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浅论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两岸三地经贸关系

(2020-05-14 11:31:53)
标签:

转载

浅论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两岸三地经贸关系

 

2001年我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围绕大陆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岸三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如何开展的问题就被人们广泛提起,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入世将使祖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三地之间的经贸关系逐步发生重大变化。这需要我们面对现实,从长计议,客观地探讨WTO框架下两岸三地经贸关系的走势,并由此做出基本判断。如何在"两岸三地"逐渐建立起一种要素无障碍流动的自由贸易的关系,能具体体现"两岸三地"之间一个国家几个关税区的特殊关系和客观现实,并适应两岸加入WTO后两岸三地经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一、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香港就是内地对外出口的中转站。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起步和成长,香港的转口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内地大约有40%的对外贸易是由香港转口的。转口贸易的发展,加上香港自身出口工业的发展,使得香港的总出口量稳步扩张,占其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达到了一般地区难以想象的程度。据统计,香港出口占GDP的比例在20世纪60年代不超过40%,70年代上升到50%左右,80年代接近100%,90年代以来甚至超过了100%。

香港的转口贸易之所以异常地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是中国内地商品出入境的跳板,海峡两岸的贸易和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主要是通过香港进行中转。

目前,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据统计,去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额达10000多亿港元;时下有80%的香港公司在内地有投资,金额超过内地吸引外资总数的60%;此外,内地在香港的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亿美元。

然而,随着中国的入世,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不再是以往单纯的转口贸易能够实现的了,因为中国入世之后几乎每个港口都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向“自由港”的进化,许多贸易已经不再需要渠道香港就可以顺利完成了,所以香港的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正是基于这个现状,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密切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实施,在CEPA框架下,两抵货物贸易零关税优惠措施正式生效。CEPA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关系的合作方式的升级,之后的与澳门的经贸合作也会有相应的框架出台。

与香港的稳步发展相比内地与澳门的经贸合作呈现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势头,据拱北海关统计,2004年前11个月对澳门进出口达12.2亿美元,已超过2003年全年10.2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拱北海关的工作人员介绍,澳门与珠海为邻,内地与澳门的经贸往来中73%都是从拱北关区口岸进出。澳门回归以来,经过拱北海关对澳门的进出口逐年扩大,年均增速高达16.7%,尤其是2003年口岸货运分流后,货物进出口的业务量增长迅猛。回归以来,澳门经济发展良好,对生活及工业相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大了从内地进口的力度。

在对澳进出口贸易中,出口贸易一直占据相当优势。2004年1-11月,拱北关区对澳贸易出口值达10.7亿美元,比回归的1999年同期增长1.5倍,占进出口总值的87.7%。传统商品仍是出口澳门的主要商品,其中服装出口占一半以上,2004年前11个月经拱北海关对澳门出口服装类货物5.4亿美元,占出口值的50.5%。另外,澳门的工业发展加快,对机电产品的需求也明显加大,2004年前11个月,对澳机电产品出口1.7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4.5倍。

二、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两岸三地经贸关系   

早在2001年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当时的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香港出席“第十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时就透露,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在内地与香港和澳门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龙永图表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思是由董建华向中央政府提出,在“一国两制”的情况下,香港与澳门都有合作的可能,他们将会积极地研究合作的可能性,而且这个合作模式并没有违背世贸组织的规定,并已经有国家有此种做法。

内地与香港和澳门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一时间成了香港经济界的热门话题,谁都知道中国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香港经济的巨大利好,而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将这个理论上的利好化为可以预见的较为现实的利好。这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加强和香港澳门两地经贸关系的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可以带给香港更多的商机也能让澳门分享到更多的内地与港澳经贸往来的贸易份额。这是一个三方利好的建议。

(一)、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一条主要措施就是适应开放经济的需要,促进贸易自由化,推进国内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一方面,已存在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地区,还在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其范围。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正在孕育或已现雏形,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区域一体化表示兴趣。如正朝贸易自由化目标努力的东盟十国自由贸易区,东盟"10 3"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东盟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拉美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等。以及现在已经签署协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去,这些现象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各个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参与和本国经济有更紧密联系的本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开放。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个大趋势.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主要有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等,不同的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合作程度。

