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户外活动:好玩的沙包
(2019-06-03 09:30:38)分类: 小课题 |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2、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分享的快乐。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动作协调性,培养接抛能力。
活动准备:
1、沙包若干
2、详细讲解抛接沙包的技巧,并示范
活动过程:
(一)指定两人一组,指定距离。
我请幼儿两人一组,间隔2米距离,练习抛接沙包。孩子们兴致很高,接住后高兴得又喊又跳。持续一段时间后,有的幼儿开始关注起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情绪——当发现小伙伴玩得高兴时,他们也很高兴;当发现小伙伴沮丧时,他们会喊对方的名字,互相加油。
简析:通过第一阶段的游戏,幼儿初步懂得了相互间的配合是抛接沙包成功与否的关键;幼儿能互相鼓励,分享相互间的快乐,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二)自由结伴,指定距离
孩子们高兴地跑到喜欢的小伙伴跟前,继续按照指定距离进行抛接沙包游戏。平时内向且不爱说话的A小朋友和B组成了一组,A对B说:“我要抛了,快接住!”但是B并没有主动去接,只是看到沙包落地后才高兴地拿起来向A抛出去,“你快接住吧,接住!”A一下接住了,高兴地喊“我接住了!B,加油!”在好友成功喜悦的带动下,B慢慢的克服了胆怯情绪,开始用手接沙包,一次、两次、三次……终于,B接住了,两个小家伙高兴的欢呼起来:“接住了!接住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孩子们的能力有所增强,有的幼儿已经慢慢的拉开了距离,能力弱的幼儿的抛接动作也熟练了很多。
简析: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们在尽情分享着彼此快乐的同时,交往呢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自由结合,不指定距离
幼儿再次自由结合,没有具体的人数限制,乐意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距离。
孩子们有了尽情发挥的条件,自由结合成两人一组、三仁一组或四人一组。其中,C、D、E这一组只拿了一个沙包,怎么办呢?只见他们三个人互相看了看,E说:“我抛给C,C给D,D接住后再抛给我,怎么样?”“好!”三个小伙伴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此时,另一组的A与B也拉大了距离,可玩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这时,B发话了:“我们还是往前一点吧。”果然,缩短距离后,两人抛接得很好。
简析: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亲身体验、积极沟通,想办法及时地调整距离,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交往能力随之增强。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通过抛接沙包使自己的交往、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看到孩子们兴致很高,我又提示他们你们还有别的玩法吗?孩子们很快想出了向空中抛沙包、夹跳沙包、沙包钻洞等多种玩法。孩子们对自己的“发明创造”爱不释手,反复完了很长时间也不厌倦。
简析:“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人。”抓住时机鼓励幼儿创新,孩子们会更自由、更自主、快乐的发展着自身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