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心思学习怎么办?看看先秦古人的学习态度

(2019-02-28 22:03:12)
标签:

学习

翟博士

学术造假

学术不端

学以致用

分类: 先秦

最近网上沸沸扬扬的都在议论“翟博士”,其实学术造假在国内早就有泛滥成灾的趋势。现代人享受着物质极大进步带来的各种享受,但是在精神层面似乎有退化趋势。就拿对学习的态度来说,很多现代人反而不如古代人好学。也许网络太发达了,很多东西“百度”一下就都有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真正学到脑子里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看看先秦时期古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很多地方还真是值得国人去好好反思的。

没心思学习怎么办?看看先秦古人的学习态度

古人的学习精神值得现代人反思

不能学以致用怎么办?

晋国骊姬之乱以前,公子重耳就已经很有名望,喜欢结交能人贤士。他跟随胥臣学习读书,几天以后说:“学的东西我一点也不能用在实践上,虽然我了解的知识已经很多了。”胥臣便劝道:“但是多学习知识,等待将来能用的时机,不是更好吗?”(“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学习是为了什么?自然是希望将学到的东西能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大部分学到的东西并不能马上用到实处。这时候很多人就打退堂鼓了,现代人也是这样,以至于“读书无用论”一段时间内甚嚣尘上。学习的效果是需要时间来催化的,胥臣明白这一点,所以劝诫重耳坚持学习。后来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时间,历经磨难,最终能够回国继位,成为春秋霸主。虽然学习的用处很多时候不外显于结果,但小编相信它对于重耳人格魅力和处事能力的培养方面肯定起到重要作用。

年纪大了还用学习吗?

师旷是春秋时候著名的乐师,有天晋平公问他:“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那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晋平公很生气:“你是臣子,怎么戏弄寡人?”晋平公说的是年纪已“暮”,而师旷其实是用一天之“暮”来打个比方。接着师旷就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国君虽然年纪老了,读书效果可能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继续学习就相当于点燃火把,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晋平公听了很高兴:“善。”有的人觉得年纪大了该享受了,没有必要再学习了。其实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代伟人毛泽东晚年还坚持学习英语呢。而作为君主,晋平公七十岁还希望学习,也是令人敬佩的。而师旷对学习的深刻理解确实值得我们赞叹。

活到老学到老

晋平公跟这位比起来就差得远了。晋平公七十岁只是感慨了一下,至于后来有没有学习谁也不知道(看他的执政风格,很有可能只是说一说而已)。而卫武公可是实打实的活到老学到老。

《国语》记载,卫武公九十五岁的时候还告诫全国:“从卿以下到大夫及众多士族,只要在朝中任职的,不要认为我年纪大就舍弃我,在朝中要恭敬认真,早晚都要帮助我告诫我,就算是听到一两句有用的话,也要记下来转达给我。”(“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卫武公不仅说到而且做到,他是真的做到了时时学、处处学。“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卫武公还专门做了《懿》这首诗来警戒自己,不要放松。

有这样的学习精神,难怪卫武公的一生这么辉煌、传奇。据说卫武公在位将近六十年,活到将近一百岁才去世。司马迁称赞他:“修康叔(卫国第一代国君,周武王之弟)之政,百姓和集。”而他八十岁高龄的时候还亲自带兵,助周王室平息犬戎之乱,并辅助平王东迁,立下大功,被升为公爵,死后谥号睿圣武公。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1045119e3394891bd08513b48197b20

卫武公出兵助周平戎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blog.sina.com.cn/u/58609869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