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中原二作区

(2019-06-01 10:46:46)
标签:

财经

健康

教育

科普

农业

分类: 栽培技术

2019年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中原二作区 

日期:2019-05-31 14:47

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二、中原二作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以及辽宁、河北、山西和陕西的南部,湖北、湖南的东部等区域。区域内马铃薯一年两季种植,以春季为主,秋季为辅。 

  (一)优选良种 

  根据品种熟性、茬口安排、上市时间合理确定种植时间。该区种植品种最好选择中早熟抗病毒病品种。选购种薯时,选择优质脱毒种薯。 

  (二)整地施肥 

  播种前,每亩撒施商品有机肥100公斤+100公斤三元复合肥(17-10-18+20公斤硅钙肥,耕匀耙细。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三)适期播种 

  1、种薯处理 

  药剂拌种:选用适合药剂拌种,拌匀晾干,堆放。 

  切块催芽:每亩需种薯150公斤左右。播前20—25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天,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切块时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确保每块种薯有1—2个芽眼,重量25—30。切块后晾干伤口,用适合药剂拌种,在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厘米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播种。 

  2、适期播种 

  中原二作区跨度大,播种时间有差异大,种植模式多样。从南到北播种期为1月下旬到3月中旬,各地要根据温光条件、种植茬口等合理确定播期。 

  (四)田间管理 

  1、及时破膜放苗 

  及时放苗,避免灼伤幼苗。推荐采用膜上覆土技术,即在马铃薯芽距离地膜2—3厘米时,覆土3厘米左右。 

  2、加强设施栽培温度管理 

  块茎膨大最适土温是17—20,达25时块茎生长受阻。中原二作区后期气温上升快,应根据棚内温度,决定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的长短,同时也要注意倒春寒的影响,注意防寒。 

  3、强化水分管理 

  出苗后尽早管理,看天看地看苗浇水。推荐浇水采用膜下滴灌。齐苗后浇水一次,团棵期浇水一次后稍微控水,促使由茎叶生长转入块茎生长,落蕾后采取小水勤浇,保障薯块快速膨大对水分的需求。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促使薯皮老化,减少损伤。 

  4、及时追肥 

  团棵期叶面喷施海藻肥或腐殖酸肥促进发棵,马铃薯落蕾后分两次各冲施10公斤高钾全水溶肥。结合防病喷药,可每次添加磷酸二氢钾100克,防止叶片早衰。 

  5、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控晚疫病,自团棵期开始,每隔7天喷施1次药剂防治晚疫病。发现病株后,立即将病株除掉,远离田间深埋,并在周围撒施生石灰。 

  (五)适期收获 

  早春马铃薯要结合市场行情合理安排,分级、包装销售。以高产为目标的地块,待马铃薯叶色由绿逐渐变黄转枯,块茎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色泽正常时收获。 

  (六)科学贮运 

  二作区马铃薯一般是放在冷库中贮藏,贮藏前要严格挑选,去除病、烂、受伤及有麻斑和受潮的不良薯块,在冷库中堆藏或装箱堆码,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90%。早春马铃薯一般采用纸箱包装或塑料袋包装,运输时注意防止强光、潮湿和高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