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 |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高凤杰
教材版别(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段: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四单元
课文:第二篇课文(17课)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自己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本文《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通过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汪曾祺所写的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赏析他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青春期,有求知欲,有好奇心,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经典散文,对优美且抒情浓郁的语言有赏析的经验,对典型细节和集中叙事中蕴涵情感的文字有感知的经历。本文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而且与学生生活相近,但是对本文中的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是第一次接触,品味赏析是个难点,而且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些疏远,缺少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和大家来说一个故事。话说当年高邮几名在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见到了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又同是高邮人的汪曾祺先生,他们对汪曾祺说:“汪老,我们高邮秦少游(也就是善于填词的那位秦观)可以排第一,您可以排第二。”但是,汪曾祺听后却连连说:“不对,不对······我只能居第三位。”那么,大家想一想,对于高邮而言,能排第二的会是什么呢?(高邮的鸭蛋,对了)
高邮的鸭蛋承载了太多的感情,汪曾祺在自己的诗中说:“文中半是家乡水”,他把故乡的风物、故乡的故事、故乡的人情都写进了他的文字,成为一篇篇恬淡幽静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屏幕显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活动一:勾画圈点你认为应该积累的字词,有疑问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是同桌之间交流解决。
活动二:屏幕显示字词积累,让学生读字词,并引导注意易读错和写错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边读边思考:有人认为借助课文题目就可以理清本文的脉络,你能具体来证明吗?
(在文中作批注或是写出你的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时,引导关注下列问题(大屏幕显示):(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作用是什么?(2) 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 作者向我们介绍家乡鸭蛋时带着怎样的感情?(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趣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小结明确:先写端午的风俗,再写家乡的鸭蛋,最后写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四、品析语言
(大屏幕出示别人评价汪先生语言风格的句子)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1.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文中作批注,并有感情地朗读,与同桌或邻近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2.全班学生交流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教师适时指导、点拨。
(重点品析2、3自然段中的语句,通过标点更改、反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咀嚼,体味平淡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教师总结明确:作者能将端午的鸭蛋写得这样形声色味俱备,除了汪曾祺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外,最主要的是在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情。端午的鸭蛋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带给他无限的乐趣,端午鸭蛋是家乡的象征,是作者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寄托。
引导学生朗读课前的提示,让学生明白,关键是一个“情”字——对故乡的热爱,对儿时生活的怀想,让作者带领我们到他的故乡高邮领略了一番当地的民风民俗。
五、回读课文
体味作者的感情,体会语言特色。
六、读写活动(任选其一)(大屏幕出示如下练笔话题)
1.假如你向大家推荐《端午的鸭蛋》,请写一篇课文简介。
2.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
3.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里的美食。
4.假如你是课文里面孩子的一员,请说说你的“鸭蛋络子”。
5.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放“黄烟子”的乐趣。
6.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7.假如你是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请为“高邮的鸭蛋”写一个广告词。
8.假如你是作者,请以“我为家乡而自豪”写一段话。
活动一:学生练笔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二:学生展示自己的练笔,教师作点评。
【板书设计】
【备教手记】这是我参加盟级学科带头人评选时的课例。这一课作为教研员来说,我听过很多次,平时听课调研中听过,市级基本功竞赛中听过,盟级展示课中听过,部分省市组成的国家级研讨课中也听过,但是轮到让自己来上这一课时,依然是觉得很艰难。此课是借班讲课,在不熟悉学生,也不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直接进课堂上课。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思路实施教学:
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完整,教学环节简约,条理清晰,如期达成了教学目标。坦诚地说,导入新课部分,我是在参考了几个范例之后,直接“拿来”的,意在突出高邮的咸鸭蛋在作者心中的位置,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走近作者部分也是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与高邮的关系,同时初步感知汪曾祺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两个环节是为下面学习蓄势,作铺垫。理解文意和品析语言可以说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主要采用反复默读、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只有学生对文本充分地亲近,才能引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就为语言的品析打下了基础,学生才能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总体看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回读课文的环节意让学生从课文里走了出来之后,再走进文本,让课文在学生脑海中有一个完整印象。最后一个环节读写活动,是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意在以开放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个性化特点,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展示,最后以布置作业形式结课。显然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由于自己不经常深入课堂教学,课堂调控起来显得生涩,特别对于教师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智慧,如何依据学情合理把握课堂节奏是我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应该深入研究并努力实践的课题,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员只有坚守课堂教学,教研工作才能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