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症状:
每天都无精打采,不怎么干活还感觉疲惫不堪,不愿说话;
有的还有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睡觉留口水、排便粘稠(不易冲掉),小肚子大等;
舌头伸出来可以看到舌边有牙齿印。
这时候有人就要说:这是湿气太重啊!怎么办呢,那就喝红豆薏米啊!如果真这样做了,小忆还真是为你担心呢!
http://s4/mw690/006oxPuzty72CZg9LG383&690
先来看看湿气是个什么鬼?
湿气,水液代谢产物,中医分为水、湿、饮、痰。湿气的特质:性属阴寒,易伤阳气,其性粘滞,阻滞气机,缠绵难去。
简单来分,湿气有两个来源:外湿和内湿。外湿来源于外界气候,所以沿海城市者,体内多湿气。至于内湿,主要来源于脾虚,脾胃虚弱之后,不能够运化吃进去的食物,这些没有被运化的食物,堆积在体内,生成了湿气。
脾虚生湿气,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那该如何祛湿呢?
物理学中,关于水汽蒸发速度的三个决定因素:气温,气流,面积。祛湿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在中医理论里,“气温”对应“温法”,“气流”对应“理气法”,“面积”对应“发汗法”。
【温法】湿气性属阴寒。《内经》说:寒者温之;《伤寒杂病论》说: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说明,温法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
【理气法】人体内气走得不顺,容易生湿气。湿气又阻碍气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久坐之人易生湿。所以祛湿,要理气,要让全身气血通畅。
【发汗法】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让湿气,通过出汗的方式,从体表的每一个毛孔散布出去,扩大湿气去除的通路和面积。
http://s2/mw690/006oxPuzty72CZnnOEh21&690
为什么说“祛湿别再迷恋薏米红豆”?
我们来看红豆薏米粥属于上面三种的哪一种呢?都不是!
祛湿要温,红豆和薏米都属微寒性;祛湿要理气,但红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药物会影响气的运行;祛湿要发汗,红豆和薏米都不能发汗;另外,祛湿还要健脾,炒过的薏米才能健脾,因为炒用能够减轻它的寒性,但红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
http://s8/mw690/006oxPuzty72CZtjj7h27&690
有些人可能不服气了,会说“我一直喝薏米红豆啊,祛湿效果感觉挺好啊”。湿气其实也分很多类型,有一种类型是湿热,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脾胃的正常运作,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而寒凉的食物和药物,会损伤阳气,所以这类人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http://s13/mw690/006oxPuzty72CZyCt1a8c&690
那该如何喝呢?
芡实、赤小豆、炒熟的薏米三者搭配,既健脾又祛湿。
但无论是薏仁茶,还是两广地区流行的凉茶,都不建议长期喝,你有湿气可以喝,调理好了就要停,经期也不要喝,尤其是寒体质的人,平常怕冷的那种,往往伴有湿热或虚热,为了去湿热而拼命喝凉茶,只会越喝底子越寒,以后就越容易上火。所谓的“怕上火,喝xxx”,那是凉茶啊,带有药效的啊,长期喝,国人的体质堪忧啊。
http://s8/mw690/006oxPuzty72CZCvHzp8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