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考倒计时
高考倒计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92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邵东三中中考录取分数线(2019年邵东县第三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

(2018-11-19 21:29:15)
2019年邵东三中中考录取分数线。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中考结束后,分数线公布在:新浪微博@全国大联考

x
2019年邵东三中中考录取分数线(2019年邵东县第三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C )

A.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礼颇有权威性,且具有感召和约束的功能,因此有利于民间社会建立美好风俗、自然和谐的道德秩序。

B.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实行严刑峻法,认为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过于崇信暴力,严而少恩,完全无视道德教化功能。

C.礼是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也是在我国古代民事立法落后的情况下,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依据。

D.传统中国采取引礼入法的方案来解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即以道德精神来挈领和改造法律,并将部分道德规范作为法律。

[解析] 偷换概念。礼是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理解不当,原文第一段说:孟德斯鸠曾谓中国古代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此乃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D )

A.文章开篇提出引礼入法的问题,认为这是完成传统社会礼治秩序构建并达到礼法社会模式形成的重要环节。

B.第二段阐明引礼入法是解决传统中国道德与法律相互关系问题的方案,并从国家法制和社会生活两个层面阐明。

C.第三段援引唐律以,主张宽严适度,一些制度重人伦孝道亲情的例子,认为它有积极的义理成分。

D.文章最后指出,沿着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外儒内法的历史线索去把握,是实现引礼入法这一治国问题的恰当途径。

[解析] 是实现引礼入法这一治国问题的恰当途径分析不当,原文说:沿着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外儒内法的历史线索去把握,应该是评价引礼入法这一历史现象的恰当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C )

A.礼所具备的义理内涵使引礼入法能够有效实现,而引礼入法对中国古代法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促使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礼法合一的特征。

B.从西周司法领域提倡慎刑恤狱到孔孟思想,从汉代以后经义决狱到唐律的一准乎礼,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礼法社会是逐步形成的。

C.儒、法两家其实都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但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不同,儒家主张德主刑辅,法家主张刑主德辅,最终两家共尊礼法并用的思想。

D.中国古代礼法社会的形成是法律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人法的方式实现,因此,评价引礼人法应把握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等的历史线索。

[解析] 曲解原文内容。儒家主张德主刑辅,法家主张刑主德辅,最终两家共尊礼法并用的思想理解不当。根据原文第三段及最后一段内容,可知,儒家以家族为本位,重人伦孝道亲情;法家只迷信暴力,完全无视道德教化的功能,主张一断于法;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