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邵东三中中考录取分数线(2019年邵东县第三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礼颇有权威性,且具有感召和约束的功能,因此有利于民间社会建立美好风俗、自然和谐的道德秩序。
B.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实行严刑峻法,认为“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过于崇信暴力,“严而少恩”,完全无视道德教化功能。
C.礼是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也是在我国古代民事立法落后的情况下,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依据。
D.传统中国采取引礼入法的方案来解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即以道德精神来挈领和改造法律,并将部分道德规范作为法律。
[解析] 偷换概念。“礼是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理解不当,原文第一段说:“孟德斯鸠曾谓中国古代‘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此乃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文章开篇提出“引礼入法”的问题,认为这是完成传统社会礼治秩序构建并达到“礼法社会”模式形成的重要环节。
B.第二段阐明“引礼入法”是解决传统中国道德与法律相互关系问题的方案,并从国家法制和社会生活两个层面阐明。
C.第三段援引唐律以“礼”得“平”,主张“宽严适度”,一些制度重人伦孝道亲情的例子,认为它有积极的义理成分。
D.文章最后指出,沿着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外儒内法的历史线索去把握,是实现引礼入法这一治国问题的恰当途径。
[解析] “是实现引礼入法这一治国问题的恰当途径”分析不当,原文说:“沿着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外儒内法的历史线索去把握,应该是评价引礼入法这一历史现象的恰当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礼所具备的义理内涵使引礼入法能够有效实现,而引礼入法对中国古代法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促使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礼法合一”的特征。
B.从西周司法领域提倡慎刑恤狱到孔孟思想,从汉代以后“经义决狱”到唐律的“一准乎礼”,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礼法社会”是逐步形成的。
C.儒、法两家其实都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但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不同,儒家主张德主刑辅,法家主张刑主德辅,最终两家共尊礼法并用的思想。
D.中国古代“礼法社会”的形成是“法律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人法的方式实现,因此,评价引礼人法应把握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等的历史线索。
[解析] 曲解原文内容。“儒家主张德主刑辅,法家主张刑主德辅,最终两家共尊礼法并用的思想”理解不当。根据原文第三段及最后一段内容,可知,儒家以家族为本位,重人伦孝道亲情;法家只迷信暴力,完全无视道德教化的功能,主张“一断于法”;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