”和“需要”这两个标准,就扔掉它。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环境从而变得清爽,心境也随之改善。

  华商报:很多人存东西是因为节约(老年人多一些),而且很难劝说,这种情况怎么解决?

  山下英子:父母灌输的观念似乎最难断舍离,家里很多长辈也会倡导所谓的“节约”,很多人会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生活一辈子,甚至传递给下一代,我的建议是:不要做别人希望你做的那种人,而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人。明确而坚定地知道自己的生活中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任何事、任何人都没有丝毫权力掌控我们,因为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想法的主人。

  我们觉得有的东西保不齐将来有用,这其实就是一种没有目的性的投资,应该从源头上断绝它们。如果无法断绝,归根结底还是对物质要求过高,反而缺乏精神的力量。

  华商报:有人会问:为什么丢东西能为心灵减负?

  山下英子:断舍离不仅仅是一种丢东西的方法,把收纳法上升到心灵修行的角度,这才是我所看重的。“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更是取舍人生的技术。

  所谓为心灵减负,你要做到的并不是“这东西还能用,这种生活还能凑合,这段回忆我不想忘记……”而是这些是不是我现在生命中的必要所在。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我们的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请尽情地享受现在的人、现在的物,这份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人和事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我想要带给大家的能为心灵减负的人生整理术。

  华商报:为什么空间被物品占满,头脑和心中也毫无余地?

  山下英子:“心之所至,我舀取清澈的河水,生火做饭。一滴滴流淌的河水使我陶醉,小小的柴堆使我心情愉快。”这是诗人松尾芭蕉的《纪行》中的一句。这才是我认为可以让人放松的安逸环境,如果物品占满了空间,心灵和身体都会变得懒惰。

  当我们旅行或者出差归来,放下行李、换上居家便服、或是卸妆的时候,紧张感便可释放,心头不由一宽。这就是放下带给我们的舒适感。

 

  对待物品的态度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与断舍离相对应的囤积狂等问题正在困扰当代人。除了家里的杂物,在虚拟空间里,囤积狂也在蔓延。在线可以看的电影,忍不住先下载,虽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看。

  华商报:如果一个人不做“断舍离”,长期下去会有哪些负面问题?

  山下英子:对待物品的态度往往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对过去的执著”或者“对未来的不安”不仅是自己拥有物品的方式,也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选择标准。

  比如,一个对未来惶恐不安的女性在选择相交的男性时,她不是纯粹以“我喜欢这个人,和他在一起就开心”的理由与其交往,而是这样想着:“如果和这个人分手也许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就选择职业来说,她也不是以“我喜欢这项工作”为理由,而是“如果能进入这家公司就好了,因为它是大公司,就是跳槽也比较容易吧?”

  对过去执著的人中,有的人以“我忘不了分手两年的恋人”为理由,不愿开始新的恋爱。所以说,一个人从不断舍离,长期下来,各种负面的情绪和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华商报:学习“断舍离”最难的是什么?

  山下英子:“断舍离”只是看似简单,可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中国古代贤哲有着“抱朴守拙”,“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断舍离”和老子思想其实有相通之处。古代先哲到了世事洞明,从心所欲的境界,才能真正体会朴素的生活态度对心灵的影响。

  华商报:听说“断舍离”在日本被认为对抑郁症有好处?

  山下英子:在日本的中村医院精神科我经常做演讲,很多人不只对物品依赖,还对周围的人,甚至空气、水都有极强的依赖,对于这类的心理疾病,我强烈建议他们尝试断舍离,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最大限度地摒弃,不要让物品侵占你的空间。我曾经一直告诫自己:我不需要几十条裙子,我需要的是苗条的身材。

  当你读完《断舍离》,请丢掉它

  “断舍离”走红多年,著名音乐人林夕写了首歌就叫《断舍离》,著名主持人杨澜也感慨:我们经常通过不断占有物品来获得某种安全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垃圾。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衣服、本应扔掉的食物,还有情感生活中那些伤害,那些该断掉的,该舍弃,就让它离开吧!

  华商报:你认为“断舍离”这一理念为什么会走红?

  山下英子:放下过去,抛开负担,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需要。在一个选择极其多元的时代,追求断舍离的生活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心智正常的人,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的话,没有不能成功的。不为虚浮躁动的风气影响,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引诱,静下心来,简单做事,才会获得成功,我想,这就是断舍离能够被大家所喜爱和学习的原因吧。

  华商报:你最想断舍离的东西是什么?你最近一次丢掉的是什么?

  山下英子:我的家中最常见的可能是书吧,最经常丢的也是书,曾经最难割舍的还是书,但通过多年的断舍离,这一点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在《断舍离》中这样写道:如果不给心留出更多空间,如何能够接纳未来?我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安安静静地阅读,不要同时听音乐、喝咖啡。

  同样用“断舍离”的道理来说,阅读过多浪费能量。所以,当你认真读完《断舍离》,请丢掉它。

  华商报:“断舍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山下英子: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里有一句名言:“你觉得为什么家里只有一个碗?并不是因为穷到没钱买碗。男人一生只要做成一件大事就行了。为此,有志向的人要把身边的事物变得单纯明快。”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我认为这是断舍离最终目标。

  华商报记者 刘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