两岸三地近年的经济来往是以倍数增加。香港在内地的投资,居外来投资的第三,占了外资近六成。加上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两岸三地之间已自然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经济体。几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曾在一份报告中把两岸四地(包括台湾)称之为“中华经济区”。

事实上,以两岸经济一体化为重点,促进两岸三地经济整合和一体化,乃至华人经济一体化的思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从未停止过。进入90年代,两岸四地(包括台湾)和海外华人学者提出各种建立中华经济区的构想、概念或名词,更是有数十种之多。

(二)、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因素

祖国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之后,位列世界第七。两岸三地进行经济整合之后,其经济实力可望上升至世界第四位的水平。进出口总额相加后,相当于亚洲除日本外主要国家进出口总额之和,略微高于德国的进出口总额数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岸四地联合起来的经济实力。

从外汇储备额的角度看,祖国大陆列第二,外汇储备高达6591亿美元,香港列第七,外汇储备为1239亿美元,澳门的外汇储备也有43.5亿美元,如果把这三者数字相加,总额为7873.5亿美元,将大大超过日本、德国和美国,一跃成为全世界外汇储备额最高的地区。

目前,美国“9.11事件”后,大部分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放缓,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甚至已步入衰退。与此相反,中国经济在此期间仍然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其中主要原因是我们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和坚持深化结构性改革。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加强经贸合作,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推进两岸三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更具特殊性、迫切性。

这些都是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

(三)、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促进两岸三地经贸合作发展

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以保持三地经济的长期持续的增长势头。两岸三地经贸合作的实质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其合作领域不仅应当涉及三地货物贸易的低关税、零限制等,还应包括区内原产地原则共识,产业合作,服务业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等方面。

1、实现在货物贸易方面的共同普惠关税

在自由贸易区内选定共同产品类别,采用大幅度降低的共同关税税率;具体确定关税税率减少或逐步取消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时间表,如可在5-10年内逐步将关税全面降低至0-5%;所有各方不再引入和制定新的贸易壁垒,进而达成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即祖国大陆、香港、澳门三地将在区域内彼此间实施共同普惠关税,但对非区内的其他WTO成员关税则仍由三地自行决定。实际上,实现在货物贸易方面的共同普惠关税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香港和澳门基本上是自由贸易区;祖国大陆已承诺加快贸易与关税改革开放步伐,大幅度减少名义关税税率,直至3-4%之间,取消各种减免税。可以肯定,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普惠关税是很现实的。

随着CEPA的推行,两岸三地在关税上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普惠。

2、加强产业互补与产业合作

加入WTO后,祖国大陆与港澳的一些互补行业应当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化解WTO带来的冲击。从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来分析,祖国大陆、港、澳三方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如:相对来说,大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当低下,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城镇劳动力素质与港、澳的劳动力预期受教育水平差异不很大,特别是京、津、沪等大城市劳动力素质较高,人才资源十分丰富。香港的服务行业,包括旅游、信息、金融方面的服务水平都领先世界前列;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香港律师熟悉中英文及普通话等,这些优势令香港很有条件发展成为中国和外商的法律仲裁中心。澳门以旅游博彩业(比重在本地生产总值中占45%以上)和制衣、纺织、玩具为主的出口加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服务业开放早,但是加工业行业单一、规模小,而且,在直接投资方面依赖祖国大陆投资(占45%)和香港投资(占25%)。三地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经济垂直分工或协作性显著,经济与贸易互补性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四地的产业互补与产业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间。

3、通过中国贸易区推动内地服务业发展

WTO服务业贸易总协议(GATS)基础上,两岸三地可积极寻求加强彼此间服务业的合作、消除服务业贸易限制,以及扩大服务业自由化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世界1/5的贸易属于服务贸易。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服务贸易的增长超过制造业贸易的增长,其本身也会产生对制造品的贸易需求。内地在入世后5年内全面开放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行业,逐步取消目前存在的服务业地域性贸易壁垒。祖国大陆的服务贸易占世界的比重过低,因而开放服务业市场是促进服务业迅速发展、扩大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香港目前处于优势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法律、财务、会计、贸易和电讯,"学习效应"将会带动大陆相关行业服务水平的迅速提升。

