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月第1周陪伴和爱是最好的疗愈

(2023-11-04 21:48:15)
分类: 杂谈杂感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以及真诚用心的付出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题记

同事家孩子小L上初三了,成绩虽起起伏伏的不怎么稳定,但倘若一直坚持努力,考个高中还是不成问题的。

可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按我们预料和期待的发展,小L最近状况频出,先是沉迷手机不能自拔,同事知道是先前网课期间玩手机引起的,作了很多努力,虽成效不大,也算在可控范围内。现在最让同事难以接受的是,孩子不去上学了,在距离中考半年多点的特殊时期,孩子不上学了,按照常理,作为父母肯定很崩溃,我同事也不例外。交流谈心,苦口婆心,软硬兼施,找班主任,找心理老师,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能用的招数都用过了,可结果依然没有改变。

当同事和我聊起此事,才了解了事情的大概。

同事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很优秀,博士生在读。小L是二胎,但身份特殊,属于计划外生育,从出生就寄养在亲戚家里,直到上初中才接回到父母身边,最关键的是这个孩子一直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寄养在亲戚家的时候,很少和外界接触,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才第一次知道可以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既紧张又兴奋,但毕竟没有和他人交流玩耍的交往经验,因此,幼儿园时期最大的感受就是孤单。小学六年时间,虽然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多很多,但还是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之中,压抑内向的性格多半是那个时期养成的。

初中时期,同事考虑各种因素,终于把孩子接回到自己身边教养。也许是疏离太久的缘故,对于小L来说,感觉自己就像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所写:“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开始有各种磨合和不适应,又因为孩子比较内向,极少和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同事夫妻二人也没有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爱和陪伴,也忽略了孩子因为被寄养所缺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因为孩子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很多良好习惯没有养成,所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同事能付出足够的真诚的爱和高质量的陪伴,情况一定会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而不幸的是,同事为了尽快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不足,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多时候采用暴力压制和管教,批评、指责,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

面对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沉迷手机,直到现在不愿上学的孩子,同事才开始幡然醒悟。

我们经常说,童年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要让孩子长大以后有能力独自适应社会,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人生第一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生第一课”一定需要父母的爱和陪伴。

倘若作为父母,缺失了对孩子从小的教养和陪伴,自然应该及时反思,用心弥补。因为孩子有问题,父母能自省自己的问题,孩子才是幸运的幸福的;父母能在反省之余尽快改变自己错误的教养方式,用心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和陪伴,孩子才能被疗愈,才更有力量迎接成长中的挑战,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