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嫔妃的殉葬之宝——西汉玉质私印“婕伃妾娋”

(2016-08-09 13:56:26)
标签:

汉代嫔妃

殉葬

私印

婕伃妾娋

分类: 文化收藏

“婕伃妾娋”是一方西汉时代的玉质私印。印为方形,边长为2.3厘米见方,高1.3厘米。雁形钮。印文为鸟虫篆书,阳文。此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婕伃妾娋”为羊脂白玉,晶莹无瑕,温润可爱,可称得上是传世玉中的极珍。而且所琢印文与普通汉印不同,笔画婉转飘逸,又饰鸟虫之形,就玺印的角度而言,也是一方罕见的珍品。又加之诸鉴赏家对其主人的猜测,使它更富有了神奇的色彩。

此印在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发现,曾藏于严东楼,后辗转归项元汴、锡山华氏,又归李竹嫩六硕斋,文后山紫桃轩收藏。道光五年(1825年)归龚自珍,此后又历经何绍基、潘仕成、何昆玉收藏。1872年秋何昆玉携其所藏古铜印2700余方与十钟山房藏古铜印共7000余方同归陈方祺编《十钟山房印举》,“婕伃妾娋”印也归陈介祺。

http://p3.pstatp.com/large/bdc0004bff7a5bb5f05

诸鉴赏收藏家多以此印为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遗物,因观此印或得藏此印皆以为一大幸事,多斌诗题咏。龚自珍于道光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得此印即赋诗曰:“寥落文人命,中年万恨并!天教弥缺陷,喜欲冠平生。掌上飞仙堕,怀中夜月明。自夸奇福至,端不换公卿……”此印文中的“婕伃”,在史书中写作“婕妤”或“婕伃”。婕妤之说最早见于汉武帝之时。《史记·外戚列传》中有尹婕妤,为汉武帝所幸。当时宫中女职为:烃娥,秩比中二千石,容华,秩比二千石,婕妤秩比列侯。汉元帝以后,以婕妤为宫中二等女官,位居昭仪以下。此后常以婕妤晋为皇后。汉代皇后有象征其身份的“皇后之玺”,汉代玉质“皇后之玺”己在1968年于陕西咸阳出土。对其他女官也依其等级颁发玺印以明其身份,只是所有后宫之印均无实际功用。由于此印印文作鸟虫篆体,所以自发现以来直到本世纪初各收藏家均未能全部正确地识出印文,往往把“娋”字释作“赵”字,又把印文从左向右读为“妾赵婕伃”。因汉代为婕伃且姓赵氏者有钩弋夫人、飞燕、合德,又因印文中有鸟形而以为隐寓飞燕,所以多数人都把此印断定为赵飞燕遗物。1930年出版的《簠斋藏玉印》中,其中有1916年松囱跋尾中始释为“妾娋婕伃”。实际上清人江标已识出“娋”字的“女”旁,但为了附合他人的“赵婕伃”之说而强说成“赵”字从“女”旁。1930年方介堪集成《古玉印汇》,其中始释此印为“婕伃妾娋”,从而成为定论。

汉代私印以铜质居多,玉质、金质、银质、玛瑙质、琉璃质、牙质等均有少量的传世品及发掘品。然流传至今,仍晶莹剔透,光洁照人的羊脂白玉质印极其竿见。“婕伃妾娋”之印既有这般惠质,又历经明、清诸多收藏大家的递藏,就更为其增色。

汉代私印的钮式,纷繁多姿。其中以鼻钮、桥钮、龟钮为多见。此外有鹿钮、鱼钮、蛙钮、辟邪钮等。而玉质、玛瑙质等多为覆斗钮。“婕伃妾娋”印钮却精雕细琢成雁形钮,为汉私印中所仅见。

http://p1.pstatp.com/large/c130000175c8ba24799

汉代私印印文,多数采用宽博方正的摹印篆,与汉官印印文篆法相同。少数汉代私印印文使用美术体——笔画作鸟虫之形的鸟虫篆或笔画作屈曲盘环的缪篆,以增强其印面的审美情趣。以鸟虫篆和缪篆为印文,仅在西汉流行,以后各朝基本不使用,偶而见有清人的仿古作品。汉代以鸟虫篆或缪篆为印文的多是较为珍贵的印材,如玉质、玛瑙质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鸟虫篆“薄戎奴”、“苏意”均为鸟虫篆。当时的人们因所获玉质、玛瑙质印材珍贵难得,所以不肯轻易地在其上镌字,而是选择更富美感的鸟虫篆或缪篆入印,以使质贵文美,两相呼应。“婕伃妾娋”之印,其“娋”字笔画中,“肖”的上两点、“月”的横折划及“女”旁中的鸟首极其鲜明,另外三字笔划多作屈曲虫形。而尤其“月”的横折划非常像一只回首凝眸的大雁,与其印钮作雁形交相辉映,显出治印者之匠心独运。综观整个印面文字,布局匀称,秀逸和谐,笔势屈曲婉转,瘦劲飞动,灵丽之气充盈其间。

汉代姓名私印,有的直接入印,有的加“印”、“之印”、“私印”、“印信”、“信印”等尾缀,其中以双名印且加“印”字尾缀者可作回文式,即某某姓印式,按逆时针方向读21 34,其他情况则不可作回文形式。旱期对“婕伃妾娋”误释为“妾赵婕伃”,不仅释字有误,而且顺序也读错了,把此印说成是回文读,则是有悖于汉代私印的排列顺序的。

“婕伃妾绡”印文中所署的“妾”字,是古代女子表示谦卑的称呼,与男子以“臣”表示谦称意义相同。一般印文中有“妾”字或“臣”字者,即在“妾”或“臣”字后直接署名而不署姓。所见带有“妾”字的印,如“妾胥”、“妾剽”、“妾缟”,或有两面印,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妾某某”,如“张服·妾服”、“周毋放·妾毋放”、“吕因诸·妾因诸”等,“婕伃妾绡”之印,其“妾”字后之“绡”字,正是印主人的名字。《说文解字》释“绡”为“小小侵也。从女肖声”。

http://p1.pstatp.com/large/ba60005cc914dac7e9b

“婕伃妾绡”印,于一印中既有官称,又有人名,实则属于私印中的殉葬印,而不是生前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玺印。古代玺印,按其功用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种,而私印既有实用的姓名私印,又有寄情表志的成语印、肖形印。殉葬印从用途的角度分,应属私印范畴。汉代殉葬印,一类是平民百姓仅以其姓名私印入扩;另一类是生前为官的官员死后的殉葬印,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照死者生前的实用官印重新镌刻,往往印文相同,但刻工不精或印的质地、钮式可以不受实用官印制度的限制。如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淮阳王玺”,按实用官印应为黄金质、龟钮,而此印则是玉质覆斗钮,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软候之印”之质地、钮式与实用官印制度相合,但其印文刻工却不及一般官印精致。另一种是前刻死者生前所任官职,后加刻死者姓名而成一印进行殉葬。“婕伃妾绡”印即是此种殉葬印。这种殉葬印,因印文中冠有官称,所以以前人们往往把此类印误为官印。由于朝鲜原汉代乐浪郡汉墓木质两面印“乐浪太守椽王光之印·臣光”的出土,使人们得以明确此类印玺确为殉葬专用。由此新知,可以明确“婕伃妾绡”绝非官印,而是殉葬印。它作为2000年前的汉代后宫某一受宠的嫔妃死后的殉葬品而流传到今天,其中赋人以多少感慨与遐思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