4、泛珠三角率先发挥优势

一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将极大地增强广东对内地的经济辐射力。广东通过与中西部各省区的经济合作和互补,在促进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拓宽广东发展腹地,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发展的先机,全面提升广东经济竞争力,发挥广东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带动、辐射作用。

另一方面,CEPA协议启动生效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注入强心剂。在CEPA框架下,打破内地与港澳地区贸易壁垒,充分利用港澳经济优势促进内地产业结构升级,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还能借助港澳通道走向国际市场;而中西部地区则可以为港澳地区提供资源发展平台和广阔的投资空间,通过各省(区)的协调整合,增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区的发展后劲和国际影响力。

如今随着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珠三角与港澳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于CEPA的逐步实施,我们企业的产品以后可逐步进入香港市场,对我们走向国际会起很大的作用。CEPA才启动一年多,对内地与香港和澳门两岸三地的经贸发展的作用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在新兴网络贸易平台下加强两岸三地经贸关系

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网络贸易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网络贸易的便利快捷都是传统贸易所不能比拟的。

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的网络贸易其实已经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全球最大的网络C2C贸易网站Ebay网,国内最大的B2B贸易网站阿里巴巴及旗下的C2C贸易网站淘宝网都相继开通了大陆站点和香港站点,其中Ebay更是花费3.6亿美元的巨资收购原中国最大的C2C贸易网站易趣网以获得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契机。

(一)、通过网络贸易缩短交易流程降低销售成本

与以往贸易双方需要见面提供样品或者是在某某交流会上进行洽谈相比,网络贸易大大缩短了其中所需要的流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内地沿海城市的外贸公司的业务流程之中。据宁波中基外贸公司一位业务员介绍,以前他们接到国外的订单后,通常是通过黄页寻找相关厂商的电话号码,然后拨打电话或写信与生产商联系。现在引进网上贸易后,接到订单后直接到网上去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商,然后发电子邮件给相关企业,不仅速度快、传递信息准确、成本也很低,比传统的贸易方式至少节省70%的销售成本。

现在香港的商品进入大陆市场或者是大陆的产品要通过香港进入国际市场已经不再需要完全依赖以往的广交会、深交会这样的贸易交流会去获取相关信息了,只需要在阿里巴巴或者是慧聪这样的网络贸易网站进行注册,就可以分享几十万家公司的产品信息了,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销路。

(二)、加强两岸三地的网络远程教育交流。

相比较产品的网络化而言,教育的远程网络化同样也是加强两岸三地经济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地和香港与澳门的高校开通面向三方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是对三方学子完成高等教育的一种很有效的形式,同样,三地的专业教育网站经过网络泡沫经济的积淀,已经能够获得网络贸易赖以生存的根本服务与内容,围绕发挥各地高等教育优势的学科相互取长补短,共享教育资源,信息和使用工具资料,完成网络远程教育的交流。加强中国内地和香港与澳门的经贸往来,开启两岸三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贡献力量。

(三)、增进其他网络虚拟贸易

随着电子竞技,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新名词的不断提出,网络虚拟贸易不断增加,两岸三地的电子竞技从业人士,游戏玩家,网友都可以通过网络世界来为自己虚拟世界的产品进行贸易沟通。这必将吸引银行服务业以及相关网络开发商的浓厚兴趣,促使相关服务贸易往来的提高。

未来,中国内地将按照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经贸往来,加强推进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工作,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一方面,将继续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承诺;另一方面,将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积极的姿态在加强两岸三地贸易往来的同时参与包括东北亚合作在内的区域经济合作,与有关国家建立更为紧密、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努力开拓网络贸易带来的新贸易项目和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内地和香港与澳门两岸三地经济的又一次腾飞。

(本文为博主2005年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