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 乡 乌 镇 古 镇
乌镇古镇
乌镇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 地级市 )桐乡市( 县级市 )。
大约在 7000
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是
AAAAA 级国家旅游景区。
乌镇东栅景区
水乡风貌雕塑
财神湾
旧时叫转船湾。因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
,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使船只调头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旁边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高竿船
高竿船又名“标杆船”,俗称“蚕花船”,是乌镇一带种桑养蚕地区为祈求蚕茧丰收的一种文化活动。
每逢清明,当地农民在一条大船上放置一个巨型石臼,上插一根硕大的毛竹。民间将毛竹比喻成“蚕花竹”,表演者身着白色衣服,象征蚕宝宝的形象,爬上竹梢表演各种惊险动作。
此风俗至今不衰。
逢源双桥
逢源双桥因其上有一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下有水栅栏,系古时水路进出关卡。一说:踏走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走一遍桥,须分走左右两半;又说:走桥之左半“升官”,走桥之右半“发财”,因此又演绎出走此桥便可左右逢源之说。
财神湾
乌镇的“栅”
栅者,乃乌镇水陆通衢要津桥梁之木栅门也。桥下用木头做成木栅门,以防盗贼犯兵。
乌镇乃苏杭护之交通要枢,素来兴旺发达,商贾云集,市贸昌盛,且为兵家争地;乌镇乃水网地带,陆路很难出入,唯水路四通八达,故设栅防范,固守四路水口,是必须之举,足可确保一镇之安。
乌镇东栅有朝宗门,南栅有南昌门,西栅有通霅门,北栅有澄江门。
上图为东栅朝宗门。
“徐恩庆堂墙界”
既不是双休日,也不是小长假,更不是黄金周,一大早,东大街上的游人即如过江之鲫,挤挤挨挨,脚不点地,完全被人流裹挟着走。
江南百床馆
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当地人又称赵家厅。面积约 1200
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从富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
床内备有化妆间、卫生间、仆人间等 ),既有贵胄们的奢华,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
近代红木透雕如意架子床
以上为江南百床馆。
寻常人家
朝宗坊券门
宏源泰染坊
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
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清光绪年间迁址于此,系蓝印花布制作基地,也是蓝印花布制品集散中心。
老街长弄
乌镇的街、坊、巷的数量和规模非同小可,俗称有四门八坊数十巷。八大街为常春里大街、澄江里大街、通里大街、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观前街和东大街。
东市河、枕水人家
沧桑
乌青水龙会暨集贤坊救火会
乌镇素重消防,各坊置备水龙,遇火齐出施救,由来已久。安置水龙之所称龙所,分工有龙头、传锣、抬龙、担水等项。经费由各坊自集,人员自愿参加,平时各自从业,遇火即奔龙所。
“晴耕雨读”
寻常人家
集贤坊券门
木雕展览馆:骑门雕花大梁
木雕展览馆:“牛腿”
观前街
余榴梁钱币馆
立志书院与茅盾纪念馆
立志书院位于茅盾故居东邻,清同治四年( 1865 )创办,清光绪三十年( 1904
)改名立志小学,是乌镇第一所初级小学,茅盾为第一批学生之一。
茅盾( 1896 - 1981
),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箫云楼
“茅盾故居”—— 叶圣陶题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是一幢古老的清代建筑,坐落在桐乡市乌镇观前街中段。1984
年按原貌修复。
棕榈 —— 茅盾 1934
年植
“茅盾故居”—— 陈云题
青松寒不落
云鹤高其翔
“学致远周”
茅盾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家铺子
1932 年 7 月,茅盾发表了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原名《倒闭》。
林家铺子的原型就在茅盾故居的斜对面。
1959 年,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以 1931
年的中国江南某小镇为背景,通过小工商业者的生存挣扎、最终倒闭,以及林老板一家的命运,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尔虞我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黑暗现实的电影《林家铺子》上映。
“乌青毓秀”坊
楹联:北去苕霅三府七县众流交汇五湖烟水见泽国
西来天目四栅八隅盛景稠叠一路繁花到乌青
据《乌青镇志》记载,春秋时此地为吴疆越界,以市河(车溪)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清朝文人施曾锡所作《双溪竹枝词》:“苕溪清远秀溪长,带水盈盈汇野旷,两岸一桥相隔住,乌程对过是桐乡。”正是当时乌青二镇地势的形象写照。
1949 年 10 月之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
东市河与兴华桥
修真观戏台
戏台是修真观的附属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 1749 ),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 1919
年修缮之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
戏台占地 204 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
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
,进出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宽敞明亮;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
修真观
顾名思义,修真观是道家用来修真的道观。修真观在乌镇东栅西头的印家巷里( 现名观前街
)。北宋咸平元年( 998
),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乃创建“修真观”。
自古以来,修真观与苏州玄妙观、濮院( 桐乡市
)翔云观并称为“江南三大道观”,地位极为崇高。
这位老兄的高香估计不花个 999
元根本下不来。
以上为修真观。
翰林第
夏同善翰林第,位于乌镇中市观后街,厅房结构紧凑,俨然一江南大户人家,经整修后,已成为一处集传统民居和园林为一体的富有人文气息的景观。
夏同善( 1830 - 1880
),字舜乐,号子松,原仁和(杭州)人。1855
年,夏同善中举人,次年咸丰六年( 1856 )进士及第,钦点翰林并赐“翰林第”匾,选为庶吉士。
一八七三年,浙江发生“杨乃武、小白菜( 毕秀姑
)”冤案,省、府、县三级七审,屈判成冤案。次年,杨乃武的妻子和姐姐赴京告状,活动浙江籍京官帮助伸冤。夏同善与张家襄、朱智、林洪、汪鸣銮等二十八名官员联函奏请刑部复审,获慈禧恩准。一八七六年,杨毕冤案真相大白,而参与该案的数十名贪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巡抚杨昌浚被革职,但杨三年后复职,竟联合湘籍官员向夏同善等报复,夏被外放江苏学政。夏愤懑于官场黑暗,郁闷成疾,逝于江苏学政任上,年仅五十一岁。
夏同善一生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德行高尚。
以上为翰林第。
河埠券门
老标语:“全国都应成为 毛 泽 东
思想大学校!”
九江楼
券门
汇源当铺
当铺的柜台都非常高大,这是商家出于谨慎的考虑,怕典当者情急殴斗。
汇源当铺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
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典当行最多时曾多达 13 家,太平天国前还有 7 家。到了 1931
年,只有汇源当 1 家还支撑着。
以上为汇源当铺。
“徐瑞麟堂墙界”( 北侧
)
“徐瑞麟堂墙界”( 南侧
)
券门
中午在此打尖,挑了一个对着仁寿桥的位子。
仁寿桥
东市河
太平桥
小桥,流水,人家
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
茅盾广场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乌镇峰会
高铁桐乡站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桐乡
2001 年 4 月 7
日,为了展现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之美,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水乡古镇》特种邮票,全套 6 枚,其中的 6 - 3
就是“桐乡乌镇”。
写于 2018.4.30
5 月 5
日“立夏”
启事:本人一会儿出门短途旅游,明晚到家;回复回访或顺延至 2 日,特此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