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诃婆罗多》系列:神之歌(Bhagavad-Gita)

(2020-04-14 08:19:58)
标签:

文化

印度

史诗

瑜伽

杂谈

分类: 《摩诃婆罗多》系列
《摩诃婆罗多》被称为第五部吠陀,在印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传说该书在公元前3100年的时候,由岛生黑仙人毗耶娑口述,象头神迦奈什记录下来的。

一辆战车驶进俱卢战场,阿周那身披铠甲,手持神弓,驾车的人是奎师那……对面,俱卢族的阵营中站着他的亲属、朋友和老师……
《摩诃婆罗多》系列:神之歌(Bhagavad-Gita)
薄珈梵歌的场景(2018年摄于瑞诗凯诗)

阿周那痛哭流涕
看到对面亲属、朋友、老师……阿周那扔下神弓,瘫坐下来,他不想为了一些土地而与眼前的“敌人”交战,他不想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自己的一点私欲而死去……
看到阿周那泪丧的样子,奎师那劝慰说:“站起来!你的军队需要你!”
“所有的人都会死的……”阿周那哽咽着:“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道义’吗?”
“像个男人一样接受挑战吧!这是你宿命……别忘了,你是个刹帝利!“
“我不能!“阿周那痛哭流涕……
数十万人的战场上没有一个人讲话,除了不时传来战马的嘶鸣,以及刀枪的抨击之声……
“懦夫!他们曾经羞辱你的妻子!”奎师那破口大骂:“他们抢走了你的王国……他们让你们流浪了13年……”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要杀死自己的兄弟、朋友和亲属?”阿周那看着苍天,到底谁能给他答案?

《摩诃婆罗多》系列:神之歌(Bhagavad-Gita)
薄珈梵歌的场景

神之歌
这时奎师那唱起神之歌……
圣人不会因为生与死而悲哀。人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永生”,不应当为情感所控制。母牛可以为保护小牛而牺牲,这是情感,是动物情感,人越是太在意情感就会越像动物。
人是永生的,不要被意识控制。人的灵魂是不死的,生老病死只是一个一个的轮回而已。冷与热、痛苦与快乐,只是感知,不能长久。死亡使人离开旧的躯体进入新的躯体,就如同更换衣服……懦弱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也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去战斗吧,履行你的职责,不要去在意结果。作为刹帝利(Kshatriya),应当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去战斗……如果胜利将拥有国家,如果失败将进入天堂……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将从“业”的束缚中解脱。

《摩诃婆罗多》系列:神之歌(Bhagavad-Gita)
薄珈梵歌的场景

《薄珈梵歌》
《薄珈梵歌》(Bhagavad-Gita),"Bhagavad"是“神”的意思,而"Gita" 是“歌”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神之歌”。
《薄》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片段。虽说只是片段,但是经过后人改写以后已经可以独立成书。全书有700颂,(一说745颂)分为18个章节,奎师那说了574颂,阿周那84,桑迦耶41,持国只有1颂。
《薄》讲的是俱卢大战前夕,大神毗湿奴的化身——奎师那与正义的代表——阿周那的对话。
《薄》大约在穆斯林进入印度的时期产生,公元8世纪,商羯罗第一个为《薄珈梵歌》做注,并使其成为吠檀多哲学最重要的文献。后来在西方学者的追捧下,《薄珈梵歌》被提升为印度教的圣经。后世的大师们更是争相作注。
《薄》主要讲的是三种瑜伽:业瑜伽(Karma Yoga)、奉爱瑜伽(Bhakti Yoga)和智瑜伽(Jnana Yoga)。
印度教徒认为,片面的真实是幻觉(Maya),全面的真实才是真理(Satya),神是可以看到完整的真实的(Bhaga-van)。
最早寻找解脱(self-realization)是出家僧侣们的事情,比如佛陀、商羯罗、拉吗奴佳等等,他们都是离家修行的高僧大德,他们更希望向内寻找解脱与安宁。而《摩诃婆罗多》则是一个世俗的哲学,讲述的是家庭中的财产纠纷。佛教讲的是忘掉自己的身份寻求解脱(nirvana),而奎师那讲的是冲破束缚而获得解脱(brahma-nirvana)。所以《薄珈梵歌》更世俗,对老百姓更适用。

《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关于道德的史诗。从始至终都是为了让人理解什么是正法(Dharma),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为什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

世界是真实的,人们的想法是变化的……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2020年4月 北京
内容原创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